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13

一味奇妙的中药(保肝利胆,溶石排石,抗病毒,还可让人口气香洁)

健康号2023-07-26 22:42:010

——妙用中医,健康人生,精彩内容,广告周知——

无论是从古代本草典籍,还是从现代实验药理,都发现薄荷的作用极其强大,那么,薄荷在临床上的用量又是如何的呢?通过总结古今医家的用药经验,得出薄荷的常用剂量为2~20g,如用于治疗上呼吸道系统疾病(风热咳嗽、咽痛、鼻衄、过敏性哮喘)、面部痤疮、耳聋、耳鸣、接触性睑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角膜基质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疾病的时候,可与荆芥、防风、金银花、连翘配伍,用量为2~12g;如治疗黄褐斑、失眠、慢性胃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崩漏、糖尿病皮肤瘙痒症、头胸汗出、眩晕、痞满等疾病时,可与淫羊藿、巴戟天、白龙骨、鹿角霜、益智仁、九香虫、柴胡、香附、枳壳、龙骨等中药配伍,用量为3~10g;如用于治疗喉痹、急性扁桃体炎时,可与生地黄、麦冬、蒲公英、连翘等配伍,用量为5g;如用于治疗皮肤病(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的时候,可与牡丹皮、栀子、柴胡等中药配伍,用量为6g;如用于治疗脾胃虚寒、寒湿阻络型湿疮的时候,可与白术、半夏、茯苓配伍,用量为20g[5]。

作者 l 神希园

这是「神希园」的第 217 期原创

公众号升级,更改了分发机制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文章更新将「神希园设为星标★保持沟通,一起前行

不知道如何学习?关注公众号@神希园本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留言交流,请关注视频号

综合古代本草与现代药理,不难发现薄荷的临床用途和药用价值极其强大,那么,薄荷这么好,究竟有没有什么禁忌呢?据文献研究表明,薄荷的禁忌为,新病瘥人、虚人忌用,忌多服久服,忌与鳖同服,阴虚发热者忌用,小儿疳积身热者忌用,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忌用,脚气类伤寒者忌用,孕前、孕中、哺乳期妇女慎用[6]。不得不说,薄荷这种植物,功能真是强大,观赏、食用、药用价值齐备,真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良好馈赠。

2.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切勿按图索骥、盲目试药。

随着薄荷在食药同源的路上越走越远,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薄荷“作菜久食,却肾气,辟邪毒,除劳气,令人口气香洁;煎汤洗漆疮”。不得不说,孙思邈的这个伟大发现,堪称是流芳千古。薄荷可以“令人口气香洁”,现代的牙膏、口腔糖、口腔药等维护口腔的各种用品、药品、食品,几乎都有薄荷以及薄荷提取物的身影。随后,唐代医家陈士良指出,薄荷“疗阴阳毒,伤寒头痛,四季宜食”。

来源 l 神希园(ID:shenxiyuan999)

薄荷其实已经不仅仅只是一味中药,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它还是一味食材,具有良好的食用价值,也是一味栽培植物,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不仅如此,薄荷还是一个文化素材,具有很好的文化价值,比如“薄荷花开蝶翅翻,风枝露叶弄秋妍”,又比如“语带薄荷味的撒娇,对我发出恋爱的讯号”。但是,对于薄荷的药用价值,是所有价值中颇负盛名的。

相关声明

参考文献[1]郭晓恒,杨新杰,刘涛,等.药用薄荷的来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787-4788.[2]姜慧,廖天月,万晶琼,等.经典名方中薄荷的本草考证[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2,28(10):150-158.[3]沈映君.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药药理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孙文豪,杨扬,陈恒,等.薄荷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23,55(5):78-82.[5]宋宁,王青,白雅黎,等.薄荷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吉林中医药,2020,40(9):1225-1227.

