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T最新分析(心电图非特异ST,T改变或可预测血压控制不佳)
中国卒中一级预防试验(CSPPT)的一项最新分析表明,我国约8.5%的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出现非特异性的ST-T改变,非特异性ST-T改变可能与血压控制不佳有关,在男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比较明显。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这项分析从CSPPT中选择了15 038例高血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心电图结果将其分为ST-T不正常组和ST-T正常组。血压控制不佳是指随访4.5年期间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仍≥140/90 mmHg。
分析结果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在高血压患者中比较常见,其中女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中更多见,分别占10.3%和13.9%。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中非特异性ST-T改变与心血管事件和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因此研究者推测血压控制不佳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
迄今为止,非特异性ST-T改变影响血压控制的具体病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既往研究显示,非特异性ST-T改变可能提示存在亚临床的冠心病、早期左室肥厚、左室质量增加或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这些可能会导致血压控制不佳,但需要进一步验证。
来源:Bao H, Cai H, Zhao Y, et al. Nonspecific ST-T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unsatisfactory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the CSPTT study. Medicine (Baltimore), 2017, 96(13):e6423.
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的可能性增加20%,其中男性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更明显,分别增加51%和47%。
他们认为,这项分析结果提示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的高血压患者需要采取更强的降压措施,尤其男性和糖尿病患者。另外,基层医疗机构应将心电图作为高血压患者的危险筛查工具,这有助于血压控制。
研究者指出,“非特异性ST-T改变可考虑作为血压控制差的早期预测因子。”
研究者发现,近一半(47%)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而有非特异性ST-T改变的患者中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比例更高达55.5%。
丹麦研究称,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化合物,适度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可降低血糖
近期,哥本哈根大学医院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体重稳定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少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含量和适度增加脂肪的饮食既可以治疗高血糖,又可以减少肝脏脂肪含量。研究者发现,该饮食模式可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和长期血糖来改善血糖控制。此外,它还降低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肝脏脂肪含量,对脂肪代谢有益。研究目的是在不受体重减轻“干扰”的情况下研究饮食的影响。因此,要求患者保持体重。肝纤维化指标,还能预测心衰预后!河北学者Meta分析
河北省人民医院学者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一种原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的简单指标——肝纤维化-4指数,还可预测心衰患者的预后。注:FIB-4:肝纤维化-4指数;AST:谷草转氨酶;PLT:血小板计数;ALT:谷丙转氨酶肝纤维化-4指数计算公式杨进刚阜外2023-10-01 21:51:13
0000肾上腺静脉取血,蒋雄京团队创新路径成功率更高!阜外研究
目前,评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患者醛固酮分泌优势侧,国际指南共识推荐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为准确有用方法。不过国际指南对左侧肾上腺静脉取血位置推荐尚不一致,美日内分泌学会分别推荐于总干静脉和中央静脉取血。相对于当前常采用经股静脉路径取血,阜外医院蒋雄京团队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经肘前静脉路径行肾上腺静脉取血法,那么对于这一新途径取血时,导管头端置于总干静脉或中央静脉哪个位置更好?杨进刚阜外2023-09-20 13:11:13
0000阜外医院480例心肌切除治疗肥厚梗阻心肌病经验:还可有效缓解二尖瓣反流
阜外医院宋云虎、唐亚捷等研究发现,扩大切除肥厚室间隔、修剪乳头肌、离断二尖瓣装置与室间隔的异常连接可以消除绝大部分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及二尖瓣前向运动(SAM)相关二尖瓣反流。研究者指出,HOCM患者二尖瓣反流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是SAM所致,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二是同时合并二尖瓣器质性病变,相对少见。杨进刚阜外2023-08-17 13:20:5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