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半数烟民烟草成瘾(Lancet子刊王辰,肖丹等分析)
烟草依赖,也叫烟草成瘾,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
该分析显示,在我国20~69岁人群中,当前吸烟率为25.1%,男士吸烟率明显高于女士(47.6% vs 1.9%)。
与无烟草依赖的人相比,有烟草依赖的吸烟者不太可能是既往戒烟者。换句话说,有尼古丁依赖的人不太可能开始戒烟或成功戒烟。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指出,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成年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5月3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王辰院士、肖丹教授等针对2018~2019年中国健康素养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我国当前吸烟者中,近一半存在烟草依赖,且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时年龄越小,烟草依赖风险越高。
该分析从2018~2019年中国健康素养调查中纳入84 839名20~69岁的成年人,根据国际标准诊断烟草依赖,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戒烟临床指南量身定制。
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来源:
2018年,中国大约1.835亿成年人存在烟草依赖,其中1.775亿为男士。
[1]Prevalence of tobacco depend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in China: Findings from nationwide China Health Literacy Survey during 2018–19.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 May 03, 2022
在20~69岁的一般人群中,总的烟草依赖率为13.1%。在当前吸烟者中,烟草依赖率为49.7%,男士和女士相当(49.7% vs 50.8%)。
在同一吸烟量的情况下,不同年龄、性别、特定社会经济状态和地区人群中烟草依赖率也存在较大差别。
该研究覆盖的31个省级行政区中,当前吸烟率存在较大差异,最低12.9%,最高37.9%,相差近3倍。
一般情况下,若在过去1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下列6项中的至少3项,会综合做出烟草依赖的诊断:1.强烈渴求吸烟。2.难以控制吸烟行为。3.当停止吸烟或减少吸烟量后,出现戒断症状。4.出现烟草耐受表现,即需要增加吸烟量才能获得过去吸较少量烟即可获得的吸烟感受。5.为吸烟而放弃或减少其他活动及喜好。6.不顾吸烟的危害而坚持吸烟。
吸烟量越大,开始吸烟时的年龄越小,烟草依赖风险越高。吸烟量每增加10包年或每天每增加10支,烟草依赖风险分别增加62%和101%,开始吸烟时的年龄每大5岁,烟草依赖的风险降低7%。
超100万人遗传学分析:遗传风险高者血压可升高13 mmHg
由英国皇家玛丽大学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学者开展的“关于血压特征的最大遗传关联研究”分析了100多万人的基因数据,发现了535个与高血压相关的新基因位点。该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也很多,可以分为可干预的和不可干预的。缺乏体育锻炼、吸烟、不健康的饮食、饮酒、心理压力以及超重是增加高血压的可干预危险因素。然而,种族、性别、基因和年龄也则是无法干预的危险因素。开滦研究:裤带越长,血压越高,男士尤甚
近期,北京朝阳医院杨新春教授等在《Herz》杂志发表的文章提示,腰围是国人高血压的预测因素。腰围比较大的人即便体质指数(BMI)正常(<24kg/m2),患高血压的风险也明显升高。在该研究中,受试者按照腰围被分为五组:<70cm;70~79cm;80~89cm;90~99cm;≥100cm。分析显示,随着腰围增大,高血压风险逐渐升高。孙英贤等:中国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不能听信美国指南
美国JNC8指南将60岁以上患者的收缩压目标值从140mmHg提升到了150mmHg,但这个数值对中国人是否合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英贤等进行的研究则发现,中国老年人或许不适合150mmHg这个目标值,<140/90mmHg或更适宜。英国眼科杂志:喝热茶或可预防青光眼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在《英国眼科杂志》发表文章称,与每天不喝热茶的人相比,每天喝热茶的人患青光眼的可能性要低74%。据研究人员分析,茶中含有抗氧化剂、抗炎和神经保护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的抗氧化和延缓神经退变的作用可能有助于预防青光眼的发生。咖啡因曾因会导致眼内压的升高,一度被认为与青光眼发病有关。然而有些研究认为适量饮用咖啡对青光眼的发病风险没有影响。诊治冠脉夹层,要用对武器!北大人民医院刘健等综述
近期,北大人民医院刘健、郭萌发表综述指出,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等腔内影像学检查在自发性冠脉夹层的确诊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者指出,临床高度怀疑自发性冠脉夹层时,应尽早进行冠脉造影。但在4种类型自发性冠脉夹层中,除1型外均有漏诊和误诊可能。因此,非1型患者均建议进一步行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