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癌症后该不该(战斗,大争论,永无胜算,抱有希望,态度最重要)
一位医生提供了简单的建议:不要告诉癌症病人去战斗,我会问他们想要什么,如果他们愿意回答,我一般只是安静地听。
但在最近Medscape评论上,Arthur L. Caplan博士,却质疑对肿瘤做斗争的这一建议。许多人认为,鼓励病人与癌症战斗不合适。
战斗是让人不绝望
一位胃肠病医生也同意这种观点:督促病人“战斗”暗含着:如果病人死了,那么很明显,他没有足够努力,这太愚蠢了。
该书最大的特点所有死亡病例都有尸检结果。陈在嘉教授已从医已有64年,在阜外医院心内科工作了 58 年。
但一个产科医生也接受了癌症的治疗,有一个非常不同的视角:我可以告诉你,当人们说战斗时,我两眼无神,目光呆滞。这是一个最被动的时候,在我的生命中只得做别人的推荐。我需要坚韧、决心和支持……但是我没有战斗的勇气和能力……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经历癌症。坚持“战斗”,并不尊重病人做出决定的权利。
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来找我
一位医生问:除了建议战斗,医生和公众告诉病人什么?是“你死定了!”嗯,你已经无可救药了。”还是“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吧?”
一名护士认为:无论是病人,还是照料者,态度最重要。病人如何看待治疗、医务人员和家庭?所有的一切都取决于病人的态度。
欢迎购买《陈在嘉百个难忘病例》
但战斗的观点也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一位公共卫生专家说:“去战斗是一种心理状态,可以让癌症病人不陷入到绝望和沮丧之中。”
患癌症医生的矛盾观点
一位正在接受大肠癌治疗的医生认为:“我可以告诉你……积极的态度在生活和应对癌症方面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要求由家庭、朋友、和关心陌生人的“斗争”是绝对必要的!
来源:Medscape
战斗意味着我们会输
一位健康专家认为,当一个病人或家庭正在经历危机,也许行动会比较有帮助。可以问问:“我能为你做什么?如果现在没有,如果你需要帮助,可以来找我。”
另一位医生认为:如果与癌症斗争,会浪费医疗费用。这样的话,医生就不应鼓励这一说法。更好方法是临终关怀。但根据他的经验,病人并不喜欢“临终关怀”这个词。
最后,一位放疗医生说:我和世界上最勇敢的人一起工作,他们是我的病人,他们每天都来治疗。但只有勇敢的人,才能选择活出自己的生活,他们想要的方式。
高润霖院士评价该书是“送给医生的最好礼物,对从事心血管专业的医生、研究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建立正确临床思维大有教益。”
美国参议员John McCain在接受了胶质母细胞瘤手术回来后,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网上和生活中众人都在鼓励他与疾病继续作斗争。
一位儿科肿瘤学家认为:战胜癌症没有用。如果你认为是一场战争,但癌症不会如你所愿,一旦复发,你就会“放弃”或“认输”。但人死亡,并不意味癌症“赢”了。相反,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不以胜为目标,你就可以更有尊严和勇敢。
一位医务人员认为:决定不治疗癌症,需要知识、勇气和尊严。当我们老了,选择温和的生活方式,这样也可减轻医疗负担,也不会有放疗和化疗的严重不良影响。
北大人民医院朱天刚等研究发现,正常人心室收缩顺序存在显著差异
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心衰患者并非均能从中获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朱天刚、刘冬月等在健康人群中进行的研究提示,正常人群收缩期的心室机械做功顺序存在着显著差异,或是目前心脏再同步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的原因之一。该研究显示,健康人群的左、右心室收缩期做功顺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收缩期做功顺序因人而异,但舒张期做功顺序,右心室始终在前。【阜外医院病例讨论】V1~V3 导联ST 段抬高也可为右室梗死表现
男性,60岁,因“发作性胸痛1月余”于2015-04-15入院。患者近1月余反复发作胸痛不适,多于劳力、情绪激动时出现,休息10min左右缓解。1月前当地医院CTA提示前降支近端及回旋支轻度狭窄,右冠中远段闭塞,陈旧性心肌梗死。规律口服药物后,仍有劳力时胸痛发作。既往患者高血压10年,糖尿病8年。吸烟史40年,未戒烟。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4:42:000000BMJ刊登30万人研究,心理很受伤害者,心血管病风险明显增加
.人在一生中都会受到心理创伤或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影响。瑞典一项大型研究发现,这些事件引发的应激相关疾病与多种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对早期发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年龄<50岁)的作用特别明显。研究者发现,在诊断应激相关疾病后的前6个月内心脏骤停和心脏病发作的风险尤其高,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在受到重大生活事件刺激的第一年内特别高。不停跳搭桥,术前可不停阿司匹林?阜外孙寒松等研究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脏搭桥术是目前外科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其远期效果仍存在争议。阜外医院孙寒松团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搭桥术的患者中,年龄较大、女性、术前尿素氮和谷草转氨酶较高、合并慢阻肺和脑梗死病史者远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高,而术前左室射血分数较高者预后较好。阜外医院研究称,老年患者置入生物瓣和机械瓣,5年死亡率和再住院率相似
人老了,心脏里的瓣膜有时候就会老化损坏,对于这种心脏病,换瓣是其中一种主要治疗手段。那么,对于>60岁的患者而言,置入生物瓣好还是机械瓣好?阜外医院樊红光、于振坤等进行的研究表明,>60岁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置入这两种瓣膜效果相似,术后早中期的生存率和再入院率无差异。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1:27:4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