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用EF分类(有争议,北杨杰孚等文章)
来源:
新近发表的研究显示,HFmrHF 患者随访过程中有 52% 的患者EF 升高至>50%,临床结局更好,该群体应归为何种类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此类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似乎与 HFrEF 患者相似。因此,用“新四联”药物来治疗这些患者可能是合理的。
2022 美国心衰指南提出多次监测 EF 后再分类,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这一概念,作为 HFrEF 的一个亚组。
另一个方向是数据驱动的,患者根据临床的结局分群,应用大数据和生物分析技术,分析表观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糖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建立心力衰竭表型谱,从而可能会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HFimpEF 是HFrEF 患者随访过程中的诊断,而不适用于新发心力衰竭的诊断。
有研究发现,HFmrEF 随时间发生转变的可能性较高,在随访患者 1 年时分别有为44%和16% 转变为 HFpEF 和 HFrEF,在随访3年时为45%和21%。
另外,动态监测 HFmrEF 患者的EF变化,部分患者随访中EF 升高至≥ 50%,这部分患者如何定义,新指南尚无建议。目前尚不清楚HFimpEF 的生物学基础和自然病程。
文章指出,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进展的、异质性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研究的深入,仅仅依据 EF 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存在不足,导致分类不准确。
尽管这部分患者 EF 改善,但并不意味着心肌完全恢复或功能正常,而且 EF 改善后也可以再次出现降低,这部分患者应继续使用 HFrEF 的药物治疗。
北杨杰孚等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根据射血分数(EF)对心衰分类的争议。
而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EF 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测量EF 更有意义。
文章指出,针对心力衰竭的异质性,建立合适的分类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假设驱动的,如基于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分类,基于药物作用途径的分类。
2016 年欧洲心衰指南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单独列出,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 10%~24%。最近欧美指南将其更名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心衰,英文缩写都是HFmrEF。
房颤管消融围术期,使用华法林足以矣!阜外医院研究
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及术后数周血栓形成及脑栓塞的风险明显升高,围术期抗凝治疗对于减少血栓栓塞事件极为重要。阜外医院姚焰、王鹏等结果提示射频导管消融术围术期抗凝治疗中,华法林与新型抗凝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华法林较新型抗凝药具有极高的效价比。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可行栓塞术治疗!阜外医院蒋雄京等创新技术
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醛固酮腺瘤的方法。阜外医院蒋雄京、董徽等研究发现,超选择性肾上腺动脉栓塞术治疗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效、可行,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有潜力的治疗方法。蒋雄京等对41例伴高血压的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39例获得成功。中风后肌酸激酶升高,提示预后差!王拥军等研究
3月4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等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上的中国卒中注册研究Ⅲ新分析结果显示,在我国急性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11.2%在发病后肌酸激酶(CK)水平升高,这在男性和女性患者中分别占12.5%和8.4%。3个月和1年随访发现,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中风复发、死亡、残疾的风险均明显增加。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病例报告,称喝红茶过量会导致肾衰
患者,男性,56岁。因“疲惫无力、身体疼痛和血肌酐升高”入院。肌酸酐水平高达400μmol/L。该患者无蛋白尿和血尿,尿检发现大量草酸钙结晶。该患者没有肾结石或其他肾病家族史。由于肾衰和尿毒症症状恶化,患者必须进行透析治疗。患者尿液中草酸盐排泄物增多,达1100μmol/24h,远高于正常水平(80~490μmol/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