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347

发热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9 14:31:170

生姜10g,大枣10g,甘草6g,石膏60g

大黄后下,嘱患者如果大便腹泻每天超过三次,减少大黄用量为6g。

我问:这个病人,大家如何考虑?

第二步:灵活运用,在大论的方、证归纳与分析研究之下,通过锻炼陶冶,“十年磨一剑”,达到了融会贯通,会之一意,建立自己的辩证观,如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到时就可以随证而变,信手拈来。

我说:中医大家有很多种辩证方法,六经辩证,脏腑辩证,卫气营血辩证,经络辩证,三焦辩证等,不管哪种辩证方法,都要最终辨出证来,唐代孙思邈、近代刘渡舟、胡希恕经方大师都说到:

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柴胡30g,黄芩15g,党参10g,生姜20g

白芍15g,石膏45g

陈医师问:林老师:我有个疑问,如何进行六经辩证的问诊呢?

此为产后凑理开,邪气入,半表半里,表未解,邪又入里阳明,出现三阳合病表现。这类病人治疗比较多,我爱人,本院几个产后发热,疗效都不错。

那么我们就要抓住主证,辨兼证、变证、夹证。

按:伤寒论条文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我说:患者没有恶寒,没有怕冷,没有汗出,没有身痛,没有颈项不适,没有腰痛,脉不浮,没有表证,病位不在表,所以不考虑太阳病,那么里饮,有没有呢?这个需要进一步分析。

通过辨阴阳、寒热、虚实、表里八纲的辩证,辨出六经,辨气血、食滞、水饮,辨出“证”,再辨病机,这样就会简单明了,我觉得《伤寒论》六经辩证是容易步入中医之们的,仲景给我们指明了一条道路:方证相应。

我说:虽然临床表现一样,但病机各不相同,所以用药也就不同了。

问珍时,我会用关爱的心去体贴他(她) 。

口干口苦,心烦欲吐,脾气急躁,脉弦为病在半表半里,少阳病,便干难解,腹部胀满,触摸稍硬,为阳明里热,热内扰心神而不安心烦,为阳明病,舌暗口唇暗,病程久,为有瘀血的表现,六经辩证为少阳阳明合病夹瘀,总为邪热内扰心神,心神不安而难入睡,治疗原则和少阳清里热化瘀血。

注意辩六经,兼证,小柴胡方为底方,小柴胡汤合三仁汤,小柴胡合五苓散,小柴胡合甘露饮,小柴胡加清蒿等都有合方机会。

第五,从少阴证开始问,(1)平时是不是想睡又睡不好,不想睡又要睡。(2)有没有四肢觉冷的感觉。(3)有没有四肢无力的感觉。

今天见其症状大为好转,情绪改善,大黄改为3g,继续用上方调整。

大枣12g,甘草10g,半夏12g,桂枝20g

《伤寒论》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我问:大便每天多少次?都是水样便吗?大黄减量了吗?

庞医师:小柴胡汤加石膏?

我答:

李医师:如何学习六经辩证方法?

庞医师:我考虑小青龙加石膏,可以吗?林老师?

综上:此患者为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我认为我们在临床中需要不断地强化临床思维,如果这样分门别类去学习记忆的话,应该比较容易入手,也就像我们西医问现病史一样,从起病情况到主要症状的特点到伴随症状,到有鉴别意义的阴性症状,缓解或诱发因素等等。按照这样有步骤地有思考地去采集病史,方能形成对疾病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我说:这是我一直强调为什么要学《伤寒论》的原因,我们教科书中医内科学交给我们咳嗽有多少个证,什么证用什么方,这是典型的表现,而临床中患者发病不是按照书上来发病的,大多数合病并病为多,这就造成大家不会辩证不敢临床,开出方来,也没有效果,这是我们年轻医师的通病,见咳止咳,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一定就要用清热解毒的方法,用西医的检查结果指导中医处方用药,如我们常见脑梗,就用活血化瘀一样。

