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3014

年初七(学习经方,可以解开厥阴病神秘面纱)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19:06:120

汗、下、邪热皆伤津液,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

2023.01.28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588天。

半表半里有阴证、阳证之分,已知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阳证,又称为少阳病,很显然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属半表半里阴证,当属厥阴病。

热(火)性炎上,寒性趋下,从而形成:

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迷惑,每个学习胡冯经方体系的我估计也有这样的疑问。

这条经文,想必学过《伤寒论》的人都有印象,但比较费解。它的深层含义到底有多深?临证适用范围到底有多广?

胡希恕老先生授课,讲到此条时,胡老指出:“五六日正是邪气由表传入半表半里之时,已经发汗又用泻药,故胸胁满微结。微结者,是里已有所结,但不甚,仍以少阳证为显。这个方子有利于治疗大便干……

那么用厥阴病提纲来衡量该方是不是相符的呢?

此方用好了就是一个神方,携带大量的信息密码。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组成为:

津液虚少、热伤津致燥,故渴而不呕。

柴胡15g,桂枝12g,干姜10g,生龙牡45g,天花粉10g,黄芩10g,当归10g,川芎10g,茯苓15g,白术12g,泽泻12g,全瓜蒌20g,薤白15g,枳实15g,厚朴15g,7剂。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以虚寒为主,又常呈现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特点。

那么能不能说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就是属于厥阴病呢?

反复惊悸发作2年

遍览各家注解,我以为正应了那句话:

在第一届胡冯经方师生见面会上,南宁陈师兄也就这个问题向冯老做了提问。

原有人参补中、大枣致壅满均非微结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证、气上冲有微结或外不和者。

但换一个思路,回到产生这部巨著的文化生态,原汁原味地去揣摩它认识它,即便是些无法解释的疾病,同样可以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阴证机转是什么?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而且不少人看到了两者的不同,如《刘渡舟伤寒临证指要》记有:“当年刘渡舟老师与经方名家陈慎吾先生请教本方的运用时,陈老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少阳病而又兼见阴证机转者,用之最恰。”

正所谓:分明香在梅花上,寻到梅花香又无。这是步入中医殿堂过程中必须出现的境界。

三、从六经提纲解

一、从方药组成解: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

拟方:柴桂姜、归芍散、瓜蒌薤白枳实汤。

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在临床中去思考,运用,及再次反过来读书,读经典,这样慢慢总结。

经典案例:

欢迎加我的微信一起交流学习。

①“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阴证,下焦的虚寒,邪更无出路,水饮郁而化热,形成上热下寒的格局,这是厥阴病的本质。

气冲于上,故但头汗出。往来寒热,为邪还在半表半里。心烦,为上有热。

疟病是往来寒热为特点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汤适应于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之疟疾,说明该方重在温下祛寒。

《伤寒论》第147条

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熬)三两,甘草(炙)二两。

《金匮要略·疟病》附方(三):“柴胡桂姜汤方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效。”

大家总会说,厥阴病,属于上热下寒,寒热夹杂。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是胡冯理论体系的神合一方,在临床中运用广泛,特别是认识到厥阴病的本质后。

厥阴病的提纲为: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经方大师胡希恕一语道破了其机关,在所著《伤寒约言录》中把柴胡桂枝干姜汤放在少阳病篇讲解,当讲解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时明确指出:

但其寒热病性(情)势必反映于此(半表半里)之病位。

有寒热夹杂但是没有口干口苦就需要考虑太阴阳明合病。

小柴胡汤方证属半表半里,这是人们的共识。

也可知,阴证机转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阳证转为阴证。

伤寒五六日,为表病常传少阳之期,因已发汗而复下之,使津液大伤,使半表半里的阳证变为半表半里的阴证。

二、从病位解

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伤寒论讲义》将此条病机归纳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

8月29日:三诊,症状改善明显,舌脉同前,守方7剂。

表里易判,表里邪有出路,而半表半里,由于邪无出路,少阳证属于半表半里阳证,邪无出路,只能用和解的方法。

胡老提出:六经来自八纲。

临床有一种无名的低烧,用柴胡桂姜汤效果很好。”

此即由半表半里阳证转为半表半里阴证,呈上热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老年大学、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我与利城老师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有很多的瑕疵,也算是给自己学习经方5年一个交代及总结。

仅此二条,并未直接指明治六经何病,但可得知该方的主要适应证是“但寒不热”及“往来寒热、心烦”者。

有口干口苦又有上热下寒,寒热夹杂就需要考虑厥阴。

纸上谈兵学《伤寒论》,实不如扎扎实实以临证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充分调动自己的中医和传统文化知识结构,运用悟性思维,有时会发现更多信息,解决更多一般辨证论治思维定式不能解决的顽症难疾。

8月22日:二诊,症状改善,生气时有胸闷,头晕减轻,口干口苦减,能入睡,早醒,易受惊吓,舌淡苔白,脉沉细,加龙牡60g。

柯韵伯认为:“此方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楼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认为本方是由小柴胡汤变化而来。

要明了这一问题,宜从四个方面解析。

说心里话,我当时听后疑惑不解,教材里明明讲此方证兼有脾虚便溏。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4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是否就是张仲景的本意?

