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年甜饮料相关死亡人数翻倍(中疾控周脉耕等研究)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建议,喝过多甜饮料可增加肥胖、糖尿病与心血管病风险,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与1990年相比,2019年因高糖饮料摄入导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别增加了49%和88%。
2019年,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和广东省的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导致的死亡负担更重。
喝含糖饮料危害健康。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研究发现,三十年来,中国居民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几乎翻了一番。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也增加了35%。
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研究者分析了过去三十年(1990年至2019年)全国及各省因摄入高糖甜味饮料导致的死亡病例,以及疾病负担。
研究发现,一半的中国成年人饮用含糖饮料,其中碳酸饮料是最常见的一种。2014年,人均饮料摄入量高达119 公斤,约为2003年人均消费量的10倍。
过量摄入糖饮料导致的健康寿命损失年(YLD)增加更为显著,尤其是过量摄入糖饮料导致糖尿病YLD增加105%。
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4.66万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95%。而全球平均增长率为30.4%。
研究者建议,除了定期监测和调查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外,中国的糖控制工作还应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食品营养标签上食品的糖成分,改进含糖食品加工技术,通过税收或补贴改善含糖饮料市场,增加水和健康食品的供应,创造健康的饮食环境,限制推广含糖饮料和针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广告,以及公共教育和健康饮食咨询。
来源:
因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率从1990年的0.34%增加到2019年的0.46%,增加了35%。
在过去30年中,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死亡的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2019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人数为42098人,糖尿病死亡人数为4534人。
2019年,中国男性因含糖饮料死亡的人数以及过去30年中的死亡人数增加幅度均高于女性。
作者指出,过量摄入含糖饮料作为一种行为危险因素,与高体重指数、高血压、红肉摄入、饮酒和吸烟一样,都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摄入含糖饮料与吸烟和饮酒一样容易上瘾。全球含糖饮料的消费量快速增长,碳酸饮料作为含糖饮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销量持续增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含糖饮料消费量大幅增加。
[1] Jiang Y, Xu T, Dong W, Chu C, Zhou M. Study on the death and disease burden caused by high sugar-sweetened beverages intake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9. Eur J Public Health, 2022, 32(5): 773-778.
过量摄入含糖饮料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死亡的负担尤为突出。
阜外医院王增武等研究显示:社区高血压规范管理1年,7年后卒中风险下降60%,死亡下降50%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敌”,中国的2.7亿高血压患者就大多散布在城镇各个社区和农村,如何能够更好遏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带来的疾病负担和经济负担?近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等进行的研究提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以高血压防治指南为核心的规范化管理方案,即使是短期,也可取得远期获益,显著降低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杨进刚阜外2023-08-04 16:06:10
0000JACC文章阐述七大营养争议:鸡蛋尽量少吃,抗氧化保健品证据不足,水果优于蔬果汁
近年来,关于该不该吃鸡蛋、植物油、抗氧化食物或保健品等对心血管有益还是有害,众说纷纭。近期,美国著名的心脏病学专家AndrewM.Freeman等在JACC发文,梳理并解答了时下热门的心血管营养争议问题。1、鸡蛋尽量少吃,还有贝壳类杨进刚阜外2023-08-07 08:08:09
0000北杨杰孚:ESC强调急性心衰要“及时治疗”
急性心力衰竭很要命,而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学会等联合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入院前及院内早期管理的建议》实用性较强。且看卫生部北杨杰孚教授和王华医生的解析。该建议讲究“及时治疗”的理念,尤为重视院前处理。具体管理流程见图1。院前获益措施这些措施包括:(1)尽早进行无创监测,包括血氧、血压、呼吸频率及连续心电监测,在急救车上就进行。杨进刚阜外2023-07-29 16:55:49
0000运动“鸡尾酒”配方,有益健康!13万人分析
如果一个人一天中-强度运动30分钟,一周五天就可以达标了,但这样真的够吗?一项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在内的多国学者认为,每天30分钟中强度运动的好处大不大,还得看其他时间在干什么。研究显示,对于每日久坐不到7小时的人而言,每天30分钟中强度运动,可降低80%的早死风险,但对于每天久坐11~12小时的人而言,这点运动量并未能降低死亡风险。研究凸显了轻度体力活动的重要性。十个不容忽视的早期肾病症状
肾脏是身体重要器官,但慢性肾病早期往往症状不明显,晚期治疗又棘手,就更需要防微杜渐。1.晨起眼睑浮肿:若眼睑持续浮肿,尤其是晨起水肿,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疾病。2.血压升高:高血压是慢性肾病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即使是高血压前期也可损伤肾脏。3.水肿:肾脏主要功能就是排泄身体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如果肾功能不全,就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手、足、脚踝、腰骶部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