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美国心肺复苏指南十大更新(按压深度和频率有了上限)
原指南仅建议,每次按压后,施救者应让胸廓完全回弹,以使心脏在下次按压前完全充盈。如果在两次按压之间,施救者依靠在患者胸壁上,会妨碍患者的胸壁会弹。
如需中文摘要,请留邮箱信息。
6、当患者的心律不适合电除颤时,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
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对于青少年即应采用成人的按压深度,即5~6厘米。
1、首次规定按压深度的上限: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
9、所有在心脏骤停后恢复自主循环的昏迷,即对语言指令缺乏有意义的反应的成年患者,都应采用目标温度管理(TTM),选定在32到36度之间,并至少维持24小时。

旧指南仅仅规定了按压深度不低于5厘米。新指南认为,按压深度不应超过6厘米,超过此深度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但指南也指出,大多数胸外按压不是过深,而是过浅。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指南也指出,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施救者应该以适当的速率(100至120次/分)和深度进行有效按压,同时尽可能减少胸部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
旧指南还要求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呼吸是否消失,或呼吸是否正常。此条建议变更的用意是尽量减少延迟,鼓励快速有效、同步的检查和反应,而非缓慢、拘泥、按部就班的做法。
原指南仅仅规定了每分钟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但一项大样本的注册研究发现,如果按压频率(超过140次/分)过快,按压幅度则不足。

美国心脏协会(AHA)今日在网站上公布了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以下为该指南的10大更新要点:
3、为保证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施救者在按压间隙,双手应离开患者胸壁。
如果SEMEI患者不能及时转诊至能够进行PCI的医院,可以将先接受溶栓治疗,在溶栓治疗后最初的3到6小时内,最多24小时内,对所有患者尽早转诊,进行常规血管造影,不建议只在患者因缺血需要血管造影时,才转诊。
5、关于先除颤,还是先胸外按压的问题,新指南建议,当可以立即取得体外自动除颤器(AED)时,应尽快使用除颤器。当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并同时让人获取AED,视情况尽快尝试进行除颤。
10、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然后再启动应急反应系统或请求支援。
4、无论是否因心脏病所导致的心脏骤停,医护人员都应提供胸外按压和通气。

新指南规定,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目标比例为至少60%。
8、患者若在急诊科出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而医院不能进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应立即转移到PCI中心,而不应在最初的医院先立即接受溶栓治疗。
旧版指南仅指出,急救人员和院内专业救援人员都可为心骤停患者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2、按压频率规定为100~120次/分。
新指南中高质量的心肺复苏要点见下表。
7、新指南建议,所有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患者,无论是ST段抬高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还是疑似心源性心脏骤停而没有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也无论其是否昏迷,都应实施急诊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指南把心肺复苏与驾车行驶进行了比较。在驾车行驶时,一天行驶的里程数不仅受行驶速度影响,还受中途停顿的次数和时间影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不中断行驶,则实际行驶距离为一小时60英里。以60英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但中途停顿10分钟,则实际行驶距离为―小时的英里。停顿越频繁,停顿时间越长,则实际行驶里程越少。
有研究发现,针对不适合电除颤的心律时,及早给予肾上腺素可以增加存活出院率和神经功能完好存活率。
阜外医院不用射线、不开刀已治疗400余例先心病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器械的不断改进,大多数先心病可采用经皮介入治疗。但传统经皮介入技术一般在导管室内经放射线引导下完成,这潜在的放射线损伤无法避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单纯超声引导下经皮介入治疗先心病领域进行了探索。陆续有单中心的案例报道,尤其是随着三维超声心动图逐步应用于临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的经皮介入治疗优势凸显。痛风发作后,要警惕心梗或卒中!6万例痛风患者分析
有证据表明,痛风和心脏病的发病机制上均涉及炎症,痛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英国一项新的研究提示,痛风发作后的4个月内急性心梗或脑卒中风险尤其高。该研究发现,痛风发作后的2个月内,急性心梗或脑卒中的增加1倍,3~4个月内风险增加57%。但超过四个月,未发现风险增加。研究者分析了6.3万例痛风患者的数据,近10500例患者在痛风后发生了急性心梗或脑卒中。杨进刚阜外2023-09-29 09:21:47
0000China PEACE研究称,我国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发展迅速,穿刺部位出血大幅下降
近期,ChinaPEACE研究协作组公布了ChinaPEACE回顾性CathPCI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者发现,2006~2011年间,我国城市医院行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迅猛增加,5年内接受经桡动脉PCI的患者数增7倍,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刊主编高润霖院士在Lancet发表文章:可吸收支架安全性和有效性不劣于药物洗脱支架
近日,本刊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与美国、英国、日本学者在Lancet杂志发表文章,报告了ABSORB-Japan、ABSORB-China、ABSORBⅡ和ABSORBⅢ四项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多数老年人收缩压可安全降至130以下!阜外医院蔡军等述评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越来越重要。阜外医院蔡军等发表专家述评文章指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强化降压有利于改善心血管预后。作者指出,大多数老年患者收缩压降至<130mmHg是安全的。有学者认为,低血压可能会影响重要器官的灌注,从而引发不良血管事件,尤其是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一些研究甚至观察到高龄患者(85岁以上)的血压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负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