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A发布他汀药物相互作用科学声明(联用替格瑞洛会增加辛伐他汀的效力,没必要限制阿托伐他汀剂量)
其实在2013年ACC/AHA发布的相关血脂防治指南也指出,要避免他汀和吉非贝齐合用,以避免可能的肌毒性。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医生和正在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都应该了解,是否与正在服用的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存在药物间相互作用。以进一步优化治疗,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声明撰写专家组主席Barbara S. Wiggins指出。
声明还对联合应用治疗心衰的新药沙库必曲/缬沙坦,即火红的LCZ696的一种复合制剂,给出指导意见。
就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问题,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他汀类药物和其他心血管药物联合应用如何更为安全的科学声明。
钙拮抗剂也是心血管药物中的“大户”。声明指出,在使用氨氯地平、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时,若同时服用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会增加其药效。
声明指出,在考虑联用胺碘酮,决奈达隆和地高辛时,建议洛伐他汀最大剂量为40 mg/日,辛伐他汀最大剂量为20 mg/日,而且同时应加强肌毒性的监测。
但是声明特别指出,如果必须应用吉非贝齐,则应避免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可考虑应用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瑞舒伐他汀。
使用决奈达隆时,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的推荐剂量均为10 mg/日。
来源:
心脏移植患者他汀联用问题
这些患者在使用环孢霉素、依维莫司、西罗莫司或他克莫司等药物时,联用洛伐他汀、辛伐他汀、匹伐他汀被认为存在“潜在危害”,应避免合用;但瑞苏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可用,不过剂量有所限制。
另外这位学者还表示看好匹伐他汀,因为该药主要通过CYP2C9 代谢,对于HIV患者或肾功能不全患者较为安全。
与抗血小板药物的联用
与华法林、抗抑郁药、抗真菌药等的联用
与贝特类药物的联用
心衰新药的联用
与钙拮抗剂的联用
该声明还对他汀与抗心绞痛剂雷诺嗪的合用提供了指导。如果患者在服用雷诺嗪,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匹伐他汀、氟伐他汀、普伐他汀这些都可考虑。不过在辛伐他汀和洛伐他汀,则剂量不应超过20 mg。
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会增加某些他汀的效力,声明建议同时服用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者应该限制到40 mg/日。不过没有必要限制阿托伐他汀的剂量。
声明指出,这一抗心衰药物,与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苏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等存在潜在药物间相互作用,建议考虑小剂量他汀。
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联用
[2] Wiggins BS, Saseen JJ, Page RL,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clinical significant drug-drug interactions with statins and select agents used in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irculation, 2016 Oct 17. Epub ahead of print.
华法林也是心血管病患者常用药,声明表示,他汀类和华法林联用还是相对安全的。不过在开始应用他汀类药物或剂量改变时,还是推荐要“更为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
据悉,2.8%的入院治疗由药物间相互作用促成,或者实际比例还要高,因为很多掩盖在药物副作用或基础疾病的发作了。
很多患者血脂的下降并不容易,有时候就需要联合应用其他降脂药物。声明指出,在与贝特类药物联用时,非诺贝特与非诺贝酸要优于吉非贝齐。
因此,与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合用时,推荐给予低剂量洛伐他汀(20 mg/日)和辛伐他汀(10 mg/日),但非CYP3A4代谢的他汀如氟伐他汀、匹伐他汀、普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更优选。
[1] Michael O'Riordan. AHA Provides Guidance on Drug-Drug Interactions With Statins and CVD Medications. Tctmd. Monday, October 17, 2016.
撰写专家组还关注了心脏移植患者他汀的使用。国际心脏和肺移植协会建议,心脏移植患者在移植后1~2周再应用他汀。
这项声明讨论了他汀类药物与抗心律失常药、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以及其他降脂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问题。
还有学者指出,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可不止钙拮抗剂和华法林,还有一些抗抑郁药如曲唑酮、HIV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剂如酮康唑等都会“走这条路”来代谢。“我会尽量避开他汀类药物以免发生相互作用,”他说。
与抗心绞痛剂雷诺嗪的合用
不过有学者表示,如果他的患者准备启用钙拮抗剂,比如氨氯地平或地尔硫卓,那么在开始治疗前他会停用洛伐他汀或辛伐他汀。
欢迎购买红皮书——《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Circulation研究称,暴露于污染空气心脏会变大
英国玛丽女王伦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Circulation发表文章称,暴露于污染空气中,人在心脏结构上发生了类似于心力衰竭早期阶段的变化。研究小组发现,那些居住在喧嚣繁忙的道路边的人接触到NO2或PM2.5与左、右心室增大显著有关。研究者指出,虽然这些参与者看上去是健康,没有症状,但是他们的心脏已经发生的重构,其改变类似与心力衰竭的早期阶段。JAMA子刊称,孕妇饮酒会导致胎儿颅面部畸形
近期,JAMAPediatrics发表研究证实,孕期饮酒会导致胎儿颅面部发育异常,主要集中于面部、鼻子、嘴唇和眼睛。研究者对415名1岁儿童进行了颅面表型分析,结果发现孕期只要摄入酒精,不论多少,不论是在孕期前三个月还是在整个孕期,均与新生儿颅面部发育异常有关。差异体现在面中部和鼻子移位,尤其是鼻尖,表现出鼻子缩短和鼻尖翻转。我国心血管病流行,面临双重压力!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ASCVD)是导致我国乃至全球死亡和伤残最主要的一类心血管病。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发现,2019年我国61%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由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病所致。作者指出,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疾病负担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是我国心血管病的重要流行特征之一。同济医学院学者研究称,乡镇医院治疗效果差,让患者选择上一级医院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卫生与医学管理学院学者发表研究称,乡镇患者选择县级医院甚至更高水平医疗机构就诊,是因为乡镇医院治疗效果不佳。这是第一个关注治疗失败对中国患者选择医疗机构的影响的研究。这项回顾性的集群样本研究是在一个拥有88万居民的湖北省麻城市内进行的。被调查者为首次到乡镇医院就诊,然后在30天内到县医院因同样的病就诊的乡镇-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