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61

双减政策你与你无关(这封,遗书,让我泪目了)

健康号2023-04-24 13:51:351

是不是同班同学都在补课,不补课就显得不重视孩子教育。

这样的孩子让人心疼,这样的父母让人愤怒。

小舍得里子悠说“我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你每次都说你是为了我好,但其实都是为了你自己的面子”“从来不管我开不开心,愿不愿意”。

家长期待孩子有个好成绩,有错吗?

这样,难道不好么?

孩子的好成绩背后,有着父母对孩子教育全力以赴的投入。

Dr.X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不言父母之过,是孝道;而我是你爸,就是对的,更是很多父母的真实写照。

从受害者变成施虐者,继续对孩子延续打击教育,一代代恶性循环、

我经常会听到身边的朋友说,“我家娃以后一定要比我强”“我当年没有的好条件,现在全都要给孩子”。

是不是看到自己家孩子十个数还不会写,领居家孩子已经会100以内的加减法了;

PS.我之后在网上并没有查到确切的报道,证明这封“遗书”是真实的,但我仍然写下这篇文章,只是希望,面对家长和社会的“内卷”,我们政府首先出台“双减”迈出了改变的脚步,接下来,就该看我们的了。

本应该给孩子带来温暖和爱的家,因为成绩,父母对孩子动辄辱骂和殴打。这样的环境下,女孩也越来越被学习成绩所捆绑,她说自己压力太大了,消失也不错啊……

愿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能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

不仅不会对孩子有帮助,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自信。

有一些家长表现为“我们也是这么过来的,怎么现在孩子就不行。”

对孩子来说,最好的老师永远是父母,最有效的教育永远是爱的教育。

而对于孩子父母,往往一句“死者为大”“他们已经很难过了”,一句带过。

其实,我知道有很多家长就是在上一辈的打骂中成长过来的,所以也从上一辈那里学会了这种“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也看过博主@愁容骑士典当记那篇高赞微博:

你成为哪一种父母,取决于你自己。

我看着轻生孩子的三页遗书,再看看自己的孩子,连什么是遗书都不知道。

直到孩子的自信被摧残,也相信了父母的话,真正成为了他们嘴里糟糕的人,又迎来了他们更激烈的打骂。

看他们那没心没肺的样子,每次写作业都偷懒,骂他都没用,每天跟你耍小聪明,距离轻生好像还差十万八千里。

未来,我希望你能知道。

直到孩子喊出:妈妈我恨你!

“记得用我的零花钱给小朋友买棒棒糖,珍珠棒的牌子好”

于是你补我也补,你家上一门,我家上两门。

否定、打击、语言暴力,是很多家长习惯的教育方式。

所以,父母从“抢学区房”到“鸡娃”再到“内卷”,为了娃能上名校幼儿园彻夜排队,给还不会说话的孩子请一对一外教……

我们为了孩子好,到头来却给孩子带来的是焦虑、抑郁和生无可恋。

看完这封“遗书”,我更多的是心疼,尤其是最后,她请求,请收手这种伤害,好好对弟弟吧。

想一想我们最初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冲动,

是不是听说隔壁家家长给娃报了英语班,还没上幼儿园的孩子,已经会100个英语单词了;

成绩不好,父母会用巴掌甚至是皮带和电线抽打她,从脸到手到腿;会用最肮脏难听的话一直骂她;会让她穿拖鞋站在屋外示众侮辱她的自尊心……以至于她说自己太懦弱了,不敢面对自己的分数。

而孩子在家长的逼迫下,从“我感兴趣所以我要学”变成了“父母要我学我必须学”,学习兴趣破坏殆尽。所以国家出台“双减”意见,不是阻碍孩子们努力学习,而是在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句,我一直强忍着的泪水终于脱离了眼眶,明明离开世界的是她,受伤害的也是她,但她却在最后把所有的善良和甜都留了下来。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二十的我,是考到满分的我,你们心目中的完美女儿太优秀,我达不到。”

现在不拼,实行快乐教育,以后一事无成还不是会埋怨我!

1、不与别人家孩子攀比

这些年,孩子自杀的新闻屡见不鲜,常常冠上的理由都是“学习压力太大”“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原来,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可能是错误的,但却不是你想象中的故意破坏。

当家人变成了“施暴者”,那么这个“家”对孩子已经失去了意义。

而未来,想要孩子能胜出,考验的是家长的这些能力。

“爸打你,是因为爱你,长大了,你就明白了。”

2、学会耐心倾听孩子

没有错,作为父母,我们都害怕孩子未来一事无成,希望孩子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3、给孩子包容的爱

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到行为背后真正的原因,而不是只通过事情的表面去评判孩子的对错。

可没等长大,她就离开了。可惜还有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错了,过去不知道,现在不知道,未来……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是,未来收入水平,取决于今天的教育成果;二是,教育机会不均等,“你拿走了,我就没有了”。当别人家孩子都在外面疯狂补课,别家孩子因为成绩优秀获得更多的机会,当父母的怎么敢不给孩子拼。

孩子的成绩,真的靠补习靠努力就能提升吗?

真正的爱是,我爱你,但不要求你,我支持你的一切探索和决定,但当你遇到困难时,我就在你身后,帮助你、开导你、安慰你。

做错了,要骂了才长记性;做好了,也不能夸,觉得一夸就上天了。

我家小朋友有一次把杯子里的水泼到墙上,我正准备批评他,他却委屈的说,“我只是想把墙上的手指印冲掉。”

7月底,最严“双减”出台,打乱了很多家长原本的计划,一刀切校外培训,让有些家长双手赞成,也让很多家长更加焦虑。

其实这不过是家长喜欢拿“放大镜”去看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再用“显微镜”去看自己家孩子的缺点。

于是攀比开始了,内卷开始了。

但就在昨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同样的话语,再次出现,有传言说是一名14岁少女留下的一封“遗书”。

这是父母对自己人生的遗憾,和对孩子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而当父母发焦虑投射到孩子身上,就会变成控制、逼迫孩子学习,关注的重点仅剩“分数”“试卷”“排名”……

很多人被他的这段独白击中,但也有很多家长说电视剧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而更让我心疼的是在“遗书”里,女孩还整理好了自己的遗产——三万的压岁钱、安排好剩下的羽毛球课、叮嘱父母少加班少熬夜,和把她从图书馆借的书好好归还。

甚至有人编出段子,“双减”是加大了阶层跨越的难度,没钱没学历的家长,只能带娃一起躺平。

也有一些家长学会了和过去的自己和解“我曾经被父母责骂打击过,所以我更知道要爱护自己的孩子。”

我看过心理学家苏珊的一本书叫《中毒的父母》,她说:有一类父母,他们一面似乎爱着孩子,另一面却好像跟子女有深仇大恨一般,会直接、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贬损你,伤害你。让子女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对,根本就不配被好好对待。

中国青年报做过调查,83.4%的家长会羡慕别人家孩子的优秀,经常比较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

第一眼看到,忍不住赞一句,“字写的真漂亮。”而就是这娟秀干净的字,却写出来满满的无奈、悲伤和绝望和不幸福。

0001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