薄荷的药性功效,在明代四大本草中,均有详细记载。明代医家缪希雍在《本草经疏》指出,“风热上壅,斯为要药”。明代医家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下气令胀满消弥,发汗俾关节通利;清六阳会首,驱诸热生风;退骨蒸,解劳乏,善引药入荣卫”。明代医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薄荷“利咽喉口齿诸病,治瘰疬疮疥,风瘙瘾疹。捣汁含漱,去舌苔语涩。挼叶塞鼻,止衄血。涂蜂螫蛇伤”。明代医家倪朱谟在《本草汇言》中指出,薄荷“辛凉发散,清上焦风热之药也”;适用范围很广,比如“伤风咳嗽,热壅痰盛,目风珠赤,隐涩肿痛,贼风关节不利,头风头皮作疼,惊风壮热搐搦,喉风咽痛肿闭等病”。

视频内策,敬请期待

也就是说,薄荷在唐代,就已经基本奠定了它的药性功效的基本雏形。后来,《日华子本草》指出,薄荷“治中风失音吐痰”;宋代医学家苏颂指出,薄荷“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及小儿风涎,为要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指出,薄荷“清头目,除风热”。而《珍珠囊补遗药性赋》中记载了薄荷“清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可以说是对薄荷药性的最为精简的概括。

正脉正宗正统正版,种下仙桃仙杏祖传师承学院私淑,培养名医名士学中医,有前途走进中医殿堂,必读名著经典

[6]勇行,宋咏梅.小议薄荷临床用药禁忌[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11):832.

薄荷这味中药,自被载入中药史册的那一刻开始,就在临床中发挥着良好的作用,历代医家推崇备至,现代药理也深入研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薄荷具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利咽,透疹,保肝,利胆,溶石排石,对平滑肌的作用,抗早孕抗着床,促进透皮吸收,对亚硝酸盐的清楚作用,抗氧化[3];抗病毒,镇痛,调节神经系统,抗生育,以及抗辐射抗肿瘤[4]等药理作用。不过,目前薄荷的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病毒、抗辐射和抗生育等方面,止泻、伤口愈合、保肝、抗溃疡等方面研究较少[4]。不过,对于药理研究,应当朝着薄荷更为全面的方向研究,尤其是未发现的新用途。

筑基进阶,不要错过!

对于薄荷的临床功效,在清代又有了新发展,比如《本草从新》指出,薄荷“升浮能发汗,搜肝气而抑肺盛,疏逆和中,宣滞解郁”。对于这一个记载,是有所渊源的。诚如《本草求真》所说,“古方逍遥,用以此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所以,薄荷的临床功效在进一步的发展,而且这些临床功效,在现代临床中也得到了认可。

END

薄荷作为中药的药用历史也有千年之久,只不过据本草考证,薄荷入药的最早记录仍然存在争议,比如有认为薄荷药材名始见于南北朝雷敩的《雷公炮制论》[1],也有认为薄荷入药最早首载于唐代的《新修本草》[2]。据文献查证,《雷公炮炙论》的确记载了薄荷的名字与紫苏的鉴别,但是却没有记载薄荷的药用功效。而在《新修本草》中对于薄荷的功效的记载,主要是“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之,发汗,大解劳乏,亦堪生食”。但是随着历代中医学家的不断探索,薄荷在临床中的用途也日益广泛,药用功效也逐渐得到拓展,时至今日,薄荷已经成为中医临床中十分常用的中药之一。

有一味奇妙的中药,不仅在山野路旁随处可见,即便在城市花店也可能常有栽培,更有甚者,在很多火锅店,都会有它的身影。说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已经猜到了一些端倪。而这味中药,不是别的,它就是薄荷!在农村有野生薄荷,在城市有盆栽薄荷,在火锅店即便没有下菜的薄荷苗,也会有爽口的薄荷糖。不难看出,薄荷的存在感是很强的。

1.科普观点仅供参考,身体不适请前往医院就医。

对于薄荷的新认识,得数近代名医张锡纯。张锡纯指出,薄荷的强大作用,“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对于薄荷的药性,张锡纯认为,“少用则凉,多用则热”,并提倡少用。如“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疼,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瘛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齿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不仅如此,还记载了薄荷的更多妙用,堪称经典;而且还提出了医圣张仲景的诸多良方中可用薄荷替代。

其实,如果说记载薄荷的药性,最早的应该不是《新修本草》,而是《药性论》。《药性论》是隋唐医家甄权所著,遗憾的是,由于原著早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失传,所以,很多《药性论》的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和《本草纲目》中。在《药性论》中,薄荷归属于“果菜类”,主要作用是“能去愤气,发毒汗,破血,止痢,通利关节”,而且还指出“尤与薤作葅相宜”,另外还叮嘱,“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