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5761

六成急性肺栓塞(会转为慢性栓塞,阜外医院华潞等研究)

杨进刚阜外杨进刚阜外2023-09-26 15:06:240

比如这项研究中,首诊急性肺栓塞时,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患者其血栓累及肺段数明显多于未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者。

此外,血栓仍不能完全溶解的潜在机制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来阐明。

从急性肺栓塞中死里逃生的患者中,大部分度过急性期在充分抗凝3~6个月后,仍有 30%~50% 存在残余肺血管阻塞。

研究还发现,治疗后双肺均有近 50% 的肺段血栓残余,并且残余血栓累及肺段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类似。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开始接受干预治疗的时间较晚(干预> 5 d:80.6% vs. 72.9%)。

其中,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可能存在慢性、持续的心肺症状或功能受限,之前有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例。

为何急性血栓不能完全溶解?

而残余肺血管阻塞是导致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或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原因。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女性居多,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 1 的比例也较高。

研究者指出,可能原因包括纤溶系统受损、纤维蛋白原结构和功能改变、局部或全身炎症加重等。

那么这类患者都有哪些特征,罹患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都有哪些危险因素?

此外,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明显较非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者多(中位值:7.0 个 vs. 4.5 个)。

这提示,高体重指数患者血栓溶解率高。

对此,研究者认为,可能由于药物在血液中均匀分布及抗凝药的有效成分分子量较小,导致血栓的溶解不受肺血管解剖结构或重力因素的影响。

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栓累及肺段数(OR=1.28)是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87)是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保护因素。

研究者介绍,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肺血管阻塞范围越广,启动治疗时间越晚,血栓溶解难度越大,越有可能发展为残余血栓。

阜外医院华潞、胡崧等分析了该院2013~2020年确诊急性肺栓塞的120例患者,发现在接受抗凝治疗至少 3 个月后,72例(60%)发展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120例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 vs. 34.4%);抗凝治疗至少 3 个月后,左右肺及上下肺仍有近 50% 的肺段血栓残余,残余血栓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相似。

2015年欧洲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首次提出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最新的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强调,关注肺栓塞后遗症并进行恰当的长期管理非常重要。

至于体重指数,既往研究显示,体重指数越高,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越高,但这项研究中,却出现“肥胖悖论”:体重指数高,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风险降低。

研究者指出,应对急性肺栓塞患规律随访观察,尤其是那些肺段累及较多和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
热点
关注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