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88

我国心血管病终生风险预测模型出炉(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研发,欢迎使用网站及APP评估风险)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0:07:170

图1 10年风险中低危(<10.0%)的35岁男性(蓝色)或女性(红色)累积ASCVD发病风险情况,按照终生风险水平分层展示

根据预测模型,10年风险高危(≥10%)和终生风险高危(≥32.8%)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将明显提前。

注 分性别构建的China-PAR终生风险模型,分别为(1)男性China-PAR模型纳入变量包括:治疗或未治疗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吸烟状况、糖尿病、腰围、南北方区域、城乡、ASCVD家族史。(2)女性China-PAR模型纳入变量包括:治疗或未治疗的收缩压水平、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当前吸烟状况、糖尿病、腰围、南北方区域。

2016年,顾东风带领团队开发了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以评估10年内发生ASCVD的风险。

美国布朗大学教授Simin Liu评价,终生风险评估将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长期风险危害的认识,进而对非理想水平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

例如,与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为低危的35岁男性相比,仅10年风险高危、仅终生风险高危以及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高危的35岁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分别提前3.0、4.6和8.6年。因此,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尤为重要(图1)。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

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

该研究在针对国人的China-PAR 10年风险预测模型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适合于我国中青年(60岁以下)或者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预测模型。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顾东风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在《科学通报》(英文版)杂志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

“拥有短期(10年)和长期(终生)风险评估工具对于中国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其广泛应用将有助于减轻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进而为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做出贡献。”他说。

心血管疾病预防的目标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或死亡。如果能够在中青年时就提早知道我们每个人一生中罹患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可以及早提示人们提高警惕、重视生活方式的改善,采取预防措施,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降到最低。

基于这项研究成果,研究人员还开发了网络风险计算器()及手机风险评估APP,免费对公众开放,在手机中的软件商店搜索“心脑血管风险”便可下载使用。

同时,基于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利用总样本量超过12万人的四项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进一步开发了论文发表的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

顾东风表示,China-PAR终生风险预测模型是10年风险预测模型的重要发展,能让中青年人或“10年风险评估”为中低危的对象,从人生“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视角,使自己以后不同年龄时发生心脑血管病的风险“看得见,读得懂”,提高对多种危险因素的危害程度的认识,增强改善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其人生旅程的早期预防。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8》就是这样一本书。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