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CHF研究全球心衰患者死亡率大比拼,中国与西方国家相近为7,非洲高达34)
心力衰竭有心脏病的“恶性肿瘤”之称,而不同研究的心力衰竭死亡率相差甚远。这可能与不同研究入选的人群存在很大差异性有关。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4,42(9):726.
图1 不同地区和国家住院和门诊心力衰竭患者,未校正相关混杂因素的1年死亡率
[1] Medicalxpress. May 1, 2017.
[3] 中国循环杂志, 2016,31(suppl): 10.
近期阜外医院朱俊教授参与的一项全球性研究INTER-CHF表明,我国心衰患者1年死亡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似,而印度和非洲的则是西方发达国家的3~4倍。
心衰患者的死亡在相对富裕国家要低,而在贫穷国家要高。而印度和非洲则分别高达23%和34%。
INTER-CHF研究入选了三分之二的门诊心力衰竭患者和三分之一的住院患者。研究显示,住院患者死亡率更高,非洲地区住院患者高达60%左右。
来源:
贫国心衰患者死亡率如此之高,是病更重,药物应用不足,还是心功能更差?研究者表示将会在下一阶段的研究G-CHF中寻找答案。G-CHF研究将全球不同地区25000例不同经济收入的心衰患者,还将进行遗传学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中国入选的患者为991例,1年死亡率为7%,与西方国家相似。西方国家为5%~10%。
阜外医院王国干等的研究发现,北京地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3年全因死亡率高达47%,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1%,再住院率为52%。
该研究共对全球6个地区16个国家5823例心衰患者随访半年和1年,1年时共死亡858例。总的心衰死亡率在17%,46%为心原性死亡。非洲、印度、东南亚、南美洲、中东地区和中国都有患者入选。
而阜外医院张健教授进行的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中,8516例心衰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5.3%。
此外,研究还显示不同地区心衰患者平均死亡年龄也不同,非洲国家最为年轻为56岁,中国为69岁,南美为72岁。
[2] The Lancet Global Health. May 2, 2017.
张健另一项研究表明,在1244例患者中,一年死亡率为15.5%(193例)。

[4] 中国循环杂志, 2015, 30:413-41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ACC发布二尖瓣反流共识:MitraClip要严格限制
近日,基于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联合发布的瓣膜病临床管理指南和其最新更新,ACC发布了最新的二尖瓣反流临床管理路径决策共识。这份共识提倡,基于临床发现、超声心动图成像以及必要时应用运动试验等结构化方法去清晰临床决策。治疗目标包括予以有经验的心脏团队去及时干预,以预防左心室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早死。盛学者称,血小板体积还能预测急性心梗介入后死亡风险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学者发现,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增高提示全因死亡和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研究者认为,入院时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以作为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分析显示,预测这类患者全因死亡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最佳界值为9.466fl。扩心病经标准心衰治疗,半数心脏可缩小!雅安学者研究
扩心病患者预后差,即便接受早期诊断和指南指导的药物治疗,其10年生存率仍低于60%。逆转左心室重构是防止扩心病进展的关键。雅安市人民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经标准化药物治疗后,射血分数降低的扩心病患者中近半数可出现左室逆重构。杨进刚阜外2023-10-03 09:15:38
0001豆制品对人人都有心脏保护作用?且慢,你体内得能产生一种叫马雌酚的物质……
研究表明,从豆制品中获得的大豆异黄酮有利于心脏健康。照理说,常吃豆制品就有这种好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近期,美国研究人员称,吃豆制品后体内能产生一种叫马雌酚的人才有心脏获益。这种叫马雌酚的物质是由一些有益的肠道细菌在代谢大豆异黄酮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阜外医院李静等报告中国心脏瓣膜病诊治现状:中重度患者仅10%接受手术治疗
在2019ACC年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李静团队报告,在来自190家医院的11,873名患者中,有7,031名中重度患者中,但只有708人(10%)接受了外科或经皮瓣膜介入治疗,中位住院时间为9天,院内死亡率为1.1%。最常见的瓣膜病是二尖瓣关闭不全(60.8%)和三尖瓣关闭不全(59.8%)。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43: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