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916

叙谱文化

健康号2023-05-10 12:46:440

济阴堂:以望立堂,亦称曹国堂、菏泽堂、定陶堂、鸱夷子皮堂。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乐大心,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例如,著名宋朝嘉定年间进士:汉川人桐夫,即源自该支桐门氏家族。

八.楹联典故:

一直到了周敬王十九年(宋景公子栾十六年,晋定公姬午十一年,公元前501年)春季,宋景公派乐大心到晋国去结盟,并且接回大夫乐祁的灵柩。乐大心不愿意去,便推辞,并假装有病,于是宋景公就改派向巢去到晋国结盟,并且接回了乐祁的灵柩。

桐门,是未列入中国旧百家姓的姓氏。

得姓始祖:乐大心。

姓氏源流

四.迁徙分布:

五.郡望堂号:

资料有待补充。

建康郡:历史上的建康郡有二:①十六国时期前凉国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西南部。南北朝时期北朝魏废黜。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王孝杰曾于今高台县东南部置建康军,因称建康郡。后其地归入吐蕃(今新疆)。②即今江苏南京。南京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城市。早在三十五万年以前,就有了“南京猿人”的足迹。六千年前,现代人已在这里耕作生息。周元王四年(己巳,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以“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三国孙吴黄龙元年(己酉,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农历9月迁都于该地,命名为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东晋建武元年(丁丑,公元317年)晋朝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此后,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定都于建康,南京由此而有“六朝古都”的美称。后晋天福二年(丁酉,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明洪武元年(戊申,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这是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的首都。清咸丰三年(癸丑,公元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名天京。民国元年(壬子,公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至同年4月1日;民国十六年(丁卯,公元1927年)国民政府定南京为首都。至此,共有十个朝代在南京建都,故称“十朝都城”。南京名称之多,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各国古都中也属罕见。据史载,仅历代县以上建置的名称就有金陵、秣陵、江乘、湖熟、建邺、建康、江宁、白下、上元、集庆、应天、天京等四十余个。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解放了南京,南京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特别市。1953年1月1日南京市与苏南、苏北行政区合并成立江苏省,南京为省会。1990年国务院决定南京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并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3年中央决定撤销省会城市的计划单列,南京市的计划单列因此被取消。1994年2月经中央、国务院同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明确南京市的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七.字辈排行:

当时宋国的正卿乐溷(字子明)要乐大心出国去迎接,说道:“我还穿着丧服,而您却敲钟作乐,这是为什么呀?”

