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悖论不存在!JACC发表研究称,“烟民心梗预后好”是因年轻和并发症少
吸烟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不断有研究发现存在“吸烟者悖论”现象,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吸烟与良好的短期预后相关,即吸烟可能产生保护作用。
难道真是这样吗?JACC近期发表的一项大规模病例数据分析提示,其实不然,只不过是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年龄更小,心血管危险因素更少而已。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吸烟者介入治疗的预后更差。与不吸烟的患者相比,吸烟的患者1年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这研究分析了10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EMI患者的随机研究。
2564例STEMI患者中,近期吸烟者1093例(42.6%)。吸烟者年轻10岁,合并症较少。
研究数据显示,吸烟者和非吸烟者的梗死面积相似,吸烟者和不吸烟者的微血管阻塞也没有差别。
而且粗略数据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1年内全因死亡(1.0% vs 2.9%;p<0.001)和死亡或心衰住院率(3.3% vs 5.1%;p=0.009)较低,两者的再梗死率相似。
在对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者虽有相似的1年死亡风险(HR=0.92),但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增加49%,再梗死风险增加97%。
该研究中吸烟者1年时粗略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研究者认为,可能是由于他们年轻,合并症少。
再者,研究中吸烟者的平均年龄较不吸烟者年轻10岁,意味着吸烟者发生STEMI 的时间比不吸烟者要早10年,足以说明吸烟导致心血管病的早发,何谈吸烟的保护作用呢。
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科学年会上发布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研究数据也发现“吸烟悖论”现象。
该研究发现吸烟者的院内死亡率低于不吸烟者。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在校正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吸烟仍然是院内死亡的保护因素(OR=0.82,P<0.001)。
CAMI研究者指出,应当注意正确解读研究结果。该结果的临床价值在于揭示吸烟状态与住院死亡风险的关系,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利用吸烟状态及其他有预后意义的因素进行风险评估,以选择更加合理的诊疗策略,故仍强烈建议患者戒烟。
来源:Björn Redfors, et al. Effect of Smoking on Outcomes of Primary PCI in Patients With STEMI. J Am Coll Cardiol. 2020 Apr, 75 (15) 1743-175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得了糖尿病,心衰风险高!中国香港研究
糖尿病是心衰的危险因素。国际指南建议基于利钠肽生物标记物筛查心力衰竭高风险患者。中国香港学者研究发现,4%的2型糖尿病患者NT-proBNP水平升高,高于一般人群中心衰的患病率(约为1%)。年龄<50岁的NT-proBNP的年龄特异性诊断阈值为450pg/ml,≥50~75岁年龄段为900pg/ml,>75岁为1800pg/ml。鼓励老人积极应用移动医疗技术!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美国心脏协会近日发表科学声明,指出移动医疗(Mhealth)技术有助于鼓励有心脏病的≥60岁老年人改变生活方式和坚持服药。近十年来,移动医疗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越来越普遍,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目前,≥60岁老年人应用智能手机比较普遍,那些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对老年人的使用越来越友好。这项声明强调了移动医疗干预措施在监测、促进、鼓励和患者教育方面的潜在益处。Circulation子刊研究:补充多种维生素对心脏健康毫无补益
多种维生素补一点有助于健康?近日Circulation子刊纳入18项研究200多万受试者的荟萃分析表明,对于心血管健康,这也许是海市蜃楼。研究显示,补充多种维生素对心脏健康毫无补益。补充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不能预防心梗、脑卒中和心血管死亡。这项研究中,研究者表示“我们对相关科学证据进行了很严谨的评估”,结果就是这样的。JAMA:6.2%的中老年人曾发生无症状心梗
岁月如剑,常让人内心瘢痕累累.近期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表明,中老年人群有7.9%的人心脏有瘢痕,表明曾发生过心肌梗死。但对于这些心上之“伤”,仅有1.7%通过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判断曾发生心肌梗死,剩下的6.2%无论是心电图还是临床,都没有任何表现。研究还发现,男士比女士心脏瘢痕更多见(12.9%vs2.5%)。值得注意的是,心脏瘢痕多会导致心脏功能异常以及不良临床预后。我国心衰仍有诊疗不足、治疗过度及治疗不当的现象!中国心衰质控报告
杨进刚阜外2023-09-14 21:54:01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