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参加上海车展后核酸阳性(多方回应)
全国报告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变化趋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此前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三个月内感染同个毒株可能性很小。现在还是BA.5.2和BF.7为主,可以提供一定的交叉保护。真正的二次感染很难判断,据其介绍,有国际机构在收集研究数据后,把再感染定义为上一次感染90天之后出现症状且检测阳性。“而90天内,我们一般认为是复阳的可能性更大。”
深圳网友小轩(化名)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4月17日至21日在上海车展参加相关活动后,开始出现身体不适,有畏寒、咳嗽等症状,4月23日新冠检测结果为阳性。
4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为1.7%。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四月以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上,且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此前一个月,这一数据一直维持在1%以下,在4月6日超过1%,重新回归2月水平。
“五一”出行不必过于担心
专家观点:
还有一位浙江杭州的女网友称,男朋友在4月17日至19日参加完上海车展活动后感染,4月20日高烧不退。4月21日,她也被传染了,出现咳嗽症状,当晚抗原检测呈阳性。这位女网友告诉红星新闻,她和自己的男朋友都是首次感染。
另外,也有山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网友表示,近期同样出现了咳嗽发烧等症状,有些人原以为是甲流,但在医院进行核酸检测后,发现是二次感染了新冠病毒。
4月20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感染免疫高峰论坛”上介绍,根据数据显示,如果新冠病毒发生变异,6个月后会慢慢出现二次感染,一般规模不大,但如果下一波病毒的变异有效突破了人体为对抗前一波病毒而形成的免疫屏障,第二波就会形成感染高峰。应对新冠二次感染,需关注脆弱人群,不断地监测、预警,做好药物储备,对任何变异株的到来做出快速反应。建议脆弱人群在6个月以后(再次接种疫苗),二价苗和一价苗都可以。
小禹核酸检测呈阳性
国家疾控局此前回应XBB.1.16流行情况时表示,国外研究显示,XBB.1.16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XBB.1.16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5相当。
目前,暂无感染XBB.1.16而导致重症入院或死亡增多的报道,也未见与其他奥密克戎亚分支相比疾病严重程度更高的报告。这与此前官方对其他变异株的回应是一致的。
临近“五一”,人们对此段时间的出行有所担忧。对此,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表示,大家可以在注重防护的基础上放心旅游。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会产生保护,但未感染过新冠的人群仍有一定比例,建议戴好口罩,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患有肿瘤、严重高血压、过敏性红斑狼疮的人群。老人因免疫力略低,也建议佩戴口罩,勤洗手。
对此,上海卫健委客服人员表示,从1月8日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后就放开了,现在没有管控,具体的事情可以咨询车展管理部门。红星新闻记者联系到上海车展举办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其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还没有接到采取疫情防控的通知,也没有其他注意事项,进场馆不需要戴口罩。
女网友称自己抗原检测阳了
“参加活动期间,我全程没戴口罩,回来之后就阳了。”小轩说,每天上午9点过去上海车展现场,下午6点离开。他去年曾经感染过,但没什么症状,这次感觉比上次要明显很多,目前服用泰诺和维生素C。
综上所述,常荣山认为,第二波疫情目前不会出现,“五一”出行也不必过于担心。但还是建议做好防护,勤洗手,注意卫生,保护自己以及家人,包括预防仍未消失的甲流的感染。
来源:红星新闻
“二阳”持续成为近日的热点话题。离新冠第一波高峰已过去约4个月时间,随着上海、广州等地有大型展会活动,许多人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抗原阳性结果,说自己二次感染了,部分反映这次症状更轻。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旅游数据火爆,“二阳”也让有出游计划的人更加担忧相关风险。
近日,多位网友称参加完上海车展后,新冠检测呈阳性,有些甚至传染给了家人。
另外一位广州的网友小禹(化名)从上海车展回来后第三天开始出现低烧,次日反复发烧,4月22日凌晨去医院就诊,核酸检测呈阳性。小禹向红星新闻表示,自己是在上海车展之后出现不适症状的,但是病症较轻,没有服用药物,这两天慢慢好转了。
第二波疫情目前不会出现
筛查儿童血脂异常,或需使用脂肪指标!中国万名儿童调查
对于儿童,如何识别持续性血脂异常,是将心血管病防治战线前移的关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童慢病管理中心米杰等发表研究提示,在基于脂肪质量指数(FMI)和体脂率(FMP)诊断的肥胖儿童中,筛查出持续性血脂异常的特异度均高于体质指数。脂肪质量指数和体脂率均为衡量脂肪量的指标。每周吃3~4个鸡蛋,或可保护血管!开滦研究新分析
关于吃鸡蛋与心血管风险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大多数研究表明,适量吃鸡蛋是没有问题的。7月13日,河北唐山开滦总医院吴寿岭等发表的一项基于开滦研究的新分析提示,吃鸡蛋吃得多的人和吃得少的人相比,动脉硬化的风险相似,而每周吃3~4个鸡蛋时,动脉硬化风险似乎最低。北大研究称,女孩小时候挨饿长大后易高血脂,或与重男轻女有关,也可能是男孩都饿死了
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马军教授等研究发现,小时候经历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挨过饿的女性更容易患血脂异常。为何女性易患血脂异常呢?研究者指出是重男轻女测落后观念所致。男孩儿在饥荒年代吃的要比女孩儿好。研究入选了2752名45岁以上的人,他们的幼儿时期遭遇饥荒年代,挨过饿。德国研究称:年轻人血压高一点,也会让大脑受伤
以往认为,高血压导致大脑损伤是血压升高对大脑灰质和深层白质的长期影响。近日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的一项德国研究表明,在20~40岁的年轻人中,随着血压升高,大脑灰质体积会缩小。而且,即便血压仅略高于120/80mmHg,大脑灰质体积也会细微的缩小。研究者指出,该研究仅发现血压升高与大脑灰质体积缩小之间存在关联,但尚不明确两者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高润霖联合国外学者预测:我国未来15年将额外增加7500万心梗和近1.2亿脑卒中
本刊主编高润霖院士和国外学者近期撰文,预测了中国心血管病发病趋势,并模拟了有效控制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获益。作者预计,未来15年,我国老龄化迅猛,尤其是55岁以上者变化显著(见下图)。图2015-2030年间我国35~55岁和55岁人口的变化趋势我国在未来15年内,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和人口老龄化将额外增加7500万例心肌梗死,增加近1.2亿例脑卒中,增加心血管病死亡3900万例。杨进刚阜外2023-08-01 09:3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