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茎汤(排肺中之脓,现用于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百日咳等属于肺热者)
2、原书主治和后世一般认为风热犯肺,造成肺失宣降,痰瘀互结,形成咳吐腥臭脓痰,或者咳吐痰兼脓血。现在苇茎汤基本组合也不一定是风热犯肺,咳吐脓痰,黄痰有些都可以用苇茎汤,一些基本结构。这是使用当中的一些变化。
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
脓已成者,可加桔梗、贝母以增强化痰排脓之效。
各中医运用心得
咳嗽时间长,既有脓血,又有肺燥,所以往往结合化痰止咳润燥的枇杷叶,瓜蒌。
方中苇茎一药,现代临床上多用芦根,而鲜用茎者,是古今用药习惯不同使然。
[方解]
本方为治肺痈的常用方剂,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临床应用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患者体质偏阴虚,受了风寒容易迅速化热,所以出现脓点和痰中带血,用千金苇茎汤清肺热,化脓痰。由于冬瓜子(瓜瓣)买不到,把菜场里买的冬瓜里的几颗子和冬瓜瓤一起放进去煮了。喝完一碗就睡觉,至晚上11点仍咳嗽,吐痰,流清涕。

最近一直饮食清淡,青菜多,大便有点呈绿色,小便尚可。脉浮滑数有力,右脉强于左脉。舌苔白中有微黄,较干。不出汗。
方仅四药,结构严谨,药性平和,共具清热化痰、逐瘀排脓之效。
现在的外感,如果控制不住,就会越来越严重,甚至演变成肺部感染,成为肺炎。此时,西医会用抗生素处理,但是,由于我们过多使用抗生素,结果导致外邪对抗生素有了抗药性,所以抗生素的效果在下降,很多人用了抗生素,甚至会没有效果。
苇茎(芦根)30、薏米15、桃仁15、冬瓜仁12、肉桂6、细辛9、黄芪15、桂枝6、玄参10、荆介10、木蝴蝶10,三剂水煎服。
【别名】千金苇茎汤(《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附方》)。
【制法】上四味药,哎咀。
芦根60克、 薏苡仁30克、 冬瓜子30—60克、 桃仁9克。
【现代运用】


18日早晨5-6点咳嗽吐痰。喉咙脓点完全消失。脉象趋于正常。
瘀热在肺成痈毒,热泻脓除新自生。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良方,历代医家甚为推崇。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皆可使用。用于肺痈脓未成者,服之可使消散;脓已成者,可使肺热清,痰瘀化,脓液外排,痈渐向愈。
【处方】苇茎(锉)30克、薏苡仁15克、桃仁50枚(去尖、皮、双仁者)、瓜瓣15克。
扁桃体肿大已经化脓,无恶寒发热等外感症状,局部虽充血红肿,但舌脉未见明显热象,病程较长,必然不是单纯的清热解毒可以解决问题,方予苇茎汤加减排脓消肿,引火归元,托腐生肌。
患者55岁,大约在3月11日有点感冒,左上眼睑发了一粒红包,肿痛且硬,当天有点怕冷,第二日便不恶寒。12日开始喉痛,小舌头红肿,连续两日用浓盐茶水漱喉咙,疼痛缓解,但时有咳嗽。15日眼睑上的红包消了,但小舌头右边喉咙上长了两粒白色脓点,16日右边的消下去,又从左边冒出来了两粒,咳嗽有黄痰,带血丝。前胸右侧疼痛,应是经气不利,或痰饮淤滞。

