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51

五气皆能化火

健康号2023-05-12 23:00:260

刘守真,名刘完素,河间人,又称刘河间。他据《素问》病机19条,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

这就又解释通了,这个火是虚火,因为滋阴降火嘛,而攻邪派说的火又是实火,真是太错综复杂了。

后来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位老师特喜欢用寒凉药,他的理由是,现代人生活水平高了,平时饮食肥甘厚味,而且都愿意吃一些滋补的药物,经常都是气有余的状态,能量都是过剩的,古语说“气有余便是火”,好像有一点道理。

当年我问老师既然这些病因都可以花火,再去分开讲,感觉内在逻辑是欠缺的,老师说这大概就是中医的特点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从正是攻邪派的代表人物,《金史》载:“其法宗刘守真,用药多寒凉。”以攻击病邪作为治病的首要任务,强调邪留则正伤,邪去则正安之理,善于运用汗、吐、下三法,正所谓热者寒之,寒凉派真是与火邪势不两立。

古人素有“五气化火”之说,所谓五气,是指风、寒、暑, 湿、燥五种致病邪气,五种致病邪侵犯人体后,化火而入里,则表现为火热之病。

对于自学中医的朋友们,这些概念的区分真的很容易让人晕头转向的,慢慢体会吧。

这个说法源于朱丹溪,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的“滋阴派”,“气有余便是火”是指阴液不足,阳气偏盛,引起的目赤、咽痛、牙龈肿痛等虚火上炎的证候,也包括由于五志过极,色欲无度,相火妄动,饮食厚味等引起的阴虚阳亢、气郁化火而产生的肝火、胆火、胃火、心火的证候。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平素里属于阳盛体质,如果受寒了,也更容易表现出来热象,感受湿邪后,患者阳盛或过服温燥药物,则湿从热化,转变成湿热之邪,蕴结便可以化火。

很多人表示学习中医和西医是完全两回事儿,一个是偏于哲学的思辨,一个是走科学的路线,现代哲学和科学本身也是逐渐分离的趋势,这也注定了中西医需要走不通的发展之路。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