随着年龄增大,我目前也做不到,但每天都要要求自己进步一点点,我们尊敬冯世纶老师这把年纪都能够做到倒背如流,随手拈来,可见其年轻的时候是下了苦功的,你们刚大学毕业,没有家庭,应该抓住这三年的时间,好好逼自己一把,自己去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不吃苦,老的时候就会过的非常的艰难。

主要根据六经提纲证进行问诊:

内经云: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我们要找到咳嗽的核心本质,分析病机,患者没有表证,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个咳嗽是什么原因来的?就是要去分析咳嗽病机为什么会肺气上逆?这样层层剖析,原来是由于阳明腑气不通造成的,病机解决,肺气得以宣降正常,气机出入有序,一击而中,哪还要特意用止咳药呢?

针对六经门诊:

3、有无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表现,如口渴、心中疼热、饥不欲食等上热征象,同时伴有腹泻等下寒征象,考虑有无厥阴病(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第四,从太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想吐的意思。(2)有没有下泻的感觉。(3)有没有腹痛表现。(4)有没有饥又吃不下现象。

庞医师:我们辩证了六经,如何去选方呢?你说变方证,是辩证的尖端,我觉得在临床中不知如何去使用。

2、有无腹满、纳差、腹痛腹泻等脾胃虚弱症状,考虑有无太阴病(太阴之为

六经辩证分析:患者年老体迈,有便秘宿疾(也可以说为本、老病),此次发病,直中少阳,邪在半表半里,而纳差,阳明里热腑实,腑气不通,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而上逆而为咳嗽,此咳嗽,不是我们经常说的表证,而是肺气不降的结果,根源在于宿疾,春红老师常说的:腑气不通,五脏不平,无论咳嗽、发热都是属于阳明腑实的表现,患者昨晚入院时出现精神差的缘由,我想跟这个因素有关。

另外:患者还有眩晕,苔是腻的,左脉有沉细,此为有水饮。

今天其老乡见我为她用大黄治疗便秘,他就问我,我们两个都是便秘,为什么她用大黄,而我用生白术。

她答:每天四次,拉稀烂,不完全是水样,我也不怕。从来没有那么舒畅过,大黄第四天我才减为6g。

《伤寒论》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把最基本的八纲辩证清楚,起码大的方向就不会错了,病位表,就用汗法,在半表半里,就用和法,这样病位、病性、病势、病机就明明白白了。

两剂后患者已经不发烧,继续小柴胡汤调理而愈。

丹皮12g,桃仁10g,赤芍30g

笫六,从厥阴证开始问,(1)有没有气上冲心的表现,(2)有没有心中痛热的感觉。等。

辨方证:大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金贵要略》按之心下瞒痛者,比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辨方证,辨方证是辩证的尖端。

1、有无怕冷、下利清谷、呕吐、神倦乏力、闭目似卧等虚寒表现,或表现为心烦、不寐等阴虚内热征象,考虑有无少阴病(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从舌苔、脉来看,患者合并有水饮的表现,水饮上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窍而不能濡养,患者出现头晕,这也跟阳明有关,腑气不通,影响中焦的运化,水湿痰饮内停,气化不利,改升不升,改降不降,造成整个机体功能改变。

拟方:

二诊:患者神采奕奕,带着笑脸进来,说自己的失眠已经好多了,能够入睡4-5小时,觉得很满意了。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四剂,四一剂,水煎服。

女性,咳嗽,咳嗽时牵涉到下腹部疼痛,便秘,一周解一次大便,发烧(昨晚39度,今晨37.6度),纳差,头晕,四肢乏力(低钾周期性麻痹经过昨天晚上处理症状已经明显好转),舌红苔黄腻,右脉弦细,左脉沉细,西医诊断后循环缺血,周期性麻痹,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

第一步:先继承,记住仲景原话,做到脱口而出,背诵如流,如六经为病之证,误治救逆之法,随证治疗之法,这些内容必须熟烂于胸中,胸中有了理法,有了分证,才能有感而通,一拍即合。

我的体会,不管病人有没有都要问。这样一路问下来,病人的证就掌握在我手中了,返被动为主动了。如打仗一样,我方摸清了敌方的底细了。

4、有无恶寒发热,头痛项僵,鼻塞流涕等营卫失和表现或者说表证,考虑有无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黄医师:此患者咳嗽,为什么不用咳的药呢,紫菀,冬花等?

