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医疗质量评估与改善研讨会,中国房颤患者面临,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也高,难题)
她介绍,2014年美国房颤指南推荐,既往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CHA2DS2-VASc评分≥2的房颤患者应口服抗凝剂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或或阿哌沙班。
尽管如此,最新发布的2015年中国专家共识还是推荐了CHA2DS2-VASc积分用于我国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评估。
北京安贞医院白融教授认为,临床需要准确识别是卒中“真正低危”患者。他结合相关数据指出,CHA2DS2-VASc评分能够识别卒中“真正低危”的患者,较CHADS2扩大了抗凝适应人群,增加抗凝率50%。

她介绍,该项目旨在改善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力求探索有助于临床医生心血管疾病诊治的有效方法。项目主要关注房颤和急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治。其中房颤项目已于今年2月启动。
【24个指南解读一刊打尽】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专刊
因此,多位专家们表示,新型口服抗凝药可能具有更优的风险获益比,也有理由取代华法林,成为亚洲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选择。
但是,白融教授认为,“由于亚洲人群队列验证规模较小,且缺乏系统的随访评估,目前尚无法准确评价两种积分系统是否适用于亚洲人群。”
该项目由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组主办、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协办,参与本项目的北京、天津、河北等9省市的多家医院的医生代表出席会议。
在房颤医疗质量评估与改善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对中国房颤患者的抗凝问题展开的热烈讨论。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教授指出,我国的房颤抗凝现状堪忧。我国接受抗血栓治疗的房颤患者比例低,极少数房颤患者接受了华法林治疗,极少数患者在监测INR,华法林治疗强度低(INR 1.6-2.5),卒中危险分级使用不足。
白融 教授
她指出,亚洲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更高。而且研究显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亚洲房颤患者颅内出血风险较高。

刘静教授表示,自CCC项目开展近一年以来,在参与项目的医院中接受血栓栓塞风险评估的房颤患者比例已有所提高。
我国2012年房颤抗凝治疗专家共识则指出,CHADS2≥2分的房颤患者均应长期口服抗凝药物。
已有150家医院参与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
赵冬 教授
那么这两种卒中风险评分系统是否适合于亚洲人?
从临床研究到真实世界数据均显示,达比加群较华法林进一步降低卒中和出血风险,是亚洲房颤患者抗凝卓越之选,在中国患者中也需要进一步积累临床证据。
该专刊对国内外一年来24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甚至刚刚公布的心肺复苏指南也在其中。
刘静教授也认为,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
卒中高危可能也是出血高危
张萍教授的另一个观点是,“卒中高危患者同时可能是出血高危”。
中国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CCC项目)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介绍,CCC项目由美国心脏协会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牵头主办,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负责具体实施,1年来已发展150家医院参与。
刘静 教授
我国房颤抗凝治疗存在明显不合理性
因此,亚洲房颤患者亟需疗效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且无需监测、无治疗窗限制的新型口服抗凝药。
张萍 教授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的刘静教授表示,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而抗凝治疗是降低房颤患者卒中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有研究显示,抗凝治疗可使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降低64%。


此次会议就CCC项目“房颤抗凝治疗”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积累的经验进行交流与探讨,将有助于提升项目后续的执行效率,改善中国房颤患者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通过会议也让医生们全面了解项目进展,吸取邻近地区同行宝贵经验,同步房颤抗凝国际前沿信息。
白融教授指出,从“真实世界”房颤患者的净获益角度讲,对于CHA2DS2-VASc≥ 2患者,无论出血风险如何,新型口服抗凝药优于华法林。
低危化疗癌症患者,不建议抗凝预防血栓!美国血液学会建议
为了更好防治静脉血栓栓塞症(VTE),近日美国血液学会发布了防治VTE的建议。癌症患者发生VTE风险会增加数倍,发生率为5%~20%,尸解发现率更高,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还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原因。这份建议的推荐分为强烈推荐或有条件推荐。该文件强烈推荐,对低危的门诊化疗患者,不建议进行血栓预防性治疗,初次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有条件推荐包括:对于NSTEMI,时间也是心肌!JACC韩国心梗注册研究
近日发表在JACC上的一项韩国急性心梗注册研究显示,对于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患者,“时间也是心肌”,院前延迟与NSTEMI患者3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有关。研究显示,症状发作到医院时间<24小时者3年全因死亡率10.5%,而≥24小时的患者为17.0%。由3年全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住院等组成的次要终点发生率也更高(23.3%vs15.7%)。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3:36:55
0000因脑卒中死亡比例,中国是全球的2倍!Lancet子刊最新报告
9月3日,Lancet子刊发表全球疾病负担最新研究称,2019年,全球新发脑卒中1220万例,有1亿脑卒中患者。2019年,655万人因脑卒中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11.6%,是全球第二大死因,仅次于冠心病(16.2%)。在中国,2018年居民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22%。文章指出,三十年来,全球新发病例数增加了70%,但实际上脑卒中年龄标准化发病率下降了17.0%。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2:50:26
0000得不得糖尿病,先看体重,别怪遗传!ESC年会44万人分析
一个人得不得糖尿病,超重或肥胖影响大,还是遗传影响大?在欧洲心脏病学2020年年会上,英国剑桥大学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研究者发表的一项研究带来了答案:体重影响大,减重有助于预防或逆转糖尿病。这项研究共纳入44万人,平均年龄57.2岁。然后被随访至平均年龄65.2岁,期间共31298人患糖尿病。研究者还用690万个基因评估了糖尿病遗传风险。并根据遗传风险高低和体重指数大小分别分了5个组。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等ACC大会将报告:急性心梗1型心肾综合征死亡风险增加近四倍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陈纪言教授和谭宁教授等团队主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于1型心肾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且预后差。1型心肾综合征的定义是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和/或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出现急性肾损伤。研究连续纳入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接受PCI的1309名急性心梗患者。发现急性心梗患者中1型心肾综合征总发生率为8.9%。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36:24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