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综述,老年人群他汀一级预防六个问题,衰弱,合并症及多重用药的老年人须警惕不良反应)
NICE指南推荐,30~84岁人群如果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不论其LDL-C如何均给予大剂量他汀强化治疗;
随着老龄化进程和人群寿命的延长,全世界≥65岁的老人越来越多,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主要的老年人群“杀手”。在美国,到2030年,ASCVD患病率将增加43%。
5. 对于>75岁老年人启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尚无直接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据。此外,考虑合并症、多药治疗、潜在不良反应以及预期寿命有限,将≤75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外推至>75岁人群要谨慎。
6. 他汀类一级预防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治疗的“净获益”,其中潜在危害是影响临床决策的重要因素。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3. 目前,在10年心血管病风险超出ACC/AHA界定的7.5%的老年人群(男65岁或女71岁),或者依照NICE指南用QRISK2评估10年心血管病风险≥10%的老年人群(男65岁或女68岁),且伴有危险因素,应用他汀类药物较为明确。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1. 对于≥65岁的老年人,2013年以后欧美发布的5部主要指南中关于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的推荐明显不同(2013版ACC/AHA指南;NICE、USPSTF、ESC/EAS指南)。

衰弱、合并症及多重用药可能增加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相关症状,如果老年人存在这些情况,从获益-风险角度评估要慎用他汀类药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ESC/ESA评估心血管风险所应用的SCORE系统,不适用于>60岁老年人,所以推荐模糊,不过指南反对对于>60岁人群不加区分地启用他汀类治疗,即使10年致死性心血管病风险>10%,但若老年患者伴有4种主要危险因素可考虑使用他汀。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2. 具体ACC/AHA指南推荐,40~75岁人群若10年心血管病风险≥7.5%,LDL-C在70~189 mg/dl就需接受他汀治疗;
来源:Melvyn Rubenfire. Primary Prevention With Statins in the Elderly. ACC. Jan 02, 2018.
上述各指南推荐,糖尿病在内的高危人群和十年心血管病风险较高的人群启用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其中不同指南评估10年心血管病风险的终点不同,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和仅致死性ASCVD(ESC/EAS)。
我国也同样面对这个问题,但是人老了相对就脆弱了,怎么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JACC最近发表的一篇综述这样说,要点见下:
4. 老年人群可从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较大获益,不论是低危还是高危患者,使用他汀降低的绝对风险是相似的,其绝对获益取决于绝对风险的降低。此外,即使老年人使用他汀相对获益较小,鉴于其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较高,绝对获益也可能较高。
韩国单身狗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
单身虽自由,但也有代价。近期一项韩国研究显示,那些一天至少两顿一个人开饭的男士,会增加64%的代谢综合征风险和45%的肥胖风险。代谢综合征可不是什么好鸟,这是一组聚集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空腹血糖升高等多种心血管病危害因素于一体的病理状态。因其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3倍,增加病死率5~6倍,还被人称为“死亡四重奏”。手机让人狂:手机增37%焦虑,让英国遭受80亿英镑经济损失
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统计数据显示,十年前,即2007~2008年,在英国由于压力和焦虑而住院治疗的人数为11500,而到如今即2017~2018年,则增长为15000。各色人等中住院率涨幅最显著的就是白领了:十年增加了37%。究其原因,智能手机文化被认为是“罪魁祸首”。Heart杂志刊登CHINA-PEACE最新分析:心梗患者学历影响预后
来自CHINA-PEACE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样化、教育水平差异很大的国家,心梗患者的学历水平会影响他们的预后。研究者发现,在心梗发病1年内,学历低的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率的风险更高。与高中、大学或研究生学位相比,小学或小学以下学历的患者1年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高2.4倍。调整后,学历低的患者在心梗后1年的严重不良事件风险是学历高者的1.7倍。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01:08
0001阜外医院戴汝平和吕滨撰文称,CT心肌灌注成像和CT血流储备分数有助减少不必要的介入治疗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冠脉血管成像已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和应用技术的发展,除了提供“解剖”诊断功能外,CT心肌灌注成像和CT血流储备分数等功能学CT影像技术也迅速推出。未来应用前景如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戴汝平、吕滨两位教授就此在本刊进行了阐述。杨进刚阜外2023-08-03 12:26:07
0000阜外医院樊朝美等研究提示:伴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远期预后不佳
阜外医院樊朝美等研究提示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的患者的近期预后不劣于一般心梗患者,但远期预后较差。在本研究的整个随访期间,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的全因死亡率为27.5%,不合并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的全因死亡了为14.3%。但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的患者的院内死亡率为1.1%,与不伴有肥厚型心肌病的心梗患者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