兖 州: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兖州即其一,古作“沇”、“弇”。到了秦朝时期废除州名,全国实行郡县制,但兖州正式作为行政区划是在西汉武帝设十四州刺史时开始的。汉超市其由于“开地斥境”,扩大了疆域规模,汉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把全国重新划分为十四州,设十四州刺史部。兖州是其中之一,治所设在濮阳,辖山阳、东郡、陈留、济阳、泰山、东平六郡国。王莽新潮时期认为“州名及界,多不应经”,把许多州名作了改动或合并,但兖州未变。东汉建武十一年(乙未,公元35年)将西汉时期的朔方并入并州,改全国为十三州,兖州治所在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北部),下辖陈留、东郡、任城、泰山、济北、山阳、济阳、东平八个郡国,大体范围在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三国时期兖州区域属曹魏政权,汉丞相曹操领冀州牧后,为扩大势力范围,缩小其他州区并入冀州,兖州辖区未动,仍辖八个郡国,仅将汉时陈留改为陈留国,任城国改为任城郡,兖州初治昌邑,后移治廪丘(今山东鄄城东部)。晋朝时期,设兖州刺史部,辖濮阳国、东平国、济北国、泰山郡、陈留郡、济阳郡、任城国、高平国(治昌邑,辖瑕丘、金乡、巨野……等)八郡国五十六县。晋武帝太康元年(庚子,公元280年)灭吴国,把全国划分为十九个州部。永嘉年间设立二十一个州部,兖州均为其中之一,初治廪丘,后移治郓城(今山东郓城西北部);晋惠帝末年(庚戌,公元290年)兖州全境沦没,附属后赵政权,战乱中的兖州黎民百姓大量南迁。到东晋元帝时便在南方设置了侨州、侨郡、侨县、侨乡等,兖州为侨州之一,治所设在京口(今江苏丹徒);晋明帝太宁年间(公元323~325年)以郄鉴为兖州刺史,寄居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都区);晋康帝建元初(癸卯,公元343年)寄治金城(今江苏南京江宁区);晋穆帝永和年间(公元345~356年)中侨治下邳(今江苏邳州市东);晋淮西公太和年间(公元366~371年)又移治山阴(今江苏淮安);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公元376~396年)还治广陵,并割江淮地区为兖州辖境,领十四郡,称广陵之兖州为南兖州,称北方郓城同时存在的兖州为北兖州。北兖州辖东平、高平、济阳、济北、任城等郡。南朝刘宋初年又设兖州于滑台(今河南滑县),时称西兖州;宋文帝元嘉十年(癸酉,公元433年)移治邹山(今山东邹城故邾城),又寄治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徒迁须昌(今山东东平县西北部);南朝宋元嘉二十年(癸未,公元443年)把兖州区域分属徐州、冀州,其兖州旧地为鲁郡代替。至元嘉三十年(癸巳,公元453年)农历6月复立兖州,治瑕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甲午,公元454年)治湖陆(今江苏沛县北部);宋明帝秦始初(乙巳,公元465年)移治瑕丘。齐、梁时,又设北兖州于清江,设南兖州于广陵。兖州降魏之后,侨治于淮阴,旧地兖州移治于滑台,后治瑕丘,时称瑕丘之兖州为东兖州,复曰兖州,而滑台之兖州则为西兖州;北魏孝昌年间(公元525~527年)西兖州又移治于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部);北魏太和年间(公元477~499年)置南兖州于涡阳(今安徽蒙城东北部);北魏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又移治谯城(今安徽毫州),当时称兖州(瑕丘)、西兖州(滑台)、南兖州(谯城)为三兖州。东魏时期设兖州于瑕丘,改置南兖州于陈留,西兖州于济阳(今山东曹县西北部)。北齐时期改清江之兖州为淮州,广陵之兖州为东广州。隋朝初期沿袭前制,隋开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遂废诸郡,行州县之制”;隋大业二年(丙寅,公元606年)瑕丘之兖州改为鲁郡,领十县,西兖州改为东郡,南兖州改为谯郡。唐朝初期实行州治,唐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平徐元朗部,置兖州,治所设在瑕丘,领任城、瑕丘、平陆、袭丘、曲阜、邹、泗水七县;唐贞观十四年(庚子,公元640年)置兖州都督府,辖兖、秦、沂三个州;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兖州为鲁郡;唐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兖州,领八县,同时设兖海节度使,治瑕丘,隶属河南道,辖兖、海、沂、密四个州。五代十国时期,梁、唐、晋、汉设兖州秦沂节度使,属河南道,治瑕丘。到后周时期,因慕容彦超据兖州时反叛,遂降兖州为防御州,领六个县。宋朝大中祥符元年(戊申,公元1008年)兖州升为大都督府,宋政和八年(戊戌,公元1118年)改为袭庆府,治瑕县,隶属山东东路,下辖瑕县(今兖州)、奉符(今泰安)、泗水、袭县(今宁阳)、邹县(今邹城)、任城(今任城)、仙源(今曲阜)、莱芜、金乡、鱼台十个县。金国时期改设兖州,初置泰宁军,治嵫阳;金大定十九年(己亥,公元1179年)改为泰宁军节度使,隶属山东西路,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元朝时期再设兖州,治嵫阳,隶属济宁路;元宪宗二年(壬子,公元1252年)分隶东平路;元至元五年(戊辰,公元1268年)复属济州;元至元十六年(己卯,公元1279年)改隶济宁路总管府,辖嵫阳、曲阜、泗水、宁阳四个县。明朝初期嵫阳并入兖州。兖州辖三县,隶属济宁府;明洪武十八年(乙丑,公元1385年)明太祖封其第十子朱檀为鲁王,藩兖州,升为兖州府,隶属于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复置嵫阳县为兖州府治所在地,辖济宁、东平、曹、沂四州二十三县。清朝时期仍设兖州府,治滋阳,隶属山东省,兖州府辖一州十三县。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废州府制,改道县制。撤销兖州府,府所在地改属济宁道。民国三十七年(戊子,公元1948年)7月滋阳县城区称兖州县,农村称滋阳县,同年12月市县合并,称滋阳县,隶属尼山专区。1962年1月滋阳与曲阜分治,滋阳县改称兖州县,隶属济宁专署。1984年4月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兖州县隶属济宁市,下辖十三区(镇),三十五个乡,六个街道办事处,五个居民委员会。1992年兖州县辖五个镇八个乡,当年8月1日撤县设市,兖州县改称兖州市。1995年兖州市辖九镇四乡。2002年兖州市辖十镇和两个办事处,下辖七个镇、三个街道办事处和三个省级经济园区。2005年8月17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兖州市将黄屯镇东稻营、西稻营、杨厂、东张庄、老府庄、金家村等流个村划归新兖镇管辖。2013年10月18日撤市设区,兖州市改称兖州区。至2015年4月,兖州区辖五个街道、七个镇,其中黄屯街道、王因街道由国家级济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辖。