我说:是的,可以,选择小柴胡汤加石膏、大黄、桔梗。

《伤寒论》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六经辩证分析:

《伤寒论》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当我听完病人自述后,我一般都是从太阳证逐一地往下问。 (转自鲍艳举老师)

《伤寒论》98条小柴胡汤“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之与也,食谷者哕。”

患者纳差,眩晕,脉弦,从病位角度来说此为有在半表半里,属少阳病,便秘,舌红,为阳明病,阳明腑实证,病位在里,这就是并病了,《伤寒论》之所以经典,就是提供大量的鲜活、令人难以忘记合病、并病的论治,这是高手。

我说:我们按照刚才说的去辩证。

大黄12g,生姜10g,大枣10g,桂枝10g

5、有无口干、口苦、心烦欲吐、寒战发热、头晕目眩、纳差等胆经郁热征象,考虑有无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后记:患者服用两剂后,已经没有发烧,四肢乏力减轻,头晕咳嗽好转。

两剂,观之。

6、有无便秘、痞满、潮热、腹胀、口干欲饮等邪热盛极之象,考虑有无阳明病(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第三,从少阳证开始问,(1)口苦不苦,(2)咽干不干。(3)耳呜不呜。(4)目昡不眩。

李医师:好的。谢谢林老师,以后我尝试着这样去问诊。

我说:我觉得刘渡舟老先生说的好:

柴胡30g,黄芩15g,半夏12g,党参10g

柴胡30g,黄芩20g,白芍15g,半夏15g

《伤寒论》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指出了小柴胡汤证的四大主症,七个或然症。

拟方:

第一,从太阳证开始问。(1)头痛不痛。(2)脖子痛不痛。(3)腰痛不痛。(4)恶不恶寒

两剂,水煎服用。

作者: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

李医师:林老师,那这个病人应该如何考虑?

桔梗12g,大黄10g(后下)

早晨,查房,反复头晕、四肢乏力就诊。

林佳明

甘草6g,龙骨30g,牡蛎30g,茯苓15g

我说:根据急则治其标的原则,患者目前高热,便秘,纳差,咳嗽,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可以先治疗主证,少阳阳明合病,我们选什么方呢?

高中同学微信紧急求助:产后发热3天,38.8,服用退烧药后又烧,恶风,怕冷,汗出,口干口苦,舌淡红苔薄黄,考虑三阳合病,柴胡桂枝汤加石膏。

我说:治病过程中有轻重缓急,有次递,患者目前少阳阳明里热明显,腑气不通,先单刀直入,势如破竹,一举歼灭敌方,等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再来调中焦的运化,根据症候反应而灵活多变。

第二,从阳明证开始问,(1)吃的怎么样,(2)大便怎么样。(3)是一天几次,还是几天一次。

庞医师问:林老师你怎么考虑的呢?

一患者复诊,失眠10年,难入睡,口干口苦,心烦欲吐,脾气急躁,头痛难忍,以左侧为主,便干难解,在江苏老家治疗过很多次都不好,其老乡(因当时眩晕便秘我帮其调理好了)介绍来诊,腹部胀满,触摸稍硬,口唇暗,舌淡暗苔黄腻,脉弦。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

这样基本能够通过详细的问诊而能够明辨六经了。

庞医师:林老师,为什么不一起治疗水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