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恰当用药筛查工具(心血管病患者须警惕的24种危险用药方式)
(10)使用中枢性降压药(例如甲基多巴、可乐定、莫索尼定、雷美尼定、胍法辛),除非其他降压药无效或不耐受(老年人对中枢性降压药的耐受性普遍较年轻人差)。
(23)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联合应用(存在胃肠道大出血的风险)。
(14)长期使用>160 mg/d的阿司匹林(增加出血风险,无增加疗效的证据)。
(5)胺碘酮作为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一线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高于β受体阻滞剂、地高辛、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䓬)。
(13)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伐地那非)用于以低血压(收缩压<90 mmHg)为特征的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或者与硝酸盐类制剂一同用于治疗心绞痛(存在严重威胁生命的低血压或休克的风险)。
(24)NSAID 和抗血小板药物联用时未预防性使用PPI(增加消化性溃疡的风险)。
(9)袢利尿剂用于高血压伴尿失禁患者(可能加重尿失禁)。
(15)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时未给予质子泵抑制剂(存在消化性溃疡复发的风险)
其中在心血管领域,有以下24种潜在不恰当用药情况:
(21)首诊且无持续促发危险因素(如血栓形成倾向)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使用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超过6个月(无增加获益的证据)。
(7)袢利尿剂用于无心力衰竭、肝功能衰竭、肾病综合征或肾衰竭临床症状、生化或影像学证据的伴随性踝部水肿(抬高患肢或使用弹力袜通常更适合)。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19)抗血小板药物联合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用于有稳定的冠状动脉、脑血管或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两药联合不增加获益)。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17)除患者在之前的12个月内置入过冠状动脉支架,或并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或有重度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尚无证据显示优于氯吡格雷单一疗法)外,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用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
(11)ACEI/ARB用于高钾血症的患者。
(22)首诊且无持续促发危险因素(如血栓形成倾向)的肺栓塞患者使用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超过12 个月(无增加获益的证据)。
(3)β受体阻滞剂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䓬联用(存在心脏传导阻滞的风险)。
(4)β受体阻滞剂用于心动过缓(<50次/分)、Ⅱ型房室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存在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搏停止的风险)。
来源:温璐平, 吴海燕, 元刚. 第2版老年人不恰当处方筛查工具(STOPP):2014版.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6, 35: 452-455.
(1)地高辛用于心室收缩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
(2)地尔硫䓬或维拉帕米用于NYHAⅢ级或Ⅳ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加重心力衰竭)。
(12)醛固酮拮抗剂(如螺内酯、依普利酮)和其他保钾药物(如ACEIs、ARBs、阿米洛利、氨苯蝶啶)联用时未监测血钾(存在高血钾风险,如血钾>6.0 mmol/L,需定期检测血钾,至少每6个月1次)。
(6)袢利尿剂作为高血压的一线用药(有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供选择)。
(16)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用于伴显著出血风险的患者,如存在控制不佳的重度高血压、出血倾向或近期较重的自发性出血的患者(存在较高出血风险)。
(20)在任何情形下使用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疗效与之相似,但证据更强、不良反应更小)。
(18)阿司匹林联合维生素K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用于慢性房颤。
(8)噻嗪类利尿剂用于显著低血钾(血清K <3.0 mmol/L)、低血钠(血清Na <130 mmol/L))、高血钙(校正血清钙>2.65 mmol/ L)或有痛风病史的患者(可加重低血钾、低血钠、高血钙和痛风)。
美研究:肺气肿或会增加动脉瘤破裂风险
近期,Stoke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肺气肿可能是动脉瘤的独特危险因素。研究显示,在考虑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等动脉瘤危险因素后,有肺气肿者动脉瘤破裂的风险是无肺气肿者的两倍多,而且由此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风险增加50%。动脉瘤常发展缓慢而无症状,但若发生破裂,比如脑动脉瘤、主动脉瘤等破裂,或会危及性命。工作狂或提示精神疾病?七个问题可判断“病态工作狂”
挪威一项研究显示,工作狂符合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症、焦虑及抑郁诊断标准的比例显著更高。该研究纳入16426人,平均年龄为37.3岁,并使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我报告量表、强迫症状问卷、焦虑与抑郁量表等进行评估。评价是否为工作狂使用了7个有效标准,每一项采用5级评分,即过去一年中各自的发生频率,若有4项或以上打了4(经常)或5(总是)分,即符合工作狂的判断标准。工作狂的七条标准预防胃肠道出血,中国六成心梗患者用药不合理!CAMI研究新分析
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疗是急性心梗治疗的基石,但同时会有出血风险。因此,欧美指南均建议出血高危患者采取药物预防胃肠道出血,尤其是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近期,一项基于中国急性心梗(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新分析显示,在我国急性心梗患者中,近七成用药预防胃肠道出血,但仅40%左右的患者合理用药。阜外医院华伟等:CRT还有减少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是改善慢性心衰的重要手段。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薛聪等研究发现,CRT心室逆重构可以减小复极离散度,降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事件发生风险,改善预后。术后当天的TpTe间期时限对CRT术后室性心律失常事件有预测意义。“提高CRT应答率依然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关键。”研究者指出。Lancet:五个中国成年男士就有一人死于吸烟
最近《柳叶刀》上一篇关于中国吸烟危害的文章令人震惊。上世纪90年代早期,10%的成年男士(40-79岁)因吸烟致死,而到了2000年之后,这个数字增加了一倍,有20%的成年男士因吸烟而死亡。文章估算,2010年,中国因吸烟死亡的人数为97万。其中男士占84万女士占13万。死因为肺癌、冠心病、中风及其他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