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学者(重症感染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有三个误区)
(1)对绝大多数病例,在诊断重症感染的同时,临床医生应能指出明确或疑似的感染部位,否则,需要重新评估感染的诊断是否正确。
来源:杜斌. 重症感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走出误区. 中华内科杂志, 2016,55: 417-419.
(1)要注意某些基础疾病与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密切相关。
杜斌指出,细菌加真菌的思路并不正确。而且无论临床医生同时使用几种经验性抗生素,也不可能覆盖所有的致病微生物。此外,有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病毒是需住院接受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
如继发性腹膜炎以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感染为主,经验性抗生素通常无需覆盖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非典型病原体。
重症感染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我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罹患重症感染,其中近40万人死亡。相关临床实践指南建议指出,应在发病3小时甚至1小时内联合应用广谱抗生素,以覆盖所有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4)某些特异性临床表现也对医生判断病原微生物有所裨益。如非粒细胞缺乏患者罹患肺炎但下呼吸道标本并非脓性,那么基本可以排除化脓性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2)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有效引流感染病灶通常比正确的抗生素治疗更为重要。
杜斌指出,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及感染部位等有助于临床医生正确判断病原微生物,从而选择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针对这些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忽略其他病原微生物。
所谓广谱抗生素其实也是相对而言。他强调,临床医生不应盲目迷信广谱抗生素。选择广谱抗生素并不能确保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正确性,甚至也不一定较所谓“窄谱”抗生素更为合理。
比如囊性纤维化和支气管扩张患者经常发生铜绿假单胞菌肺炎,而皮肌炎患者更容易罹患卡氏肺孢子菌肺炎。
重症抗感染的三个误区
走出误区策略之二:把握几项基本原则
(2)不同感染部位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存在显著差异。
走出误区策略之一:判断最可能的病原微生物及其耐药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3)临床医生不应片面追求过早使用抗生素,应将充分的时间用于明确感染的诊断,判断可能的感染部位,以及预测常见病原微生物及耐药性。
(3)误区三: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应当选择广谱抗生素。
他指出,目前临床医生对重症抗感染有三个认识误区:
但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认为,这一推荐意见并非完全正确,如果简单理解并加以应用,只会加剧目前广谱抗生素的滥用以及耐药细菌流行的现状。
(1)误区一:重症感染由耐药细菌引起。临床医生不能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推断致病微生物的耐药性。
(2)误区二:经验性抗生素需要覆盖所有可能的致病微生物。
(3)社区获得性肺炎很少有耐药细菌,而医院获得性肺炎常常由耐药细菌甚至多重耐药菌引起。
河北保定第一中心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衰患者补充叶酸可改善心功能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田祥、刘沙沙等研究发现,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衰患者加以补充叶酸,可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随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且与血B型利钠肽(BN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呈负相关。远离抑郁,有四妙招!英国8.5万人研究
抑郁,就像一团阴影一样侵蚀人的精神心理。一项纳入约8.5万人的英国研究则表明,更少的屏幕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7~9h)、健康饮食和坚持锻炼有助于让人远离抑郁。以前有研究显示睡前经常刷手机容易让人抑郁。而中国有研究发现,这是由于夜间蓝光暴露的原因,这影响了从眼睛到大脑这条神经通路。此外,过多的屏幕时间意味着更少的运动时间,更多的坐着不动。南京儿童医院杂交治疗小婴儿肺动脉闭锁经验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莫绪明、王智琪等研究提示,外科镶嵌治疗小婴儿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在改善缺氧、增加肺血流量、减小手术创伤,缩短监护室滞留时间方面优势明显,但因术后出现轻中度肺动脉瓣狭窄,常需要二次手术。本组接受镶嵌治疗的47例Ⅰ型室间隔完整性膜性肺动脉闭锁的患儿的年龄为3h~6个月。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5:05:310000全球心血管病死亡超一半在亚洲!赵冬教授JACC亚洲子刊文章
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在JACC亚洲子刊发文指出,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在亚洲迅速增加,全球心血管病死亡超一半在亚洲。赵冬指出,这提示亟需了解亚洲各国及地区心血管病负担和流行病学特点,以期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并行动起来遏制其流行。相关数据显示,1990~2019年,亚洲心血管病死亡人数从560万上升到1080万。而其中39%心血管病死亡为过早死亡,即70岁以下死亡,明显高于美国(23%)。城市是慢病“推手”!?欧洲心脏杂志文章
全球每年3800万人死于非传染性疾病,占死亡人数的70%左右。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据估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100亿,其中75%将生活在城市。全球60%到80%的能源消耗在城市地区,70%的温室气体排放在城市地区。近期,欧洲心脏杂志一篇综述称,与城市化相关的污染和疾病不容忽视,城市规划是解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关键。杨进刚阜外2023-09-16 10:47:0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