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迷宫消融房颤(如何避免损伤冠脉,阜外学者心脏解剖总结)
而P2区瓣环附近则较少有冠脉血管走行,较为安全。P3区瓣环附近可能会有来自右冠的左心室后支走行,与瓣环的毗邻关系不确定,在该区消融时,同样存在一定风险。术前行冠脉CT 或造影进行冠脉评估至关重要。
研究者强调,右心房的消融术式应尽量按照标准迷宫Ⅳ的径线进行,自行改良消融径线应当慎重。
而有些术者用射频钳钳夹冠脉静脉窦与三尖瓣隔侧瓣间的组织进行消融,而这引起房室阻滞的概率极大。
注:4A~4C:右冠沿三尖瓣瓣环(蓝色虚线)走行,在 R1、R2 区走行于瓣环的心房侧,至后叶瓣环处时平三尖瓣瓣环水平。R1:右心耳;R2:右心耳与前后叶交界的中点;R3:前后叶交界处;右冠:右冠状动脉
房室结动脉及窦房结动脉走行
研究者指出,充分认识并掌握这些规律,可有效避免迷宫Ⅳ手术中消融线路损伤冠状动脉,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房室结动脉源自右冠主干,走行于三尖瓣隔侧瓣环与冠状静脉窦右心房开口之间,走向房室结。
游离右冠状动脉,双极钳在右冠状动脉下完成房间沟到三尖瓣瓣环的消融

当行上腔静脉消融线时,应注意观察窦房结动脉是否走行于上腔静脉后方,避免损伤。
左回旋支沿二尖瓣区走行解剖
研究者指出,为避免消融线与三尖瓣瓣环间的电学间隙残留以及右冠损伤,可充分游离右冠,使双极钳在右冠下完成房间沟到三尖瓣瓣环的消融线,这可能是最好的策略。
(2)窦房结动脉如自右冠发出,经常会走行于右心耳与三尖瓣瓣环之间。如果窦房结动脉源自左冠状动脉,则经常会走行于主动脉根部后方的左心房顶处。
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主干时,进行右心耳消融时,应避免右心耳尖与三尖瓣瓣环间的消融,以免损伤窦房结动脉。当起源于左冠脉时,通常走行于左心房顶,在进行左心房顶消融时要注意避免损伤该血管。
研究还观察到,二尖瓣瓣环 P1 区附近有左回旋支走行,且位于二尖瓣瓣环的左心房侧,因此在行左心房消融时,较易为射频消融钳损伤,应注意避免损伤。


研究者发现,冠状动脉在房室沟走行时,与房室环之间的空间毗邻关系是有规律可循的。
标准迷宫Ⅳ手术治疗房颤近远期疗效好,但做好手术需熟悉冠脉解剖走行进而避免相关并发症,而现有解剖学教材对冠脉走行与房室环的精确位置关系的阐述却不足。
(3)右冠沿三尖瓣瓣环走行时,沿三尖瓣前叶瓣环处时多数走行三尖瓣瓣环的心房侧,至后叶瓣环处时平三尖瓣瓣环水平。
注:5A~5C:左回旋支沿二尖瓣后瓣(蓝色虚线)水平走行时,在 L1 区时多走行于二尖瓣瓣环的心房侧,L2 区瓣环为无血管区,L3 区瓣环有右冠状动脉来源的分支血管。L1:P1 区的中点;L2:P2 区的中点;L3:P3 区的中点
许多术者在进行三尖瓣瓣环处消融时,选择行下腔静脉三尖瓣峡部消融,但若消融过于接近冠脉静脉窦开口,可能会损伤房室结动脉,造成房室阻滞的风险。
研究主要发现如下:
(4)左回旋支沿二尖瓣瓣环水平走行时,在 L1 区时多走行于二尖瓣瓣环的心房侧,二尖瓣的 L2 区瓣环为无血管区,L3 区瓣环有右冠来源的分支血管,但与瓣环的走行关系变异较大。

注:3A:房室结动脉起源于右冠,沿冠状窦开口与三尖瓣隔瓣环(蓝色虚线)间肌肉内走行滋养房室结;3B: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右冠,沿右心耳与三尖瓣瓣环间走行,走向上腔静脉;3C:窦房结动脉起源于左回旋支,于主动脉下方,沿左心房顶向右侧上腔静脉后方走行。右冠:右冠状动脉;左冠:左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沿三尖瓣区走行解剖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樊红光、阜外医院深圳医院高进等对接受心脏移植的16例患者的心脏进行了解剖,并观察了与标准迷宫Ⅳ手术相关的冠脉走行、与房室环的毗邻关系以及房室结动脉和窦房结动脉的走行。
JACC研究:1/4粪肠球菌血症患者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
JACC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粪肠球菌菌血症患者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病率约为26%。这项对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连续患者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对粪肠球菌(E.Faecalis菌)血症患者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病率进行了检查。344例患者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74%的患者接受了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人员发现,90例患者被确诊心内膜炎,心内膜炎患病率为26.1%。加拿大研究:健康成人每日补充超400 IU维生素D反而有害?
钙和维生素D补充剂一直被推荐用于骨质疏松的防治。我国2017年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中建议,针对非骨质疏松人群,成人推荐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每日400IU,65岁及以上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近期,有研究发现,健康成年人补充400IU以上的维生素D不利于骨骼健康。河北学者创新性方法封堵细小动脉导管未闭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王震等针对这种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提出了一种创伤小、无异物植入、费用低廉、安全有效的经导管诱导血栓形成闭合术,该方法适用于直径≤1mm的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研究者采用这种创新的方法成功为8例细小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实施了介入治疗手术。老年女士该多吃植物蛋白!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研究
近日,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一项随访18年的研究显示,老年女性多吃植物蛋白,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和痴呆相关死亡的风险较低。该研究发现,植物蛋白和用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均可降低全因、心血管疾病和痴呆死亡风险。与不怎么吃植物蛋白的女士相比,吃最多女士全因死亡风险降低9%,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12%,痴呆症相关的死亡风险降低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