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医学中心把脉2018(十大医疗科技创新,PCSK9抑制剂入选)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一些公司开发了一种类似于起搏器的植入设备,通过远程遥控或可穿戴芯片控制其中植入的呼吸传感器和刺激导线,使得在睡眠时刺激相关神经开放气道肌肉,并且让吸气和舌头活动同步。
疫苗的使用也会让人耳目一新,除了传统的皮下注射外,口服、粘膜输送、疫苗芯片等均在研发中。比如2018年,流感疫苗贴片将会问世。
9、中央监测住院患者:有效克服“警报疲乏”,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
4、PCSK9抑制剂使低密度胆固醇史无前例地降低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5、远程医疗将蓬勃发展
有研究发现,化疗前、中、后期降低头皮温度几度,可有效保留头发。目前已经在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早期患者中较为见效。而头皮冷却系统已经于2017年5月经FDA批准。
对于化疗的女性癌症患者而言,脱发不仅是影响美观,还对心理有一定打击。
6、开发、运输、储存和接种疫苗的平台将全方位升级
ERAS包括术前进食、用其他药物替代阿片类药物和鼓励下床走动等。研究表明,这些方法可减少血栓形成、恶心、感染、肌肉萎缩,并缩短住院时间。此外,患者还接受术后营养治疗,以及限制麻醉药的使用的多种镇痛方式。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比如,有公司正在完善冷冻干燥疫苗,以便运往更偏远的地方。还有公司应用烟草植物、昆虫和纳米颗粒以更快开发流感疫苗。
在高血脂面前,他汀类药物有时会力不从心,并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不过近年来出现的PCSK9 抑制剂让人眼前一亮。
每年的医疗创新峰会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的专家们都会把脉未来。在2018年,哪些创新更有前景?
来源:Top 10 Medical Innovations for 2018 Revealed: Our picks for the next big changes in health care. Cleveland clinic. Nov. 1, 2017.
10、头皮冷却术减少化疗脱发
最新研究显示,强化的术后康复方案(ERAS)可减少并发症,并促进康复。
7、多种靶向疗法治疗乳腺癌
多种新型靶向疗法,比如针对BRCA1和BRCA2特异突变的PARP抑制剂,和全新的针对ER-阳性/HER2-阴性的CDK4/6抑制剂,都在临床试验中表现不俗。此外,新型HER-2靶向药物对部分HER-2阳性患者也显示有益。
长期以来,“警报疲乏”(alarm fatigue)令人挠头:忙碌的医护人员对叫个不停的心脏监护仪不再敏感,重要的警报在噪音中被淹没。
8、强化术后恢复:缩短住院,减少阿片类药物应用
1、“人造胰腺”控制血糖
2018年靶向治疗将广泛地用于治疗乳腺癌。
2018年,原有疫苗平台将全面升级,以期加速研发、更好储存和运输以及接种等,预防当前和未来的流行病。
有研究发现,使用中央监测预警后,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达到93%。

2、神经调节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此外,各种穿戴式远程监测设备也在助力远程医疗,这使得医生更方便隔空监测患者病情、管理疾病。预计2018年,将有1900多万患者将使用这些远程监测设备。
研究发现,高达44%的住院患者的心脏骤停没能及时发现。而根据美国心脏协会的数据,发生心脏骤停的住院患者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能存活下来。
而中央监测可以很好解决这一切。所谓的中央监测,就是非现场工作人员使用先进设备,如感应器和高清摄像头来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仪等。同时将各种数据汇总并过滤掉次要信息,只在必要时给在岗医护发出警报,启动适时现场干预。
预计在2018年,FDA将会通过一项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疾病的新型基因疗法。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病毒载体向靶细胞运送新基因,以改善Leber先天性黑朦和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力。
将连续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紧密相接,更显“人性化”,无需要求患者根据血糖监测来计算胰岛素用量,很方便1型糖尿病患者管理自己的血糖。
3、基因疗法有望终结遗传性视网膜疾病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随着移动科技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增加,很多医院已经为2018年远程医疗的普及做了很多工作。据报道,90%的医疗机构运营者已经或正在建立远程医疗服务平台,预计2018年使用远程医疗的患者将达到700万人,比2013年增长了19倍。
研究显示,他汀 PCSK9 抑制剂可使LDL水平降至更低,患者心脏猝死、心梗或卒中的风险会降低20%。
推荐使用CVD体系分层,高危患者可选高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亚太心脏病学会血脂异常指南
近日,亚太心脏病学会(APSC)召集了26位专家梳理了当前文献,发布了血脂异常管理共识。共识使用CVD体系(C=冠状动脉;V=血管;D=疾病)来定义了高危与极高危患者。冠脉病变(C)包含之前冠脉事件、高危冠脉解剖情况和多支冠脉病变;血管(V)包括外周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病;D包括糖尿病、eGFR<60、微量蛋白尿或蛋白尿以及冠脉疾病导致的心衰。表1高血栓风险“冠状动脉-血管-疾病”法则杨进刚阜外2023-09-22 20:48:14
0000PM2.5增痴呆风险,哈佛大学研究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与过早死亡、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有关。近日,柳叶刀子刊发表了一项哈佛大学的研究称,PM2.5也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痴呆有关。该研究分析了6300多万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17年(2000-2016年)的住院数据。他们发现,空气污染与包括帕金森、阿尔茨海默氏症及相关痴呆症在内的多种神经系统疾病住院的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广州学者研究估算:中国有1亿3千万人患代谢综合征
据广州医科大学学者通过研究估算,我国有近2亿9420万(32.35%)人超重,2亿5660万人(28.22%)患有高血糖或服用降糖药物,3亿2690万人(35.95%)患有高血压或服用降压药物。3亿1990万人(35.19%)血脂异常。研究者估算,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14.4%,即有1亿3090万代谢综合征患者。穿戴设备 散点图分析,移动医疗新思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研究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学者研究发现,可穿戴单导联远程心电监测设备数据采集及传输质量高,可提高心律失常检出率;基层医生依据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两者结合应用是院外筛查心律失常的适宜技术。近四成50~75岁居民存在≥50%的动脉狭窄!王拥军等JAMA子刊丽水调查
6月27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团队联合浙江大学丽水医院韦铁民团队发表在JAMA子刊上的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在丽水市中老年居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很常见,九成以上至少有一个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八成以上存在多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狭窄≥50%者占近四成。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说明,我国老年人群需要筛查动脉粥样硬化,加强心血管病一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