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6

四个小故事(走进美国医院背后的人情冷暖)

健康号2023-05-07 20:35:370

“看,她脊髓的空洞几乎完全消失了。”教授和我都对影像的改变非常满意。

“你好啊,小朋友!”我连忙用中文问好,但是孩子显得非常的害羞,一个劲地往姑妈的怀里躲。

“下面你要想的就是要不要我帮你拔掉这根跟了你七年的管子。“教授说道。

“这是从中国来的Tony医生,来跟他说说你的故事吧。”教授对妈妈说

这次交流只持续了不到3分钟,但是问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美国的门诊病人少,一个教授一天可能只需要看几个病人。每个人的诊断沟通时间也并不长。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一个病人需要聊上半小时才是更高的医疗质量。

“你最喜欢什么课?”教授岔开话题。

走进诊室,母亲带着两个小女孩正在沙发上嬉闹。

第一个病人是一个6个月的孩子,Dr. S(名字不便透露)告诉我,他的头围有些超过了正常值,家长非常担心,儿科医生建议他找神经医生检查一下,排除任何问题的可能性。

3.“神奇的手术之后,我的孩子好太多了,说不出哪里,可能是阅读方面,还有其他,总之就是好太多了!”

“如果知道上次手术的情况,我就可以做得更容易了。”P教授对我说。

更多专属文章持续更新,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医学江湖」。

一家人哈哈大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神奇的手术之后,我的孩子好太多了,说不出哪里,可能是阅读,还有其他,总之就是好太多了!”尽管手术已经过去两年了,妈妈还是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中午跟她的家人聊过,我的家乡距离长沙也不远。”

“非常高兴认识你!”妈妈指着一个大一点的小女孩说,“她今年7岁,5岁的时候出现了驼背的症状,怎么治疗也不见好,于是做了磁共振检查,发现了先天性的chiari畸形,于是我们找到了教授给我们做了手术!”

第二个病人是个黑人孩子,17岁,健康阳光,10岁那年因为脑积水在教授这里做过手术。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前面那个头大的孩子也是家长怀疑孩子得了脑积水。我在前面的专栏文章中也有过专门的介绍,感兴趣的可以去翻一翻(外科医生的日常 - 知乎专栏)。最近分流管出现了故障,但是孩子却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手术以后怎么样?”教授问道。

1.“医生,我的孩子头大么?”

用医院墙上的一句话结尾。虽然很多人喜欢看吐槽,但我更希望能给医患之间传播一些积极的能量。

“额,不知道。”孩子想了半天。

——可能是太胖了

脑积水的患儿几年后可以摆脱分流管,这种病例非常少见。但是如果可以,这个孩子将是非常幸运的。“明天我们会给你做一个测试,如果运气好,我们后天将会给你做手术取出管子!”教授对孩子说道。“第二天你就可以出院,一周你就可以打篮球了!”

常常有人说小小的医院里容纳了社会百态,下面通过四个故事说说美国儿童医院的一天。

“上一次手术可能是在长沙做的,说不定我还认识主刀医生呢?毕竟中国的医生圈子也不大。”

“可是,我周末还要代表学校去圣安东尼奥打比赛呢!”孩子显得有些不满。

“您的孩子?也是从中国收养的?”

2.“可是,我周末还要代表学校去圣安东尼奥打比赛呢!”

——恭喜你,可能你已经可以摆脱埋在体内7年的管子了

“来,去外面的走廊上跑步给我看。”教授要对小女孩做一些检查。小女孩非常活泼,一边嚼着泡泡糖,一边飞速的奔跑。

4,“你是从中国来的,能不能教我的孩子说中文,他是我们从中国长沙领养的。”

孩子的父母很担心,这种家长在我的医疗生涯中见过很多,孩子体内终生携带分流管,一般只要一有问题就可能会出现发热呕吐,甚至头痛昏迷。很多家庭甚至被分流管折腾得痛不欲生。但是这个孩子的分流管7年都没出现问题。家长心怀感激,看到教授之后,眼神中完全可以看出一种感恩的光芒。

更多有内涵的医学文章,请关注头条号【医学江湖】↑↑↑

“哇,你是中国医生,你可以教我的孩子说中文,他是我们从长沙领养的。”孩子的母亲看到我激动地说。

罕见的病例,这可能是一个不幸又幸运的孩子。不幸的是从小被疾病折磨,幸运的是他可能终于要摆脱这个疾病了。更幸运的是,他有全心全意爱着自己的父母,更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态,有着自己的热爱。他们并没有因为管子的失效而有任何的抱怨,而是心怀感恩,这一点让我感到十分鼓舞。

“你在哪个城市?”“你看看我们说的中文标不标准?”“我爱你,谢谢,你好,再见!”“你能不能说一遍给我听。”“我想要孩子也能学中文。”孩子的父母非常热情地和我聊着。

