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研究称(房颤心衰患者有肥胖悖论现象,无心衰的房颤患者没有)
来源:冯广迅,杨艳敏等.心房颤动伴或不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循环杂志. 2018;33:161-165.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无论是否存在心衰,与房颤作为主要诊断者相比,房颤作为次要诊断的患者预后均较差,这是因为以房颤作为次要诊断的患者可能因合并的心衰、肺炎及心肌梗死入院,本身代表病情较重,预后更差,故而临床中需针对患者的主要诊断予以治疗。
而对于有心衰的房颤患者,体重指数越高和血压越高的患者,其死亡风险反而较低。作者认为,这其实就是心衰患者中存在“肥胖悖论 ”的表现。
阜外医院冯广迅和杨艳敏等研究发现,伴有心衰的房颤患者死亡风险高于不伴心衰的房颤患者,而且两者预测死亡的危险因素也不同。
多因素校正后,研究发现,对于没有心衰的房颤患者,心率和合并慢阻肺可预测死亡。
研究中有65%的心衰房颤患者为持续性房颤,1年死亡率为19.1%;而无心衰的房颤患者仅36%为持续性房颤,1年死亡率11.0%。
该研究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的房颤患者2 015例,根据是否伴有心衰将患者分为伴心衰组(n=753)和不伴心衰组(n=1 263),并随访了一年,比较了伴或不伴心衰的房颤患者特征、预后和死亡的危险因素。
两组分别还有8.8%和6.8%的患者发生率卒中或体循环栓塞。但仅有13.4%和17.7%的患者服用华法林抗凝。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潘湘斌:单纯超声引导MitralFix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福音!
9月7日,在中国心脏大会(CHC2020)的结构性心脏病论坛中,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病房主任,云南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潘湘斌教授使用我国原创的MitraFix®二尖瓣瓣膜置换系统,成功演示一例单纯超声引导下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杨进刚阜外2023-09-09 11:10:170000为何不能对医生爆粗口?以色列研究揭示真相
以色列一家儿科医院工作的医生们今天很是郁闷,因为有一位来自海外的、素未谋面的专家居然对他们的工作嗤之以鼻,还甩了两句“如此医疗质量一点让人没有好印象”,而且说像他们这样的医生如果在这位专家的医院都呆不了一个星期。粗鲁之言还不止于此,他最后还火上浇油地表示“我可不敢在以色列得病”。他的无礼、粗鲁带来的伤害,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医生们身上,而是还转移到患者身上:一位医生差点给小患儿治疗错误,导致非命。Lp(a)和心血管病有因果关系!中国和欧洲相继发表共识
去年12月,阜外医院李建军等牵头发布了脂蛋白(a)[Lp(a)]与心血管病的专家科学建议,指出Lp(a)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近日,欧洲动脉粥样硬化协会(EAS)也发表了有关Lp(a)的共识声明,指出Lp(a)水平与心血管结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该共识也引用了李建军教授的文章。二者主要的推荐相似。杨进刚阜外2023-09-30 09:52:110000JAMA子刊研究称,胰岛素和磺脲类药物增加心血管风险
近日,JAMANetworkOpen杂志发表的一项来自美国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表明,在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二线降糖药物中,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会增加心血管风险,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钠葡萄糖共同转运体-2(SGLT-2)抑制剂等新型降糖药物不增加心血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