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五类心血管病的人,该筛查衰弱!欧洲十二个学术组织共识
7月13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会、欧洲心律协会等11个欧洲心脏病学会下属学术组织与欧洲心血管初级保健学会联合发表共识,阐述了衰弱的定义、评估、意义和管理方案。
共识指出,衰弱、多病共存、失能是三种不同的情况,均与衰老有关,且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
衰弱定义为:人体多方面、多系统功能储备下降,机体易损性增加,对抗应激和急性不良事件的能力减退。
多病共存是指:同一个人同时存在至少两种与衰老有关的疾病。
失能是指:不能独立或难以进行日常基本活动,包括需要自我照顾的事情和独立生活。
在心血管临床工作中,至少要对以下人群进行衰弱筛查:
1、≥70岁的急性或慢性心血管病患者;
2、≥70岁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其慢性疾病正在恶化;
3、心衰、房颤等与衰弱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病患者,或多病共存的患者;
4、因急性心血管事件、非急性心血管事件或接受大手术而住院的≥70岁心血管病患者;
5、计划接受心脏介入治疗(冠脉介入治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ICD-CRT、起搏器等)的≥70岁患者。
共识指出,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特征来选择初筛和评估衰弱的理想方法。例如,心衰患者最好进行多方面评估。
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评估方法可能有不同的优势。比如,对于计划接受复杂介入治疗的年老患者,评估衰弱多个方面的指标可更好地预测死亡,而评估机体衰弱的指标对于确定患者是否有出现合并症和失能恶化的风险更有帮助。
在各种操作性定义中,有两种基本的衰弱概念:表型模型和累积缺陷模型。
基于表型的衰弱综合征,存在以下5个标准中的至少3个:(1)非故意的体重减轻或肌肉减少;(2)无力;(3)耐力差或精疲力尽;(4)动作缓慢;(5)体力活动下降。具有以上1~2个标准为中等衰弱或衰弱前状态。
而衰弱指数(缺陷累积)包括一个70项的量表,内容涉及功能受限和失能、认知和感觉受损、心理社会指标和一些疾病。
如果初筛患者在1个或多个方面有衰弱现象,那么需要进一步接受更全面的评估。
共识指出,在心血管临床实践中,衰弱的管理主要集中于营养、运动、认知/情绪支持、多元心脏康复、预防跌倒、减少不合适的多药治疗、必要时缩短住院时间、支持自我照护行为,以及考虑用移动医疗技术来进行干预。
来源:Frailty in cardiology: definition, assessment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for general cardiology. A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 Council for Cardiology Practice (CCP), Acute Cardiovascular Care Association (ACCA), Association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 and Allied Professions (ACNAP),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EAPC),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Council on Valvular Heart Diseases (VHD), Council on Hypertension (CHT), Council of Cardio-Oncology (CCO), Working Group (WG) Aorta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WG e-Cardiology, WG Thrombosi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uropean Primary Care Cardiology Society (EPCCS) . 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 16 July 2021【点击查看全文】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山西医大附院病例:29岁孕妇蹊跷发热
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很少见,不过29岁孕34周的她却遇到了。患者主因“间断发热1月”就诊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本次因受凉后出现发热伴寒战而急诊,体温最高39℃。查体:体温39℃,心率85次/min,心律齐,呼吸19次/min,血压118/55mmHg,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3/6级吹风样杂音。【中国膳食指南鼓励少吃肉】人均少吃2两红肉,可避免220万人死亡
很多人注意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膳食胆固醇限制已被取消。但新版指南将每天畜禽肉摄入量的下限从50克降至40克,鱼、禽、肉和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中国每年的人均肉类消费就达到62千克,而新版膳食指南建议将其限制在27千克左右。北大人民医院陈彧:不停跳搭桥手术失败,哪些因素是罪魁??
北京人民大学刘曦和陈彧等报告,该院在2001年至2012年有2613例患者准备接受不停跳搭桥手术(OPCAB),但有62例患者因术中某种原因不得不转为搭桥手术,占到了2.37%.作者表示,目前不停跳搭桥手术的使用逐渐增多。但体外循环仍然是不停跳搭桥手术的后盾,一旦有病情需要,需要转为体外循环。文献报道约0.5%~20%的患者转为体外循环,本研究由不停跳搭桥转为体外循环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1年内房颤,应优先转成窦律!BMJ韩国研究
5月11日,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一项韩国全国性研究提示,诊断房颤1年内,与控制心率相比,尽早控制心脏节律能预防更多的心血管事件,但对于1年以上的房颤患者无额外益处。研究者指出,既往有两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与控制心率相比,控制心脏节律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住院。该研究显示,不论是较早(诊断房颤1年内)还是较晚(诊断房颤超1年)启动治疗,控制心脏节律者中安全性事件的发生风险并不高于控制心率的患者。西班牙研究“力挺”规律高强度运动:能降低82%的心梗风险
一提体力活动,强度一大似乎都不太被人认可,觉得有风险,不过最近一项西班牙研究却力挺高强度的体力活动。研究显示,与闲下来不运动的人相比,经常在休闲时间保持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其心血管病风险降低了69%,而保持低强度体力活动的人风险仅降低了24%。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休闲时间保持的高强度体力活动还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呈明显负相关,可降低82%的心梗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