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主动脉支架更加个体化?华信医院3D打印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主动脉病变“水涨船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也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支架普遍对血管的几何顺应性较差,进而导致部分病例存在内漏或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并发症。
那么,应用3D打印来个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改良输送系统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行否?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峰、黄树杰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研究者将6只实验用猪随机等分为个性化支架组和标准化支架组,获取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图像并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作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并完成支架腔内精准置入。
术后 1 个月造影显示,个性化支架组均无移位及内漏,标准化支架组1只实验猪发生不可纠正的I型内漏。

为明确个性化支架对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者还对置入术后降主动脉以及覆膜支架内各部位进行了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猪支架术后主动脉各位置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个性化支架能较好贴覆主动脉管壁,而未造成主动脉缩窄或扭折。
此外,病理结果未见两组实验猪血管内膜损伤。
研究者介绍,该研究通过 3D 打印及可控沉积技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支架,3D 打印的优势在于覆膜与支架的一体化塑形和融合,并获得了对弯曲血管几何的顺应特性;可控沉积技术可辅助控制 3D 打印喷头的方向及打印厚度,以更高效和精确的制作个性化支架模型。
研究者还在现有捆绑式支架释放系统上进行改良,于支架顶端固定可显影限位环,结合大弯侧限位释放导丝,确保覆膜支架于冠状面、矢状面均契合降主动脉几何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该定位技术可行并且安全,实现了个性化支架的弯曲方向与降主动脉方向一致。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还有待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安全有效性。
来源:黄树杰,龙安妮,王迁,等.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390-39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荣总医院心肺康复中心林克隆教授:医学为生命增加岁月,康复让岁月增添生命
来自高雄荣民总医院林克隆教授介绍了其所在医院心肺康复中心所做的工作和经验。荣总2003年开展心肺康复工作,是高雄最早提供心肺康复服务的医院,也是台湾地区执行心肺康复最完整的医院,提供的服务包括心肺功能评估、门诊心肺康复训练、循环式重量训练、加护病房重症康复、手术后心肺康复、呼吸器脱离康复。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5:05:50
0003肥胖、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均增加结直肠癌风险!广东学者柳叶刀子刊Meta分析
结直肠癌是目前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癌症死因。既往研究表明,结直肠癌与心血管病往往共存,有冠心病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也较高。3月18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进一步发现,一些主要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结直肠癌关联密切。北大人民医院学者称,正常人左、右心室收缩显著差别,或致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不理想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等研究提示,健康人群的左、右心室收缩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做功顺序,右心室始终在前。研究者发现,正常人群收缩期的心室机械做功中,并非总是左心室在前,也不是左、右心室高度同步,左心室射血先于右心室的比例占48.0%;右心室射血先于左心室占46.0%;6%的正常人左、右心室同时射血。介入治疗CTO病变,远期预后优于药物!新疆医大马依彤等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等发表研究称,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患者,冠脉介入的远期预后优于药物治疗,在侧支循环良好的CTO病变患者中亦如此。本研究发现,随访时间为15(10,33)个月,对于CTO病变患者而言,冠脉介入能够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率(1.8%vs.9.4%)及整体MACCE的发生率(7.7%vs.18.8%)。杨进刚阜外2023-09-18 09:47:02
0000医院职工最缺运动!我国四类社区近5万人生活方式分析
阜外医院胡安易、李希等对我国四类社区(医院功能社区、企业功能社区、城市居民社区和农村居民社区)46,846名35~60岁中年人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四种健康生活方式中,医院职工在不吸烟和少饮酒方面表现最好,但在充足身体活动方面却处于最低水平。四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吸烟、不饮酒或适量饮酒、充足的身体活动和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