大家知道,胡老提出,六经不是经络的六经,是属于八纲概念。

桂枝、甘草治气冲并兼和外。甘草、干姜理中气以复津液。

《医宗金鉴》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剂,提示了本方适应于半表半里证,但认为散结不在干姜而在牡蛎,轻视干姜易生姜。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患者,女,30岁

这么说吧,如果你按照常规的病机辨证用于临床,则效果一般,范围也局限。

中医辨证:厥阴病,血虚水饮。

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运用的体会。

从病位的角度来说,厥阴病,还是属于半表半里。

这里可看出该方与小柴胡汤证的相类与不同,相类者,病位相同,皆用于半表半里证,不同者,病性不同,小柴胡汤用于阳证,而柴胡桂枝干姜汤用于阴证。

从阴从阳是什么?未曾说明。

可知小柴胡汤从阴,是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阳证,从阳则适应治疗半表半里阴证。

患者诉2年前出现惊悸,心慌,失眠,难以入睡,在我院门诊就诊,症状改善,但依然反复发作,惊悸发作的时间,持续时间不长,胸闷,头晕,与晕沉感为主,无恶心呕吐,无天旋地转,头痛,以前额痛为主,无恶风怕冷,无四逆,口干口苦,早起为甚,纳可,能入睡,大便2-3天一次,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沉细,细弱。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林佳明,副蜗居钦州小城。

是说伤寒五六日,虽已发汗,病不解则常转入少阳柴胡汤证,医者不详查,而又误用下法,因使邪热内陷,虽胸胁满未去,但呈现微结。

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经方家认为:六经来自八纲,即人体病位表、里、半表半里的病性分阴阳。

纸上得来终觉浅。

那么就很多师兄师姐就提出了个疑问,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可以不可以说属于厥阴病?

假如说,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属于厥阴病的话,那就混淆了病位的概念。

②上热下寒的特点。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楼汤的变剂,即去人参、大枣、半夏、生姜,加栝楼根、桂枝、干姜、牡蛎而成。

而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是为散胸胁之满结,注意到了寒饮在下是满结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温,因此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区别于小柴胡汤的大眼目,提示后人,小柴胡汤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热,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太阴阳明合病和厥阴病区别,冯老当时说太阴阳明合病疾病定位是里寒里热,厥阴是半表半里阴证,都有寒热夹杂。

其主要病机特点是:半表半里,虚寒,上热下寒,冲逆明显。

再看有关仲景的论述则更清楚:

《伤寒论》这部经典中的经典,如果简单地随文释义或者简单地把某条归为某种病机的学习方法,有时会干扰我们的思维,甚至会局限僵化住对原文经方的丰富内涵的认识。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小柴胡变化而来,由以上各家对其方解可知,该方证的病位仍与小柴胡汤一样属半表半里。

这里的微结,是针对大陷胸汤证说的,即是说此结轻微,与大陷胸汤证结如石硬为阳明证者显异。

《医宗金鉴》认为:“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治之,即小柴胡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楼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

在胡冯经方医学体系里面,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阴证。

《伤寒论》第 147 条:“伤寒五六日,已发热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诸家看法是一致的。

阳明属于里热证,太阴属于里虚寒证,病位角度来说,属于里证,而厥阴病属于半边表半里阴虚寒证,邪郁化热,但不能说这个热属于少阳、阳明之热,从病位角度来说并不能化等号,会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因半表半里厥阴病邪无直接出路,故极易寒郁化热。

有的认为主“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证治”(《伤寒学》),仍属少阳病方证;

当我们看到始料不及的疗效而重新审视这段原文与这张方剂时,竟怎么也找不到那神奇疗效的所以然。—经方魅力即在于此!

《伤寒论》厥阴病是难解之谜,为千古难题,历代医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还是有很多的疑惑。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已如上述:治疟多寒,微有热,或但寒不热、往来寒热、心烦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方有桂枝可降冲逆,有花粉、生牡蛎可滋津、敛津止消渴,用干姜温下寒、黄芩清上热,是治疗厥阴病典型的方药,而临床用其治疗厥阴病常能取效。

9月10日:患者各项症状好转,睡眠改善,因为要出差,不愿在服药。

比如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经过本人长期临床验证与反复学习琢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冯老说厥阴也有口干口苦,有些病人只有口干没有口苦。

张路玉指出:“小柴胡汤本阴阳二停之方,可随疟之进退,加桂枝、干姜,则进而从阳,若加栝楼、石膏,则进而从阴。”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在《伤寒论》六经辨证中有着特殊地位,它属于六经病中那一经的方证?

栝楼根之润得牡蛎之收能滋液解渴。

方中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与黄芩为伍解烦热而治胸胁苦满。

有关仲景对本条的论述:

从六经的角度来说,厥阴病绝非少阳、阳明和太阴合病,不然六经的定义、概念又会再次令人紊乱不清,学习经方的人在学习到厥阴病的时候,更加迷茫。

按语:患者病史,虽然有两年,但是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柴桂姜、归芍散,是我在临床中常用的一首方子,学习经方后,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可以从中参考:

有的认为属“厥阴合于少阳”(《伤寒论集注》)。

历来注家莫衷一是,有的认为该方主“少阳表里未解”(《医宗金鉴》);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

黄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温以理微结。

在有些医家的书里面,也会看到在辨证的时候,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