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有多大危险性(要不要根除治疗)
除宿主因素外,吸烟和饮食等环境因素还会影响幽门螺杆菌定植的生态位,因此可能会影响疾病风险。
与成人相比,儿童根除治疗不利因素较多,包括抗菌素选择余地小,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低。此外,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一定自发清除率,根除后再感染率也可能高于成人。

需要明确的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不会立即对人体产生致死性危害和严重后果,所导致的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和胃癌等疾病是长期存在并慢性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现幽门螺杆菌的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人类土著微生物组的一部分,它与人类宿主之间有着很复杂的关系。


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因此对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同时,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策略可以调节这种生理共生,但也可能相反,受到其特性的影响。感染,饮食,抗生素和/或生活方式会干扰这种共生关系。
已证明会改变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风险的宿主因素包括宿主的年龄、在幽门螺杆菌的获得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持续时间,但更重要的是宿主免疫介质(多态性)和酸分泌状态。
幽门螺杆菌可能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唾液、呕吐物或粪便传播,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也会感染。大多数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是在儿童时期感染的。有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比如在拥挤的空间生活,没有干净的水,和患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一起生活等。
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多株菌株同时定植于一个宿主,并且幽门螺杆菌分离株的遗传变异使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发病机理难以从单个因素中预测。幽门螺杆菌与其宿主的共同进化使它得以终生定居。

临床上都是谈幽门螺杆菌色变,要是不根除就好像要得胃癌等很严重的疾病,因此很多患者莫名其妙的吃了很久的四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有的甚至吃的六联抗幽门螺杆菌药物,不自觉的就矫枉过正了。
随着现代卫生环境改善及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幽门螺杆菌的生长和传播越来越难,年轻一代中感染率较低,在未来几十年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将进一步下降。(不一定是好事)
以下是临床指南的内容:根除幽门螺杆菌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与无症状和并发症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相比,上述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获益显然更大。胃癌发生高风险个体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和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等。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获益高于低风险个体。
不推荐对 14 岁以下儿童行常规检测幽门螺杆菌。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和治疗,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建议行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治疗。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会在胃微环境中产生剧烈变化,进而影响胃微生物群组成,并可能与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有关。可能会触发肠道共生稳态的重大改变,从而出现新的胃肠道平衡。
幽门螺杆菌是革兰氏阴性,螺旋形,微需氧细菌,定居于人类胃粘膜中。世界上有超过一半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很多没有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及其患病率在某些人群中高达80%。
更好地理解幽门螺杆菌和其他胃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对话可能为预防或治疗其感染提供新的方向。如在肠道菌群健康检测报告中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则应引起重视。当需要治疗时,应评估新的治疗策略和药物,或者应该制定替代策略来控制细菌的毒力,从而避免出现溃疡和胃癌而不消除其积极影响。
想要减脂瘦身,就不要熬夜,它会让你吃得更多,意志力更薄弱
现在你是不是睡得越来越晚了?一到深夜,就突然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手机放不下,微博抖音刷个不停,然后第二天艰难地起床去上班上学。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进入了24小时“兴奋”状态,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睡懒觉和熬夜。1、熬夜会让你吃得更多卡路里缺口是减脂的核心,但是卡路里的摄入和消耗并不是减脂的全部。一些生活习惯也会对减脂造成根本性的影响,你的睡眠习惯也会极大程度地影响你的饮食习惯。健康号2023-08-03 08:59:110000为什么不推荐在练胸时做哑铃飞鸟?2个原因告诉你答案
在我们的健身训练中,有很多部分的肌肉训练,其中,胸部肌肉的强化训练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部分,并且我们很多人,应该都是会很热衷于胸部肌肉的强化训练的,并且对一些练胸的训练动作都会比较熟悉,对此,小编我想说的是,在我们的胸部肌肉训练中,有很多的训练动作,其中有一些比较重要的训练动作,也有一些非常鸡肋,甚至不太好的训练动作。健康号2023-08-04 22:18:000000七日瘦身食谱第五天|每日减肥餐,7天瘦8斤,记得每天减肥打卡
点击下方文字学习更多精彩内容:蓝豆豆营养师介绍:从经历各种减肥心路历程,到成为帮助别人成功减肥的使者!健康号2023-05-18 16:58:4800003个方面了解复合和孤立动作,让新手对健身理解又上一层
我们健身新手经常会听到教练说:“你这个动作是复合动作,那个动作是孤立动作”,让我们这些刚刚接触健身的朋友们真是一头雾水,复合动作和孤立动作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小编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他们的不同。1、从定义上区分健康号2023-08-06 14:59:450000你是如何认识生命的
17世纪,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在欧洲出现了机械唯物论。它把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机械作用造成的,认为生命体与非生命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生命不过是物理、化学过程的简单相加。这种论调也持续到了今天,影响了全世界,他们把生命高级运动形式简单归结为物理、化学的低级运动形式,模糊了生命与非生命的本质界限。健康号2023-05-14 14:32: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