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27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149,经方治疗抑郁症)

中医林佳明中医林佳明2023-07-28 14:20:280

明天潼他们就要回去了,老爸也回家了,老爸怕我没得吃,帮我摘好了菜,杀好两个鸡,帮我弄好了一切,谢谢爸爸。

太阴水饮与阳明之热结滞,故小便不利;上冲扰动心神,故烦 惊;

阳明热扰神明故谵语;

从上面三个病案可以看出,临床不应拘泥于痘疹的清利湿热、凉血化瘀的治疗大法,应该四诊合参,辨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即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方证合拍,才能收到良效。

三诊:眠可,心悸减,口干已,夜尿1次,尿频不明显,左侧偏头痛较前减轻,枕骨处自觉鸣响,纳少,舌自感灼热,夜间明显,汗出不多。舌暗,舌苔白腻,脉细。

按:本案先辨六经、继辨方证。

案三:丁某,男,9岁,发疹三天,色淡红,身痒,晨起口干,身不冷,脉浮,舌苔白。

二诊:服上药后失眠明显好转,已停服安眠药,每晚能睡5-6小时,耳鸣减,足凉已,口苦已,但仍心悸,口干,左侧偏头痛,尿频,夜尿1-2次;舌红,舌苔白 根腻,脉细。

解析:此患者身发疹子,身痒,虽然无恶风、汗出等症状,但是根据《伤寒论》“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结合脉浮,可知表证仍在。其人口干,身起疹子为里有蕴热,瘀热郁于机表故发疹。辨为太阳阳明合病,表证未解,里有蕴热。因口干,津液已伤,故用桂枝汤加荆芥、防风替代桂枝二麻黄一汤,以发散表邪,调和营卫,用薏苡附子败酱散去附子合当归赤小豆散清利里湿蕴热。桔梗、鲜芦根养阴透疹。草河车、蛇蜕治标。配伍精当,方证合拍,故七服后疹消病愈。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继服前方7剂,诸症已不明显。

卫某,女,56岁,2013年10月10日初诊。

一切都会好的,放下现在的焦虑及不安,只能这样告诉自己。

3乏力、腿凉,心慌----为太阴水饮证(苓桂术甘汤对应之)。

三诊:诸症减轻。但仍有头痛。顽固性偏头痛多属外邪 里饮,饮邪上冲所致,故加白芍,与桂枝合成桂枝汤,以解表兼调和营卫;加吴茱萸温化内里寒饮;加生石膏清阳明之热,并佐制吴茱萸之热。

初诊:

本方以小柴胡汤去甘草扶正达邪、和解清热,加桂枝降冲;茯苓利水、大黄泻下;龙骨、牡蛎、铅丹镇静安神,用于小柴胡汤证而见气冲心悸;二便不利;烦惊不安者。

方药:柴胡12克,黄芩10克,姜半夏15克,党参10克,炙甘草6克,生龙牡各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天花粉10克,远志10克,菖蒲10克,生姜15克,大枣4枚。7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停服西药。

6加石菖蒲、郁金,安神定志解郁----针对失眠症状。

辨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

解析:冯世纶教授强调临床先辨六经再辨方证。该患者口干、口苦为半表半里热,大便不调、苔白腻为半表半里虚寒,故属于半表半里寒热错杂之证,当属于六经的厥阴病。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因为邪无出路,故不能采用汗吐下法,治以和解之法,《伤寒论》三泻心汤寒热之药错杂并用,清上温下并行不悖。该患者腹泻、大便不调,里虚寒较明显,故辨为厥阴病甘草泻心汤证,同时合用薏苡败酱散、赤小豆当归散以清热利湿祛瘀,收到良好效果。

二诊:症状明显好转。头痛,为外邪未解;心悸、口干,尿频,为水饮重、水气上冲之证,故加苍术,合成苓桂术甘汤,以解表-化饮;增半夏以加强降逆化饮之功。

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4枚,荆芥6g,防风6g,生苡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2g,当归6g,鲜芦根30g,桔梗6g,草河车10g,生姜10g,蛇蜕6g,七服水煎服。

生薏仁30g,败酱草30g,川附子5g,桔梗10g,桃仁10g,赤小豆15g,当归10g,白蒺藜15g,甘草6g,七服水煎服。

主诉:失眠1月余。患者在综合医院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一直服用“三辰”等安眠药,每晚仅能睡2小时左右,夜间惊醒10余次,烘热汗出。

5加花粉,清热止渴----针对阳明热;

