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784

胃胀嗳气10天(3剂而解)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8-01 10:35:170

拟方:茯苓饮加减。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3期初级经方传承班。

从外台茯苓饮方药分析来看,参术苓健脾利湿,为四君子汤义;枳实、橘皮行气运脾,生姜辛温开胃健脾,符合“当温之”的治法。方中含有异功散方义,在健脾的基础上注重脾胃气机的流通,生姜、陈皮、枳实行气开郁,调达脾胃气机。

林佳明,副主任医师,蜗居钦州小城。

我与利城老师出版了一本案例集,有很多的瑕疵,也算是给自己学习经方5年一个交代及总结。

现因胃胀、嗳气10天于2022年09月25日就诊。

女性,53岁。

正如条文中所谓“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病因在于“心胸中有停痰宿水”,所以治法为“消痰气”,条文虽然简约,但病因、病机、治法一应俱全,值得细细体会。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中医辨证有优势,效果也挺好,临床中常用方子如理中汤,附子理中汤,半夏泻心汤,茯苓饮,旋覆代赭汤,四逆汤,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四逆散,平胃散,乌贝散,百合乌药汤,三畏汤,茯苓饮,小陷胸汤,小建中汤,百合地黄汤,茵陈蒿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等。

中医辨证依据:胃胀,嗳气,舌淡苔白,脉沉细,考虑胃虚水饮,冲逆于上。

病位:里。

按语:胃胀嗳气是临床中常见病,有时,往往困扰患者,吃一点东西都胃胀,难受,西医一般以促胃肠动力药为主,临床中有时效果并不明显。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老年大学、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欢迎加我的微信,每天早晨朋友圈会更新一篇学习笔记。

外台茯苓饮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附方,条文曰:“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方药组成为:茯苓、人参、白术各三两,枳实二两,橘皮二两半,生姜四两。

09.29:胃胀嗳气基本消失,便干明显好转。

中医辨证:胃虚水饮,水饮上逆于胃。

足底发热考虑虚热。

10天前吃东西后出现胃胀,嗳气,口干,无反酸,无恶心呕吐,无胃痛,无口苦,大便干、难解,足底发热,舌淡,苔白腻,脉沉细。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1487天。

太阴病本质为里虚寒证,治疗当温中为主。正如《伤寒论》277条曰:“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病性:虚。

大便干,难解,舌淡,脉沉细,考虑太阴病,脾虚湿阻、腑气不通。

六经辨证来看,外台茯苓饮属于太阴病。太阴病病机为里虚寒,机体功能下降而水液代谢敷布失常,停聚于心胸中而成痰饮水湿,阻碍胸中气机,影响肺气宣降,而表现为咳痰喘等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六经辨证:太阴病。

陈皮30g,枳壳20g,党参15g,茯苓 30g,白术60g,姜半夏20g,旋覆花 10g另外包,赭石30g,中药3付,每天一剂,水煎,口服。

外台茯苓饮主治病证应以太阴病里有水饮、水气郁结为主。症状表现为胃脘胀满不适,胸闷气短,咳痰喘等。

擅长运用纯中医药治疗中风、眩晕、不寐、郁病、头痛、消渴、咳嗽、发热、哮病、喘证、胃痛、胃胀、月经不调、痛经、不孕及肿瘤术后、眩晕头痛以及颤震、咳嗽、喘证、胸痹、不明原因发热等疑难病症。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

主治病证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