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证实(周末效应,20种疾病非工作时间入院死亡风险增加)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研究发现,在周末或夜间非正式工作时间入院,与罹患某些疾病者的近期死亡风险增高显著相关,比如主动脉瘤、乳腺癌、白血病、呼吸系统肿瘤、胰腺癌、泌尿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结直肠癌、肺栓塞、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以及淋巴瘤。
从上世纪70年代,有研究者发现,周末出生的婴儿死亡风险要高于平时。随着类似研究的发表,之后有人将非工作时间入院死亡风险增加称之为“周末效应”。
此外,“周末效应”也不放过肾功能衰竭、脑外伤、心衰、脑出血、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消化道出血、心梗、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菌血症等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虽然风险相对低(OR<1.19),但统计学上还是有意义的。
研究者指出,医疗质量改善应该包括保持不同时间点的医疗服务连续性,具体改善措施因考虑消除“周末效应”,在整体时间上进行标准化医疗服务。
该研究分析了140篇文献的251个队列,共纳入了25 450 474例受试者。其中146个队列来自北美,78个队列来自欧洲和澳大利亚,余者来自其他国家。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Yanfeng Zhou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周末效应”与20种疾病的死亡风险增高相关。
来源:Zhou Y, Li W, Herath C, et al. Off-Hour Admission and Mortality Risk for 28 Specific Disea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251 Cohorts. J Am Heart Assoc. 2016 Mar 18;5(3). pii: e003102.doi: 10.1161/JAHA.115.003102.
研究者认为,造成“周末效应”的原因可能部分是由于周末或夜间非正式工作时间段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质量下调有关,此外,这些时段入院的患者通常病情也偏重。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这三类人应该吃他汀
发生过缺血性中风,或病变不稳定及狭窄>50%者,都应使用他汀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一项新的分析显示,中国有三分之一成人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该怎么办?近期,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就此发布了《中国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诊治共识》。丹麦随访46年研究:中年时心肺功能好,未来寿命长
近日,丹麦学者开展的随访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分析表明,中年时的心肺适能检测显示出良好的心肺功能预示着未来50年内可以活的更久。研究者对5107名没有心血管疾病(CVD)的男性(平均年龄49岁)在他们的工作场所进行了心肺适能检测,测量最大耗氧量(VO2)峰值。在46年的随访中,4700人(92%)死亡,2149人(42.1%)死于CVD。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40:58
0000世卫组织模型高估了国人心血管病风险!柳叶刀子刊阜外研究
2019年,世卫组织利用全球85个前瞻性队列开发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并针对不同区域进行调整和优化,最终构建了适合全球21个区域的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模型,其中包括针对中国人群的东亚地区风险评估模型【链接】。欧洲心脏杂志子刊研究称,长期使用布洛芬增加31%心脏骤停风险
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是药店常见的药物了,但近期发表在EuropeanHeartJournal子刊上的一项来自丹麦的研究警示,这些药物增加心脏骤停风险。研究显示,使用非甾体消炎药会增加31%的心脏骤停风险,其中最常用的双氯芬酸增加50%的风险,布洛芬增加31%的风险。其他如萘普生、塞来昔布和罗非考昔未发现与心脏骤停相关,但研究者认为,可能因为应用少、事件发生率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