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多学会相继制定自发性冠脉夹层科学声明(是中青年女性,妊娠期或分娩后心梗常见原因)
11.药物治疗方面,对于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阿司匹林治疗仍存争议;对于左心室功能障碍或心律失常以及伴有高血压的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而言,应考虑使用β阻滞剂;合并左心室功能障碍时,推荐使用ACEI或ARB;不常规推荐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抗心绞痛药物,使用前需要权衡利弊。
注:A:1型,有多个射线可透的腔隙或管壁造影剂充盈的典型征象;B:2型,出现严重程度和长度不同的弥漫性狭窄; C:3型,局灶性或管状狭窄,通常长度<20mm;D:3型OCT成像显示壁内血肿(星号)。
6.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急性心梗及心原性猝死的重要原因。对于不明原因心原性猝死者,事后鉴别诊断应考虑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并仔细检查整个冠脉。
10.与冠心病相比,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冠脉血运重建出现并发症和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急性和康复期治疗策略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心梗有重要差别,还需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近日,Circulation和Euro Heart J分别发布了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CAD)的科学声明,SCAD是指冠状动脉壁内假腔对真腔产生压迫,进而引起冠脉血流减少导致的病症。
2.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有较强的女性倾向性以及与妊娠相关性,提示雌激素在其发病机制或有一定作用。
4.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常发生于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平均年龄为44~53岁,男性发病年龄或稍小于女性。
7.与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相关的疾病和因素包括:肌纤维发育不良(最多见);妊娠、多胎分娩(≥4)、遗传性动脉病和结缔组织病(如马凡氏综合征、多囊肾病等)、外源性激素(如口服避孕药、糖皮质激素、绝经后激素代替治疗等)、全身性炎症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克罗恩病、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偏头痛、冠脉痉挛等,以及一些诱发因素,如剧烈运动、呕吐、咳嗽、举重物、情绪激动、吸食毒品等。
Circulation发表的声明由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Euro Heart J刊登的声明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急性心血管治疗协会(ACCA)及SCAD研究组制定。

13.由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所致心梗患者应接受心脏康复治疗进行二级预防;此外心理疏导,精神护理也是维持近期和远期健康的重要举措。
图1 急性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常见临床症状
9.诊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首选冠脉造影。多血管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不少见,发病率约为9%~23%,造影时应评估这种可能性。诊断不确定时可考虑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
图2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冠脉造影分型

12.妊娠期相关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应进行多学科管理,包括心脏科和产科管理。
1.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由壁内血肿或内膜断裂导致冠脉阻塞,而非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腔内血栓所致。
5.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妊娠期或分娩后心梗常见原因。
3.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多见于左前降支,发病率在35%~46%;冠脉中远段为常见病变部位;夹层多发于中膜的外1/3。
点击链接可查阅原文:
8.患者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不一,但多数患者会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且心肌酶水平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低危患者的鉴别诊断应该考虑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常见症状见下:
两份声明结合来看,要点如下:
【本刊精选】预防老年人对比剂肾病:前列地尔或有前景
对比剂肾病(CIN)是应用含碘对比剂后常见并发症,其已经成为医院获得性肾衰竭的第三大病因。老年心血管患者多合并各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等,CIN已经成为老年患者PCI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此,对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预防CIN至关重要。临床上常常采用水化治疗预防CIN发生,但预防CIN的最优化治疗策略仍不确定。推广低钠盐,我国年死亡人数将减少约100万!武阳丰述评
已有大量的证据证实,钠摄入过多、钾摄入过少,可导致血压升高,高血压又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有因果关联。因此,2007年世卫组织已将减盐(减少钠摄入)列为预防慢性病的最佳措施之一,并号召成员国在2020年达到人群钠摄入量减少30%的目标。美国动物研究证实,新材料可重建心脏传导系统
近期,美国德克萨斯心脏研究所(THI)的研究者发表研究称,将碳纳米管制成的薄而柔韧的纤维直接缝合到心脏受损组织中能够桥接受损的心脏组织,能传递维持心脏跳动所需的电信号。研究者称,他们是通过在受损心脏的疤痕区域建立一个旁路和传导的桥梁来纠正心脏的异常电传导。杨进刚阜外2023-08-28 08:40:55
0000血糖高,支架再狭窄风险高!美国研究
近日,一项美国研究发现,不论患者有没有糖尿病,入院时血糖高,会增加支架内再狭窄风险。高血糖定义为血糖>7.8mmol/L。图1三组患者从入院到随访1年期间支架内再狭窄累积风险的Kaplan-Meier曲线1年随访时发现,血糖正常患者中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比例为6.5%,无糖尿病但血糖高的患者为14.0%,有糖尿病且血糖高的患者为18.5%。杨进刚阜外2023-09-21 14:06:51
0000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个子太高和太矮都不好
找对象都喜欢找个儿高的。但美国心脏协会官方新闻指出,不同身高的人,今后患心脏病、中风以及血管疾病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高个子人更容易患心房颤动和马凡综合征,伴随心脏瓣膜疾病和主动脉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