1、跟诊老师讲此方可用于日常痰热壅肺证,疗效好,或去桃仁加桔梗,竹茹用于小儿肺热咳嗽,此方味道清淡,口感较好,适合小儿。
【备注】本方为治肺痈名方。方中苇茎甘寒轻浮,清肺泻热为君;瓜瓣化痰排脓为臣;桃仁活血祛瘀,薏苡仁清肺破毒肿,共为佐使。四药合用,共成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肺痈未成或已成者均可使用。
【辨证要点】
《外台秘要》:苇茎汤
肺部感染,我们中医中药的效果非常好,我觉得这是我们现在往往忽略的,我们认为西药快,中药慢,殊不知,中药对症了,效果一样快的。肺部感染,中医也分各个证型,也有阳气不足的,但是,在最初阶段,多数是热邪壅滞的热症。此时患者的症状,多是发烧,严重了,甚至会咳吐腥臭痰,或脓血,胸中隐隐作痛,咳嗽的时候尤其严重。此时患者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跳动得很快,中医叫脉数。这里面,看舌非常关键,舌质此时是红色的,越红说明热越严重。此时,中医会用清热解毒、化痰清肺的药物,而我建议,在这个时候,可以在清热解毒的基础上,加上中医的经典方子:苇茎汤。这个方子,因为是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里面的方子,所以也叫千金苇茎汤,以区别于后世的其他同名方剂。
3、感冒,咳嗽脓点和痰中带血
若肺痈脓未成者,宜加金银花、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
苇茎汤方千金存,桃仁薏苡冬瓜仁,
本方常用于肺脓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百日咳等属肺热痰瘀互结者。
一女25岁,咽喉疼痛反复发作多年,近期发作口服抗生素无效,静脉输液可以缓解疼痛但不能治愈。视其扁桃体肿大充血,局部已化脓,舌质正常,舌尖可见少许鲜红色点分布,苔薄白微腻,脉象弦略数。
方中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因其功用近似。

1、扁桃体肿大已经化脓
【加减变化】
患者服后咽痛明显好转,查视其扁桃体红肿较前明显好转,继续服用6剂痊愈。
【用法用量】以水1升,先煮苇茎,煮取500毫升,去滓,悉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6当吐如脓。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逐瘀排脓。治肺痈。咳吐腥臭黄痰脓血,胸中肌肤甲错,隐隐作痛,咳时尤甚,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滑数。现用于肺脓疡、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百日咳等属于肺热者。
2、肺炎
17日早,痰转稀。脉象浮滑,但比昨天缓一点了。喉咙上的脓点也瘪下去了。舌苔白润。小便黄。胸痛好了,痰少了,但喉咙痒。三服苇茎汤。早睡,一夜平稳。
千金苇茎汤的运用
做鱼时,去腥加酒加醋是大错特错!这才是最好吃做法,上桌就扫光
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每天分享一道美食,多多关注支持我哟。逢年过节,家庭聚会,有一道菜是必不可少的,不但寓意吉祥,口感更是鲜美,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品,它就是鱼。比起猪牛羊肉,鱼肉的特点就是鲜香不油腻,更易于吸收和消化,营养也更丰富,特别适合老人孩子吃。健康号2023-05-30 04:14:470000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二七三)黄疸病并治第十五/茵陈五苓散
【原文】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十分末,五苓散五分。右二味,各先食饮服方寸匕,日三服。这个条辨讲的就是湿重于热的黄疸证治的证治。病因病机:湿热黄疸,湿多热少。证候:全身发黄,黄色不甚鲜明,食少脘痞,身重便溏,小便不利,苔腻淡黄等症。辨证:湿重于热。治则:利湿清热退黄。方药:茵陈五苓散。0000经方太美丨桂枝加桂汤
今天是我写日记第1345天。桂枝加桂汤,在桂枝汤基础上加大了桂枝的用量,称之为桂枝加桂枝汤。加多少呢?桂枝汤原来剂量是3两,加了2两,桂枝用了5两。加了2两后由原来治疗太阳中风证变成治奔豚气病,阳虚寒逆证。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小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气从小腹上至心,加大桂枝平冲降逆作用。春日出游千万小心!被这些虫子咬了多人丧命,紧急扩散提醒
随着春季的到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家也按捺不住想要出门踏青游玩。踏青本来是一件愉快的事,但是Dr.X在这里却想提醒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让喜悦变成悲剧!说到这,情不自禁想起两年前的那场“蜱虫事件”。当时,正值春季,同在合肥的安医二附院连续收治了3位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因为送医不够及时,这3位患者先后死亡。在所有人看来,被虫子叮咬再平常不过了,为什么却严重到失去生命呢?健康号2023-04-24 19:46:0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