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主动脉支架更加个体化?华信医院3D打印动物实验研究
随着老龄化进程及高血压患病率的居高不下,主动脉病变“水涨船高”,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也广泛应用,但是临床上使用的支架普遍对血管的几何顺应性较差,进而导致部分病例存在内漏或支架源性新发破口等并发症。
那么,应用3D打印来个个体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结合改良输送系统治疗主动脉扩张性疾病可行否?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唐峰、黄树杰等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这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研究者将6只实验用猪随机等分为个性化支架组和标准化支架组,获取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图像并用 3D 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及标准化直筒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同时制作相匹配的输送系统并完成支架腔内精准置入。
术后 1 个月造影显示,个性化支架组均无移位及内漏,标准化支架组1只实验猪发生不可纠正的I型内漏。

为明确个性化支架对靶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是否产生影响,研究者还对置入术后降主动脉以及覆膜支架内各部位进行了动态血压测量,结果显示,两组实验猪支架术后主动脉各位置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这表明个性化支架能较好贴覆主动脉管壁,而未造成主动脉缩窄或扭折。
此外,病理结果未见两组实验猪血管内膜损伤。
研究者介绍,该研究通过 3D 打印及可控沉积技术设计制作个性化支架,3D 打印的优势在于覆膜与支架的一体化塑形和融合,并获得了对弯曲血管几何的顺应特性;可控沉积技术可辅助控制 3D 打印喷头的方向及打印厚度,以更高效和精确的制作个性化支架模型。
研究者还在现有捆绑式支架释放系统上进行改良,于支架顶端固定可显影限位环,结合大弯侧限位释放导丝,确保覆膜支架于冠状面、矢状面均契合降主动脉几何结构。
实验结果显示该定位技术可行并且安全,实现了个性化支架的弯曲方向与降主动脉方向一致。
不过研究者也指出,还有待今后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延长随访时间,来进一步明确安全有效性。
来源:黄树杰,龙安妮,王迁,等. 基于3D 打印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动物实验研究.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390-39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决定性证据!补充维生素D,不能预防骨折!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
维生素D补充剂被推荐用于改善骨骼健康,以往发表的有关补充维生素D对骨折影响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益、无影响或有害的证据均有。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纳入2.5万健康的中老年人、长达5年的VITAL研究最新分析表明,补充维生素D不能预防中老年人群的骨折。杨进刚阜外2023-09-29 08:27:23
0000含钾代盐写入指南!中国缺血性卒中和TIA二级预防指南发布
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占比超80%。有效的二级预防策略是减少患者复发、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手段。近期,《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发布。指南建议,对于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适度降低钠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用含钾代盐,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这是Ⅰ级推荐,B级证据。糖尿病是病情加重的“帮凶”!上海学者新冠肺炎研究
感染新冠病毒后,为何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一?其中一个可能,就是因为患者有糖尿病。3月2日,上海学者研究显示,高血糖是导致重症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轻症进展为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者共对529例确诊病例进行了研究,其中轻症感染患者中有10.2%合并糖尿病;而轻症进展为重症的患者中有17.6%合并有糖尿病。建立轻症进展为重症的预警模型发现,糖尿病病史是轻症进展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他汀可降低高残余胆固醇风险!开滦研究最新分析
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的胆固醇(TRL-C)也称为残余胆固醇。美国心脏协会将其列为新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此后多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一致表明,高残余胆固醇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一项开滦研究最新分析数据显示,高残余胆固醇不仅与心血管病风险增加有关,也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这种风险主要见于心梗和缺血性脑卒中。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6:01:48
0000胡盛寿获国际冠心病大会终身成就奖
8月4日,国际冠心病大会(ICC)2018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被大会授予终身成就奖。“他是一位有远见的领导者,”ICC2018共同主席,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JohnD.Puskas教授这样评价胡盛寿。他还指出,有了胡盛寿院士的支持,国际冠心病大会才能来到中国。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29:5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