推门进入诊室,果然是个胖胖的孩子,看上去非常健康,孩子的头不仅不大,跟他胖胖的身材比较,还显得有些小。

说了4个片段,小小的儿童医院里,每时每刻都有许多神奇的故事上演。通过这一个个片段,也可以读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点滴。无论国籍、无论肤色、无论年龄、无论性别,对于家人、对于孩子、对于生活,非常高兴能把这些充满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2小时候,我再次在手术室见到了这个孩子。主刀医生是一位女性小儿神经外科医师,名字不便透露,就简称P教授吧。手术中,我们聊到孩子上一次手术的问题。

家长非常关切的问:“医生,我的孩子头大么?”

“是的,这就我们想看到的!”教授回答我说。

后来和其他医生了解到,P教授有个亲生的男孩,更大一些,她又从中国领养了一个小女孩。说实话,在中国,我几乎没有听过身边的亲戚朋友领养孩子的事情,对于领养也知之甚少,更不知道美国家庭去中国领养孩子的情况,但是今天一天却遇到了两次。他们不在意孩子有没有先天疾病,领养小孩也不是因为自己无法生育。后来在网上搜索了相关新闻,我才知道在美国,这样从中国领养的儿童有将近8万名,可能因为美国的领养政策繁琐,中国相对简便。不管如何,毋庸置疑的是,相比福利机构,他们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和教育,也完全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

这个中国小孩,是我在病房看到的。他很快就要手术,另外一位医生带着我一起去找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孩子4岁,有着明显的脑积水症状,也做了分流管手术,但很遗憾的是管子也出现了故障。教授要给他做三脑室造瘘的手术(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这样的手术,但是一旦成功了,孩子就可能能摆脱埋在体内的管子)。

我们看片子的时候,小女孩还跑到教授的身边吹出了一个特别大的泡泡,可是被教授拿签字笔一下吹破了,我们都哈哈大笑。

孩子一看就是亚洲人的面孔,而他的父母和姑妈都是白人,我开始有些疑惑。进行了简短的介绍之后,我们聊了起来。姑妈抱着孩子,孩子在他的脸上贴满贴纸,异常的亲密。

“哇,这个病人的故事,和我们早上做手术的小孩完全一样。”我看着教授,非常惊叹,早上我们在手术室做了一个同样的手术,我还问他手术的效果如何。我想这就是最好的范例了。

“我也是个疯狂的篮球迷!有机会一起去看球!”走出诊室时,我回头对这家人说道。

“我的孩子是从平顶山来的,河南平顶山。”P教授轻描淡写地对我说。

“没错,她现在9岁了,我是在她7岁的时候从中国收养的,我也只去过一次中国。”

“再看看你的片子如何。”

“你知道孩子上次手术在长沙做的?”P医生对我对这个病人的了解显得有些吃惊。

我们测量了一下孩子的头围,和正常人的头围曲线比起来,稍微超标了一点;但是再看看他的体重曲线,却远远领先于同龄孩子。为防万一,还是给他做了全套的检查,一切正常。教授打趣地问我,觉得怎么样。我丝毫没有考虑就回答道: “我想这应该是正常。”教授会心一笑,转过头跟家人说:哈哈,我觉得您的孩子完全正常。一般到神经外科看病,患者都需要拍个片子才能确定,但是我觉得您可以不用拍片子了。恭喜您,可以回家了。家长也没有别的问题,得到教授肯定的答复就放心回家了。其实哪里都一样,家长对于自己的孩子都非常关切,头大了嫌大,小了嫌小,孩子太好动了怕注意力不集中,太好静了怕与人交流遇到困难。这一点,有孩子的人应该都更容易理解。

但是家长却难掩喜悦之情,这意味着他们悬了7年的心可能终于要放下来了(大部分的家长可能需要把心悬一辈子)。憨厚的黑人夫妻一个劲地劝孩子,“好的好的,我们要做手术!非常感谢!”

他最爱的一定是篮球,这个年纪的男孩子,尤其是在美国,最喜欢的一定是体育。

“你看,这是我的脑子,你看这是我的眼珠!”小女孩在沙发上蹦蹦跳跳的对妹妹说道。

“希望您以后有机会可以经常去中国,也可以指导一下我们手术。”我连忙附和,但脑子却陷入了思考。

“他救了我的孩子,他救了我的孩子!7年,相当长的时间!”孩子母亲不断的重复着。在了解到我是中国来的医生之后,他说“S教授太厉害了,能跟他学习你真是太幸运了,能学多少学多少!”

完成了手术签字之后,我再次热情地和这家人告别。虽然这个孩子有着先天性疾病,但是他们对孩子视如己出,给予孩子的爱,也别无二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