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附壁血栓(新型抗凝药或有效,阜外医院梁岩等研究)
附壁血栓的治疗,既往指南推荐多集中于华法林,近年来国外指南中推荐新型抗凝药(NOAC)可作为替代治疗,那么应用新型抗凝药的效果如何?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梁岩、杨晴等通过分析2010年~2019年599例心室附壁血栓病历资料后发现:新型抗凝药引入临床后,提高了临床医师对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抗凝比例,而且短期(6周)随访血栓的消退率增加。这项研究中,阜外医院于2013年7月引入利伐沙班,同年9月引入达比加群酯。就此,599例患者中237例为新型抗凝药引入临床前的患者,362例为引入临床后的患者。研究显示,总体599例患者,298例(49.7%)患者出院时给予口服抗凝药治疗。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发现,临床引入新型抗凝药后较引入前的口服抗凝药比例明显上升(35.9% vs. 58.8%)。随访12周,对有影像学资料的264例患者(61.4%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线数据与血栓转归分析显示,143例(54.2%)患者的心室附壁血栓完全消退。分层分析发现,应用华法林者有60.2%血栓消退、新型抗凝药达到了81.2%,而未用口服抗凝药者仅39.0%(P<0.001)。6周随访时,新型抗凝药引入后组发生血栓消退的概率是新型抗凝药引入前组的2.46倍,12周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周,新型抗凝药引入后组较新型抗凝药引入前组血栓消退时间(46.0 d vs. 57.0 d)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室附壁血栓的形成常和心功能下降、室壁运动不协调相关,该研究中的病因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其次是扩张型心肌病,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研究中口服抗凝比例在上升,但未用任何抗凝药的比例仍然高(>25%)。就华法林与新型抗凝药对于心室附壁血栓疗效的比较,多项Meta分析表明,新型抗凝药和华法林用于治疗左心室附壁血栓在血栓消退、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目前指南推荐,具有栓塞高风险的患者根据出血和脑卒中风险评估可短期联合抗凝加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该研究中,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比例为19.2%,其中1种抗凝药联合2种抗血小板药的比例为10.5%。研究者表示,随着更多国产新型抗凝药的研发上市,新型抗凝药的应用比例有望进一步扩大,期待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来验证新型抗凝药对于心室附壁血栓的治疗前景。来源:杨晴,梁岩,权欣,等. 可获取新型抗凝药前后心室附壁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中国循环杂志, 2022, 37: 1202-1207.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2.12.005.
转载: 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订阅点击:
健康饮食不便宜!Lancet研究称:全球近16亿穷人吃不起能保护地球的健康饮食
今年早些时候,公益组织EAT和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合作发布了健康饮食委员会特别报告,首次针对健康膳食和可持续粮食生产提供了量化的科学指标。【中文全文下载】根据新的膳食结构,全球人口对水果、蔬菜、豆类和坚果等健康食品的食用量需要增加一倍以上,而诸如糖类、红肉等相对而言较不健康的食品消费,则需要降低一半以上。报告指出,如不采取行动,届时会有大批人口遭受营养不良和可预防疾病的折磨。杨进刚阜外2023-08-30 10:00:330000CFDA:注射用头孢硫脒易发严重过敏反应,儿童尤要注意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近期发布通报指出,要关注注射用头孢硫脒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及儿童用药风险。注射用头孢硫脒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身抗感染药,其作用机制与其他头孢菌素相近。据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库在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共收到注射用头孢硫脒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802例,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系统损害等。冠心病、中风和慢阻肺是全球居民死亡前三杀手,痴呆症进入死因前十!世卫组织发布全球卫生报告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报告中指出,2019年,全球5540万人死亡,74%因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头号杀手,所致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16%。自2000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最多的也是冠心病,2000年以来死亡人数增加了200多万人,2019年达到890万人。男士傍晚锻炼可降压减脂!
近日,来自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男性傍晚锻炼有助于降低血压,改善血脂,降低心血管风险,改善疲劳感,并且更燃脂。而女性早上锻炼更有助于甩掉“游泳圈”和臀部脂肪,降低血压;傍晚锻炼有助于增加上肢肌肉力量、爆发力和耐力,并有助于改善情绪。晨练有助于减重,也不至于这一项研究了。压力山大,增心血管病风险!PURE研究最新分析
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PURE)研究一项最新分析发现,在重压之下,心血管病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该研究纳入21个国家11.8万名居民,其中5个低收入国家,12个中等收入国家,4个高收入国家。研究中,处于重压下的居民年龄稍小,更常有吸烟或腹部肥胖等危险因素,在高收入国家更为常见。中位随访10年。在此期间发生了5934例心血管事件,包括心梗、中风或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