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408

脉诊的举按寻不必拘泥

健康号2023-05-12 14:56:170

中医跟师学习的时候,因为老师要保持专注所以很少插嘴问问题,一般都是等快下班没患者的时候再探讨。

第二件事是在上海读书期间,导师让跟着一位老中医抄方,他把脉有个特点,只用两根手指,我们刚来的同学都觉得很诧异。

西学中是建国以后很有特色的一段时期,就是原本学的西医,后来参加了西学中的培训班,于是摇身一变成了中医专家,而且现代很多中医名家也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几个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师为什么很少把脉,老师解释说,他是西学中的,桡动脉的波动人们都差不多,无非就是血压不同、血管情况不同等可能会出现所谓的“脉象”,其实不影响临床判断的。

脉象不仅是看自己的感知,还要主动去探索。

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来探索脉象。三指轻按在皮肤为浮取,谓之予举",以候浮脉;中等用力按 至肌肉,委曲求之为中取,谓之“寻,以候中部各脉;重用力按至筋骨间为沉取,谓之“按”,以候沉脉。此为诊脉 手法上的“三部九候”,与诊脉部位上的“三部九候”是不同的。

十几年前大三见习的时候,在辽源市中医院跟一位门诊的专家,还不到六十岁,在诊疗过程中很少把脉,刚开始以为是老患者,比较了解情况,所以才省略了这个环节,后来发现还真不是。

而且,现在临床患者数量太多,不少中医都省略了把脉这个环节,或者简化了,简单按一下就像形式主义一样,这都是不对的。

“按寸不及尺”是错误的操作,但是老先生这样看病几十年,现在已然是上海市名医,同学们私下里问过,他的解释是,以前人穿的衣服厚,女性又不愿意暴露过多的皮肤,而且,大多数人尺脉都是沉脉,所以两根手指看寸脉、关脉就足够了,临床上有那么多可以参考的东西,没必要较真。

在诊脉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手法,还需要持续感受一段时间的,手法有举、按、寻,至于把脉的时间没有严格的定义,但至少要观察四五十次的搏动。

当然,这位老师的患者也很多,临床疗效也不错,他总是拿一串佛珠闭目养神,加上喜欢中山装,配上花白的头发,就这一身行头就很有说服力。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