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外病例,心梗患者入院后阿斯综合征为哪般)
虽然目前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吸烟、血脂代谢紊乱是其中比较肯定的危险因素,可分别使冠脉痉挛综合征风险增加3.2倍和1.3倍。
本次入院4小时前,睡眠中突发胸骨后剧烈持续性疼痛。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 Ⅱ级。
以该患者为例,其既往并无冠脉粥样硬化病史,OCT检查显示前降支近端仅有内膜增厚,无明显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故长期大量吸烟可能是导致严重冠脉痉挛诱因。
出院时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前壁运动幅度减低。随访患者未再有心肌缺血和恶性心律失常发作。
5小时后,患者再发胸痛、胸闷,再次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99%狭窄,TIMI 血流1 级。给予硝酸甘油100μg冠状动脉内给药,狭窄完全消失。
但患者入院后约半小时突发意识障碍、抽搐(阿斯综合征),心电示间歇性Ⅲ度房室阻滞、阵发性室速,予心肺复苏,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急诊冠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段70%狭窄,TIMI血流3级;右冠脉近段50%狭窄。
杨跃进等就此指出,对于远端TIMI 血流3级的冠状动脉狭窄,建议常规冠状动脉内注射硝酸甘油以排除冠状动脉痉挛。
鉴于其有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史,遂置入双腔心脏转复除颤器(ICD)。
阜外医院杨跃进、李进嵩报告了一则入院后突发阿斯综合征的心梗病例。
一位52岁男性患者,胸闷、胸痛已有4年,加重4小时入院。4年前冠脉造影检查未见冠脉狭窄,上述症状每年发作3~4次。既往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有30年吸烟、饮酒嗜好。心脏超声正常。
冠状动脉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前降支近端无明显狭窄,内膜稍增厚、光滑完整,未见血栓等。随后给予二级预防用药和抗凝治疗。
之前就有学者报道过,有患者前降支反复严重痉挛并发Ⅲ度房室阻滞,未植入ICD,出院后未按医嘱服用钙拮抗剂等药物,1周时突发胸闷、呼吸困难、晕厥死亡。本例患者为防止猝死植入了ICD,效果较好。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作者介绍,冠脉痉挛由于痉挛部位、严重程度以及有无侧支循环等差异而有不同表现,包括典型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各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等,统称为冠脉痉挛综合征。
在临床处理方面,首次造影即发现前降支70%狭窄,未在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忽略了冠脉痉挛,也未针对性用药,促使再次发生更为严重的冠脉痉挛。
来源:李进嵩,崔锦钢,高立建,等. 严重冠状动脉痉挛致急性心肌梗死和阿斯综合征发作并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一例. 中国循环杂志, 2017, 32:288.
超加工食品吃得多,会“伤心”!
生活好了,但生活也忙碌了,每周吃超加工食品也多了。在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的一项研究提醒,每周吃超加工食品,会增加心脏病风险。超加工食品范围较广,包括那些批量生产的面包、即食食品、快餐、糖果和甜点、咸味小吃、早餐麦片、再造肉(包括鸡肉与鱼肉)、方便面、糖类、添加了盐的罐装蔬菜、糖衣干果、苏打水和含糖饮料。吃减肥药猝死报道越来越多,美研究警告,很多减肥药是毒药
如果我们在百度上检索“减肥”“猝死”,你知道会检索出多少网页吗?是288万条!比如下面的网页下:广西妹子吃减肥药猝死,这些药真心吃不得常州一女子服减肥药一个月后猝死今日说法一个女孩的非正常死亡淘宝减肥药害死人了26岁准新娘吃减肥药猝死家属起诉淘宝网索赔78万元_11款减肥药或致猝死其中4款淘宝在售女子网购三无减肥药服用一周后被下病危通知...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6:12:020000Nature首页报道中国大规模母婴队列研究:用“gigantic”来形容,预计入选50000个母婴组合,已收集160万个生物样本
近日,Nature在首页报道了中国首个大规模母婴队列研究。Nature用“gigantic”形容它,是因为这个项目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入组数以万计的婴儿和孕产妇,还会采集这些入组个体的生物、环境、社会数据等。研究起始于6年前,目前已入组33000个母婴组合,预计到2020年,完成入组50000个母婴组合,今年,调查人员开始招募5000名外祖母参加这项研究,使研究跨越了几代人。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5:31:530000加强降压和限盐,理想情况下全球可减少1.3亿人死亡!Nature子刊研究
据推算,目前我国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数4.35亿。但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多年来,我国成人高血压控制率仅9.7%~16.8%。表中国不同研究中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全球的高血压控制情况也比较差,大约仅2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得到了良好控制。杨进刚阜外2023-09-28 13:46:350000汇总277项研究百万人Meta分析: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增加中风风险,吃保健品远不如限盐
近年来,保健品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不断受到质疑。对于营养素不缺乏的成年人,尽管目前的相关指南不建议常规补充膳食补充剂来预防心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但仍有不少人认为这些保健品或多或少对身体有益,因此应用率比较高,而且有持续增高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