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心电图特征提示扩心病患者预后差
来源:杨洁, 侯翠红, 刘周英, 等. 心电图异常对预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意义. 中国循环杂志, 2016, 31: 218-222.
研究者指出,QRS时限延长是心室不同步的标志之一,随时限延长,收缩功能障碍发生越来越频繁,心功能恶化显著,而心脏再同步治疗可降低QRS时限,降低死亡率。
该研究共对787例扩张型心肌病致慢性心衰患者相关资料进行了分析。平均随访52个月时,203人死亡。
进一步分析显示,房颤、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会分别增加2~4倍全因死亡风险,而QRS时限<120ms者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QRS时限≥120 ms者。
研究者发现,与扩心病心衰死亡患者相比,存活患者QT时限、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比例、异常Q波出现频率比例及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Ⅰ类药物服用比例均较低。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扩张型心肌病,是导致慢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时可并发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原性猝死,阜外医院学者发现,12导联心电图异常,如房颤、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QRS≥120 ms均有助于判断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预后。
0004
相关推荐
阜外医院研究称,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可恢复正常
阜外医院张健、黄燕等的一项研究显示,标准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可使三成高血压心衰患者达到左心室逆重构,主要表现为左室射血分数明显提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缩小。研究发现,发生左心室重构逆转的患者,70%是在标准药物治疗后12个月内起效。这提示,多数患者可在短期内改善其心室重构。老伴入住重症监护室,小心自己心脏得病!Circulation杂志日本研究
根据Circulation一项日本研究,如果老伴因病在重症监护室住院超过2天,自己就有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研究人员分析了7800多名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的配偶,并从疾病数据库中随机选择了3.1万人匹配。结果发现,患者入住重症监护室后,其配偶在一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更有可能发生心脏病、中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肺栓塞,心血管病住院风险也明显增加。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能防心衰!河南学者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者采用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证实收缩压、舒张压和心力衰竭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发现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降低血压对心力衰竭有预防作用。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5:07:24
0000新型双抗治疗外周动脉疾病安全有效!【ACC 2020】最新研究: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降低症状性PAD的术后风险
美国心脏病学院/世界心脏病大会(ACC/WCC)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对于接受血运重建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相比,新型双抗治疗(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利伐沙班)可降低15%的严重肢体不良事件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同时颅内出血或致命性出血并未增加。杨进刚阜外2023-09-02 17:55:56
000015~17岁青少年,应使用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
在青少年儿童中,目前尚无任何标准来确定可导致成年期心血管病的准确血压水平。在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及青春期发育过程中,血压会有显著变化。性别、年龄和身高都是影响血压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对于3~17岁的青少年儿童,我国指南仍采取基于年龄、性别和身高百分位数的定义来确诊高血压,但15~17岁的青少年身高已与成年人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