老师治疗皮肤病案例。

现症:心情抑郁,精神紧张,恶风寒,左侧偏头痛、牙痛,心烦,口干口苦,心慌,耳鸣,乏力,两小腿发凉,纳差,二便调,舌淡红,舌苔白根腻,脉弦。3年来体重下降30余斤。

因本方主治“烦、惊、谵语”之症,冯世纶教授常用于治疗精神不安、焦虑、狂痫病等精神疾患。应用时常加入炙甘草,取小柴胡汤之意。去铅丹,因其有毒;或加苍术,取苓桂术甘汤之意,兼治太阴里饮;或易大黄为生石膏,用于阳明病仅现热证,而腑未成实者。

今天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去桂枝加黄连6g,今天有舌苔黄,胃脘下不适,胀满,取小陷胸汤之意,泻热除痞去满。

辨方证:柴胡加龙骨牡蛎去大黄铅丹加花粉远志菖蒲汤证。

上方加苍术15克,增姜半夏为3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炙甘草12g,黄芩10g,黄连3g,党参10g 清半夏15g,干姜6g,生薏仁18g,败酱草18g,赤小豆15g,当归10g,桔梗10g,大枣4枚,生姜10g,七服水煎服。

案一:张某,女,21岁,口周反复疱疹三年余,近来加重。口干,晨起口苦,手脚汗出不凉,偶有腹泻,大便二日一行,月经量少,苔白腻,脉细。

冯世伦教授认为痤疮、痘疹的病机多为阳明郁热,治法以清利湿热、凉血化瘀为主,但临床绝不可泥于病机而杂投清热凉血之品。

水气外溢,故一身尽重而不可转侧。

案二:艾某,女,23岁。面部痤疮,口中和,易汗出,苔白腻,脉细。

临床强调先辨六经,再辨方证。其认为虽然皮肤病在皮表,但绝不可因皮肤病在体表而认为其病位在表。依六经来分,病位分为表、里和半表半里,同时每个病位上又存在寒热、虚实的病性,判断病位及病性是根据四诊合参确定的,因此,皮肤病的病位同样可以在半表半里或在里。笔者跟师冯世伦教授,现将其六经病辨证治疗皮肤病验案撷取三则。

解析:面属阳明,痤疮病机当为阳明郁热,治法不出清法,但人体是个整体,局部有热,不见得整体就是热证,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患有痤疮的青年女性为寒热错杂,或者是上热下寒,或者是局部热、整体寒的证。该患者面部痤疮,但无口干口苦,表明其热象不显,同时易汗出、苔白腻、脉细,提示里虚。六经辨为厥阴病,薏苡附子败酱散合当归赤小豆散,加桔梗、白蒺藜、桃仁,增大清热祛瘀功效,收到满意疗效。

4失眠、焦虑、抑郁---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通过归类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合病),扩大了本方的应用范围,本方可看做是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去苍术)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大黄,临床中凡符合上述方证者,均可考虑应用。

1恶风寒、烘热汗出、头痛----为太阳表证(桂枝对应之)。

总结:

服七服药后再诊,面部疱疹即明显消退,嘱饮食调理。

林佳明,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辩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2耳鸣之辨,或为少阳郁热上攻耳窍,或为水气上冲耳窍;本案伴见心烦,口干口苦,牙痛;纳呆-----为半表半里的阳证,即少阳病(小柴胡汤对应之)。

今天是春节前最后一期查房了,感觉到大家内心的焦虑及担心,规培生涯确实是苦,出来后压力好大,自己都难养不活自己,回家,会不会一个苦涩的春节?

胡希恕先生常以吴茱萸、生石膏寒热并用,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效果甚好,当然,所治之证必当有“太阴水饮冲逆之象 阳明热象”。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第107条,伤寒八九日,病已传少阳,医者误用下法,症见:胸满,知柴胡证未罢;

上方去姜半夏,加清半夏15克,白芍10克,吴茱萸10克,生石膏45克。7剂,水煎服,日1剂。

老师一个案例

我想起刚工作的第一二年,580元,两年都不敢回家,心中太多的苦与泪,只能自己默默承受。

年越来越近,很多事情都要处理,一个下午及晚上把事情办理好,祝福每个人都越来越好。

今天那个脑出血躁狂的,今天复诊症状改善明显,没有用到心境稳定剂,原来烦躁,坐立不安,口干口苦,大便3-4天一次,舌红苔黄腻,脉眩。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