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用EF分类(有争议,北杨杰孚等文章)
另一个方向是数据驱动的,患者根据临床的结局分群,应用大数据和生物分析技术,分析表观基因组学、基因组学、糖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建立心力衰竭表型谱,从而可能会采取更有针对性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目前尚缺乏专门针对此类患者的随机对照研究,但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似乎与 HFrEF 患者相似。因此,用“新四联”药物来治疗这些患者可能是合理的。
新近发表的研究显示,HFmrHF 患者随访过程中有 52% 的患者EF 升高至>50%,临床结局更好,该群体应归为何种类型值得进一步研究。
另外,动态监测 HFmrEF 患者的EF变化,部分患者随访中EF 升高至≥ 50%,这部分患者如何定义,新指南尚无建议。目前尚不清楚HFimpEF 的生物学基础和自然病程。
文章指出,心衰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进展的、异质性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对心力衰竭病理生理机制、治疗研究的深入,仅仅依据 EF 对心力衰竭进行分类存在不足,导致分类不准确。
尽管这部分患者 EF 改善,但并不意味着心肌完全恢复或功能正常,而且 EF 改善后也可以再次出现降低,这部分患者应继续使用 HFrEF 的药物治疗。
HFimpEF 是HFrEF 患者随访过程中的诊断,而不适用于新发心力衰竭的诊断。
2016 年欧洲心衰指南将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单独列出,约占全部心力衰竭患者的 10%~24%。最近欧美指南将其更名为射血分数轻度降低心衰,英文缩写都是HFmrEF。
而且,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EF 是动态变化的,动态测量EF 更有意义。
北杨杰孚等发表综述文章,总结了目前根据射血分数(EF)对心衰分类的争议。
文章指出,针对心力衰竭的异质性,建立合适的分类是未来探索的方向,一个方向是假设驱动的,如基于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的分类,基于药物作用途径的分类。
2022 美国心衰指南提出多次监测 EF 后再分类,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这一概念,作为 HFrEF 的一个亚组。
有研究发现,HFmrEF 随时间发生转变的可能性较高,在随访患者 1 年时分别有为44%和16% 转变为 HFpEF 和 HFrEF,在随访3年时为45%和21%。
来源:
“好”胆固醇太高也增加死亡风险!重庆医大二院337万人汇总分析
mmol/L“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一点更好?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钟国超等对37项研究352万余人进行的汇总研究发现,HDL-C水平与全因死亡、心血管和癌症死亡风险呈“J”型相关,过高过低均会增加死亡风险。研究者对其中24项研究,共337万人的汇总分析发现,HDL-C在1.40~1.50mmol/L时全因死亡风险最低。杨进刚阜外2023-09-03 14:51:040000这三种食物最能降压?英国超2.5万人研究
“一天一个苹果,远离医生”,此言非虚。近日,一项对2.5万余英国人饮食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经常使用富含黄烷醇的食物,比如苹果、茶、蓝莓,有助于降低血压。这项研究特别之处在于,研究者并不依赖食物调查问卷,而是应用营养生物标记物客观地监测了黄烷醇的摄入量。结果发现,黄烷醇摄入最低10%的人与最高10%的人相比血压相差2~4mmHg.冠心病患者TMAO高,易发生不良事件!北学者Meta分析
近年来,肠道菌群成为心血管疾病领域最热门的研究方向之一。许多研究已证实,由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氧化三甲胺(TMAO,主要来源于胆碱,红肉、鱼、禽、蛋等食品中富含)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是冠心病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北张亚男、于雪发表的一项剂量-反应Meta分析提示,在冠心病患者中,血浆TMAO水平升高增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全因死亡风险。Stroke杂志称,听音乐和骑马有助中风患者康复
Stroke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骑马和音乐可以改善中风患者的知觉、步态、平衡能力、握力以及认知能力,有助于中风患者的康复。研究者强调,即使在中风后的几年里,通过所接触的外界环境的刺激,中风的后遗症均有可能发生很大的改善。本研究纳入了10个月~5年前中风的123例患者。分别接受骑马、音乐疗法以及常规的普通护理,每周两次,共12周。骑马疗法的马背上的运动创造了一种与正常人步态相似的感官体验。隐源性卒中:长时间心电图或可识别“真凶”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即使经过临床上规范的评估,仍有20%~40%的缺血性卒中病因不明,即我们所讲的“隐源性卒中”。众所周知,房颤可以导致卒中。目前指南建议缺血性卒中后至少要监测24小时的心电图以明确卒中是否来源于房颤。但房颤常为阵发性,且症状多不明显,在实际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房颤不是那么容易。那么有多少“隐源性卒中”是源于这“漏网之鱼”呢?杨进刚阜外2023-07-28 14:56: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