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成医生职业倦怠(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等超2,5万医生调查)
25120位医疗工作者,73.7%是女性,51.3%年龄在26~35岁,87.2%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研究者还发现,职业倦怠不仅会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相关福祉,还会降低达到个人更广泛成果的能力。
[1] Xiao Y, Dong D, Zhang H, et al. Burnout and Well-Being Among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China: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nt Public Health. 2022 Jan 17;9:761706.
来源:
MBI-HSS量表包括了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三个评估领域,较高程度的职业倦怠定义为情绪耗竭评分≥27或人格解体分数≥10。
而近日一项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张抒扬等在全国2.5万余医生中进行的研究表明:六成医生存在上述三种症状中的一种,11.2%则三者皆具,44.1%职业倦怠程度极高。
职业倦怠被认为是一种集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减弱为一体的多维度综合征。
当前这项研究为非随机全国性样本,研究者应用Maslach倦怠量表-服务行业版(MBI-HSS)与成年人的自评能力测量的指标体系(ICECAP-A),对华西、华中和华东6个省级行政区25120位医疗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及健康生命质量进行了评估。
Mayo Clin Proc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医生有职业倦怠症状,那么其在过去3个月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差错会超过两倍。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职业倦怠还会让患者受到受害。
[2]Tawfik DS, et al. Physician Bumout, well-being, and work unit safety grades in relationship to reported medical errors. Mayo Clin Proc. Published online July 9, 2018.
进一步分析发现,男医生、工龄短、在三级医院工作以及在精神病学、重症监护、急诊医学、内科、肿瘤学和儿科工作者,职业倦怠风险高。
严格管理LDL-C和血压,降糖用新药!ESC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为什么发生心梗、中风和外周动脉疾病?90%的风险可由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缺乏、腹型肥胖、“三高”、精神心理因素以及饮酒解释。为了更好预防心血管疾病,8月30日,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发布了最新版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LDL-C低一点,心血管病风险低一些指南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心血管病风险的影响与LDL-C基线水平和暴露时间决定。杨进刚阜外2023-09-19 10:25:38
0000ChinaPEACE研究新分析挑战指南:<60岁心梗男士收缩压≥100 mmHg或无需溶栓?
指南建议,对于发病12小时之内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或12-24小时就诊但仍有缺血症状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指南推荐应该进行再灌注治疗。但如果不能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是否所有患者都应去溶栓呢?阜外医院蒋立新团队近期应用典型的决策树方法,分析了ChinaPEACE研究中适宜溶栓但没有接受任何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得出的结论对心梗指南提出了挑战。杨进刚阜外2023-08-06 12:18:50
0003有四分之一国人在弹”死亡四重奏”
近期,一项纳入20余万国人的研究发现,国人代谢综合征已成灾,患病率已高达24.5%。代谢综合征是指一个人同时有血糖代谢异常、超重或肥胖、血脂紊乱和高血压几种情况。因为有代谢综合征的人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增加3倍,过早死亡的风险也大幅增加,有人将其称为“死亡四重奏”。“死亡四重奏”可能是21世纪导致冠心病、中风高发,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头号杀手。大动脉炎累及冠脉,搭桥或介入未优于药物!阜外医院乔树宾等研究
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主要影响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冠脉受累在大动脉炎中并不少见。根据先前的研究,根据尸检和临床诊断,10~20%冠脉受累。冠脉受累可显著增加大动脉炎患者的死亡率,然而,对于冠脉受累的大动脉炎患者,治疗策略包括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血管内介入治疗或外科血管重建,但目前还未达成共识。年轻冠心病,病变进展更快!阜外医院乔树宾团队研究
阜外医院乔树宾研究团队发表研究分析表明,不同年龄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存在差异。年轻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非靶病变快速进展的风险更高。该研究显示,不论在病变水平还是患者水平,青年患者(<45岁)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均显著高于中年患者(45~<65岁)和老年患者(>65岁)。在病变水平,青年、中年、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病变快速进展的比例分别为20.7%、15.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