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0

孩子越乖(长大后越痛苦,无数家长沉默了)

健康号2023-04-24 14:09:000

1、心思细腻,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正确做法: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能干嘛?“”你怎么回事?”只要孩子犯一点错误,父母用近乎苛责的语气凶孩子,从来不会鼓励和赞赏孩子,也从来不问问孩子的内心感受。

a.多和孩子沟通,让父母问孩子变为孩子告诉父母。“你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改成“能不能告诉妈妈,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b.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看见孩子努力的时候,肯定孩子的做法。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他妈,不允许孩子失败,怎么能成功呢?

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我慢慢和自己达成了和解,我仍然会习惯照顾别人,但不再刻意为难自己。喜欢就说出来,不想就拒绝。

我们多数人不就是和她一样,从小一直被教导,你要乖,不能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活吗?

像电视剧《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女主一样,在她的原生家庭里,父亲更加疼爱她的妹妹,所有嘘寒问暖关心爱护都只留给妹妹,而松子为父亲博得欢心,甚至不惜故意扮丑做鬼脸。

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爱都是附带条件的。

4.和孩子谈条件

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劳动了一天,多么辛苦呀。妈妈、妈妈快坐下、请喝一杯茶。

这个时代更新太快,哪还有铁饭碗?十多年过去了,我成为了父母喜欢的医生,但我仍然热爱在媒体平台分享科普知识和自己的观点。

3、以别人的需求为中心,随时准备好无条件去满足对方;

小时候是讨人喜欢的乖宝宝,长大后却变成讨好型人格。

其实哪有孩子不爱糖果汽水的,但是我记得之前说想要的时候,妈妈生气的说,“不好好吃饭,就想吃零食。”

孩子每次想起妈妈的付出,都会有强烈的负罪感。

不必过早地学会懂事和讨好,长大后也同样值得人世间所有的美好!

群里有个单亲妈妈,自己带着4岁的孩子,最近在找工作,经常抱怨说有孩子就不能兼顾工作,甚至在孩子面前也说这样的话:“要不是带着你这个拖油瓶,我早就找到工作了!”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父母对孩子的最不好的影响,莫过于让孩子觉得他们的父母没有好好过日子。 孩子不是选择父母幸福的绊脚石,更不是我们讨好别人的工具。

很多时候,为了让孩子听话,我们告诉孩子,“只要你乖,就给你买好吃的”,这种附加条件,引诱孩子暂时性听话。

我们常对孩子说,好好读书长大后就好了,但实际上,长大后可能更累,为什么不让孩子小时候开开心心做自己呢?

正确做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着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和他分享你的喜怒哀乐,让他更多的参与到家庭生活里来。

而那些追逐自己梦想的——参加选秀、折腾电子商务...看似“不乖”的孩子,如今越来越多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

没有天生懂事的孩子,这与小时候的经历或成长环境脱不开关系。

正确做法:

3、总是被父母否定

中国父母眼里的“乖”大多是用前人的经验给孩子指一条“便捷的路”,就像当年高考,我喜欢文学和传媒,爸妈却期待我选个“师范”“医学”“金融”相关的专业,能赚钱,拿铁饭碗。

就像我高中同学许嵩,他可以按部就班从医学院毕业,安安稳稳的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那我们就听不到那么多脍炙人口的神曲。

C.让两个孩子长时间亲密相处,这种“影子式”的陪伴,让他们逐渐渗透到彼此的生命当中,成为对方不可或缺的存在。

像我这样的“乖孩子”的典型特征有以下几点:

2、在家是长女或者长子

没法想象这句话是从一个9岁成名,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毕业后担任《新周刊》任副主编,而这个人就是青年作家蒋方舟。Dr.X以前特别欣赏她的才气,出名不如趁早,蒋方舟年少成名、才女、好脾气,身上有很多我们羡慕的标签。

4、过度害怕和别人起冲突,自己是错误源头。

“别总给别人添麻烦”“没事,你先忍忍”……父母就是讨好型人格,想以柔克刚,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因为他们认为讨好是获得认可的最好途径。而这种孩子一旦长大进入社会,就会表现出依赖别人,无法独自作出决断。他们会去迎合上司、同事,甚至陌生人,容易被坏人利用心理操控。

b.比如每晚安抚好小孩子后,专门抽时间陪伴老大,家里所有的零食都准备两份。

a.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要被尊重和理解。

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好,大家也交口称赞,就是对自己不好……

但她曾在奇葩大会上自曝是个讨人喜欢的“乖孩子”

记得小时候,我和妈妈出去玩,路边的零食店里,各种糖果、汽水吸引着我,妈妈会问:“想要吗?”

b.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要大大方方主动说出来,如果长期隐藏自己情绪,孩子长大后患抑郁风险几率上升。

很多人羡慕黄磊的女儿多多,乖巧懂事,多才多艺,英语超同龄人几条街,还拥有超强的独立能力。

“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

慢慢长大,我会在认识朋友时,刻意迎合朋友的习惯,增加人家对自己的好感;和朋友吃饭,能清楚地记得所有人喜好,要是和自己的口味产生冲突,肯定先满足别人。

一旦孩子没达到父母的标准,给予孩子的永远都是批判、训斥和否定。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一百分”的孩子也不存在。

小时候觉得这样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1、父母就是那样的人

2、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提出的要求,几乎照单全收;

记得我小时候学过一首儿歌——《我的好妈妈》:

“把遥控器给你妹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因为是老大,所以理应让着弟弟妹妹,不管什么情况下。

a.太懂事的孩子没有糖吃,即使是老大,也要让孩子保持天性。

我想了想,摇头说“不想要。”妈妈很满意,回家就夸我说:“咱家孩子最乖,从来不乱要东西。”

于是,敏感的我模模糊糊知道,说“不想要”带更“乖”,就会让大人更高兴。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也要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正确做法:

在这个创新以指数级变化的时代,放手,让孩子们走自己的路,一定能通往我们这一代人无法理解的未来。

如果妈妈很累,孩子立马给妈妈揉肩捶背:妈妈辛苦了;惹妈妈生气,孩子赶紧道歉:妈妈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妈妈不说话,孩子战战兢兢地呆着,不敢玩也不敢动。

但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本身没有附加条件,更没有会孩子对父母的付出有愧疚感。

但很少人做到像黄磊一样不过度干涉孩子成长,认同孩子的想法,黄磊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犯错不可怕,怕的是不跟父母沟通

经济情况不好的家庭,老大甚至没有自己的童年,委屈自己,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角色。

但直到我做了父母,才发现这种乖巧懂事的孩子,真的太多了!可这样的孩子是我想要的吗?

Dr.X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