欧洲心脏杂志刊登高润霖院士CIT(2018,特写,中国创新介入器材风起云涌)

会上精彩纷呈:陈茂教授和Lars Søndergaard教授共同演示了一例为风湿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的手术,引发了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和技术的热烈讨论;
CUPRRIT-SHOCK、ORBITA、DKCRUSH-V、FAME 2试验,均是探讨的主题。
使用带有可扩张保护套回撤系统的VENUS-A Plus瓣膜相关的注册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大会上的手术转播,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成功地应用这种设备治疗了一位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
第十届临床研究讨论会:一个有吸引力的会议
大会上,由先健科技公司历经12年研发的IBS™铁基可吸收药物洗脱冠脉支架系统还秀了其全球首次人体置入。这种支架厚度仅70~80 μm,支架骨架可在1年半内完全降解。
其他介入装置也均让人颇有期待。对于不适合应用Watchman的患者,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LAmbre一显身手。
CIT是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规模最大的国际学术会议。
近年来,中国心血管介入发展很快,介入治疗水平改善也较为明显。CIT召开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优化复杂病变和改善高危患者治疗水平。
在病例为导向的会议上,Martin Leon报告的“TAVI的适应证:来自纽约的最新证据及发展前景”,和Eberhard Grub报告的““新时代:TAVR联合光学技术及器械”,带领与会者一探TAVR领域的前沿。
手术由阜外医院窦克非教授进行,手术显示,这种支架力学性能和操控性不弱于主流支架,置入后OCT结果显示,支架贴壁效果良好,置入支架血管段无残余狭窄。
SyMapCathI导管和SYMPIONEERS1刺激器,这些新型的肾脏去交感神经(RDN)装置,整合了造影指导、刺激/定位、温控消融、手动开环灌流功能。其中使用环形消融导管的iberis RDN系统目前正在进行多中心、单盲、安慰剂对照的随机试验。
复杂PCI专场,一例复杂左主干分叉病变先抛下一颗石子,贺勇教授和Goran Stankovic教授成功完成一例使用culotte技术在分叉病变植入支架的手术演示。
“合作、创新、转变”, CIT2018就是一场介入心脏病学的学术盛宴。
NicoloPiazza教授带来了“TAVI的革新:东方遇上西方”的精彩报告;
近日,Eur Heart J刊发了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8大会主席高润霖院士的题为“CIT2018:新时代,新征程”的文章,为CIT2018作了个“特写”。
VitaFlow TAVR系统(MicroPort, 上海)已完成注册研究,CIT2018 上葛均波院士公布了最新临床试验结果。其12个月的临床结果显示,该系统在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和疗效。
临床实际也是复杂的,出血风险高危患者的PCI、多支病变的STEMI、冠脉重度钙化、左主干分叉病变、CTO病变……国内外专家各抒己见,深入进行了探讨。
先看支架。中国乐普公司自主研发的新型西罗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首个人群试验2年腔内影像学结果出炉的Firesorb生物可降解支架,MicroPort公司研发的支架厚度为100~120 μm的Firesorb西罗莫司靶向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相关试验结果均一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第10届临床研究研讨会由Ajay Kirtane、徐波、Roxana Mehran教授共同规划。
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领域,VENUS-A(VenusMedtech,杭州)和 J-Valve System (Jiecheng,苏州)是焦点,目前均已经CFDA批准上市。目前VENUS-A已成功应用于700例患者,患者结局良好。
165个专场,1474个专题讲座,16项最新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45例实况病例演示转播,417个摘要,810例病例汇报,8448位与会者……
倾听国外大家的声音,共探介入复杂与高难
内容包括临床实践准则和科学研究项目的设计及实施,论文的写作和青年学者的竞赛。很多参会者均表示很是受益,与会者也逐年持续增加。
新设备、新技术,是介入治疗的“弄潮儿”。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3月24日,CIT PCR专场,Jean Fajadet、Christoph Naber、徐波三位教授和高润霖院士共同担任主席,对复杂解剖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TAVR和复杂PCI的最佳策略进行了分析。
新型检测手段也很闪亮,定量血流分数(QFR),让人较之冠脉造影很是瞩目。
要治疗心血管病,也要致力于预防
面对中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蔓延,和日益沉重的心血管病负担,高润霖指出,一名中国医生不仅要治疗心血管疾病,还要致力于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快速蔓延。
最后,高润霖院士表示,CIT2018的成功举办,是国际、国内多个学术组织和CIT工作组及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欢迎同道关注CIT2019,参与CIT2019。
来源:Gao R. CIT 2018: A New Era, New Journey: Report from the China Interventional Therapeutics (CIT) 2018, the largest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scientific congress in the Asia-Pacificregion. Eur Heart J, 2018, 39(27): 2515-2517.
TCT是CIT的重要伙伴,Gary Minzs、Patrick Serruys、Ajay Kirtan三位教授均邀请在席专门对过去1年TCT上有影响研究进行了回味和深思。

“在新的时代,要兼顾心血管介入治疗和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控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但在开幕式上,高润霖院士及大会秘书长徐波的视角不仅仅停留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方面。
中国创新介入器材让人“眼花缭乱”
VenibriI,一种带有干组织瓣膜的预置TAVR系统,在阿根廷、印度及中国已成功植入15例。可以完整回撤并提供脑保护的Venibri II TAVR系统,不久也将开展临床试验。


CORONOR研究:稳定冠心病患者再次心梗率0.8%
近期,JACC发表的CORONOR研究数据显示,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再次心梗年发生率为0.8%。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占1/3。1/5再次心梗的发生源于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心梗使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倍,年死亡率达7%。研究者发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如当前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以及多支病变、持续心绞痛均增加再次心梗发生风险。而之前做过搭桥手术降低心梗再发风险。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0:27:01
0000Meta分析称,射频消融可改善房颤合并心衰者的心功能
房颤和心力衰竭经常并存,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导管消融术在改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住院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最大摄氧量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传统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房颤消融降低了全因死亡率(9.0%vs17.6%;RR=0.52)和心力衰竭住院率(16.4%vs27.6%;RR=0.60)。多次查“坏胆固醇”都很高,最危险!开滦研究
开滦研究最新分析发现,“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长期变化存在“累积暴露”现象。研究还发现,LDL-C累积暴露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等影响因素后,LDL-C升高累积暴露6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了1.08倍。杨进刚阜外2023-09-17 16:31:42
0000关于瓣膜手术研究终点,内外科医生有分歧!五外科学术组织声明
瓣膜学术研究联盟(VARC)于去年对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和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临床研究中最合适的临床终点定义的进行了更新。VARC-3定义引起了外科医生的不满,称其一些定义更倾向于介入治疗。世界心脏联盟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全球路线图:糖尿病要关注“七驾马车”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世界心脏联盟(WHF)的新路线图,旨在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点击看全文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7点:(1)保持心脏健康饮食;(2)不抽烟;(3)控制体重;(4)降低血压;(5)控制糖尿病;(6)控制胆固醇;(7)服用心脏保护药物。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57: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