到了周敬王二十一年(宋景公十八年,公元前499年),宋景公的弟弟子辰连同公子仲佗、石彄、子地等人一起叛宋,占据了萧城(今安徽萧县西北部),乐大心也从曹国跑到萧城依附之。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乐大心其人的记载。

资料有待补充。

建康堂:以望立堂,亦称张掖堂、越城堂、金陵堂、建业堂、江宁堂、南京堂、天京堂、上元堂。

春秋时期,宋国公族子弟乐大心在宋元公子佐、宋景公子栾时期(公元前531~前469年)官为大夫,他在周敬王姬匄三年(宋元公子佐十五年,公元前517年)成为了宋国主力军的右师时,就被封居在都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区西南部)的桐门,也就是都城的北门,后来成大心晋升为宋国执政上卿,也居住在桐门不变。

兖州堂:以望立堂,亦称沇州堂、弇州堂、瑕丘堂、鄄城堂。

济阴郡:汉景帝中元六年(丁酉,公元144年)置济阴国,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一说汉武帝建元三年)改为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菏泽附近、南至定陶、北至濮城地区。东汉元帝初元元年(癸酉,公元前48年)改为济阴郡,辖地在今山东省定陶县一带。

2.堂号:

乐大心回答:“这是因为丧事不在这里呀。”不久以后乐溷又告诉别人说:“他乐溷自己穿着丧服,却又生了孩子,那我为什么不能敲钟呢?”

资料有待补充。

源流

资料有待补充。

1.郡望: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

六.家谱文献:

乐溷听到后大怒,便对宋景公煽动说:“这乐大心将要不利于宋国啊。他不肯去晋国,是要准备发动叛乱。不是这样,为什么要装病呢?”宋景公听信了乐溷的话,于是就将乐大心驱逐出国,乐大心只得率家奔往曹国,其后,在乐大心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即称桐门氏,以念故国,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桐氏、门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桐门氏复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但今已不再,族人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桐氏、门氏,融入各氏大家庭,以兖州、济阴、建康为郡望,主要分布在今山东省的菏泽市定陶区,江苏省的南京市、徐州市、南通市等地。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