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c间期变化(也有预测价值,中山大学一附院研究)
同样的,用 Bazett 公式校正的QTc间期变化(ΔQTcB)也观察类似关联, 与ΔQTcB在0-9 ms者相比:
<-23 ms者的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82%,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83%,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4%,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1%。
心电图 QTc 间期在一般人群中大致呈正态分布 ,这项研究也观察到QTc 间期的动态变化符合高斯正态分布。
来源:Ye M, Zhang JW, Liu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Dynamic Change of QT Interval and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1 Nov 30;8:756213.
图1 弗明汉校正的QTc间期变化(QTcF)与Bazett 公式校正QTc间期变化(QTcB)与心原性猝死、冠心病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的多变量校正后分析结果
ΔQTcB> 38 ms者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147%,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96%,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7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4%;
近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Min Ye等进行的研究发现,心率校正的QT(QTc)间期的动态变化与死亡呈“U”型相关,其中弗明汉校正的QTc间期变化为4 ms时风险最低。
多元校正的受限三次样条分析表明,弗明汉 校正的QTc间期变化为4 ms时,参与者发生心原性猝死和其他原因死亡风险最低,而较之更长或更短者风险均增加。
其中,有10833人在两次随访中弗明汉校正的QTc间期在正常范围;490例在第一次随访中正常,而第二次随访中延长;199例在第一次随访中延长,第二次正常;271例在两次随访中延长。
这项研究对ARIC研究中11798位中年人3年两次随访的QTc 间期变化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对这两次随访中QTc 间期不同变化的人随访了19.5年。
健康人QTc 间期的变化可能是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紊乱的结果。
≥32 ms者的心原性猝死风险增加169%,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151%,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1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
ΔQTcB< -30 ms者心原性死亡风险增加78%,冠心病死亡风险增加63%,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8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4%。
研究在男女两性中也观察到类似关联,即QTc间期延长与缩短均比相对稳定者死亡风险更高,此外之于男性更为显著,尽管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
研究还发现,即使弗明汉 校正的QTc间期变化不太极端,也会增加死亡风险。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与弗明汉 校正的QTc间期变化(ΔQTcF)0-8 ms 的参与者相比:
研究者认为,这提示,QTc间期的重复检测有助于提供额外的预后信息。
研究显示,QTc间期的动态变化与死亡呈“U”型相关。
世界心脏联盟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全球路线图:糖尿病要关注“七驾马车”
201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了世界心脏联盟(WHF)的新路线图,旨在减轻糖尿病患者的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点击看全文糖尿病患者预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7点:(1)保持心脏健康饮食;(2)不抽烟;(3)控制体重;(4)降低血压;(5)控制糖尿病;(6)控制胆固醇;(7)服用心脏保护药物。杨进刚阜外2023-08-28 13:57:000000不良环境,有损健康!
《荀子·劝学》中有一句话叫,“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它一起变黑。比喻好的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也会随着污秽环境而变坏。一项由美国学者研究再次凸显了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重要性。研究表明,除了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外,环境因素也对人群死亡有较高预测价值,尤其是对于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心梗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应在80~100 mmHg!JACC研究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的患者,应用药物将血压维持在什么水平最合适?近期,JACC发表的一篇文章称,对于心梗后休克的心脏骤停患者,使用升压药,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80~100mmHg,可以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该项分析采用Neuroprotect和COMACARE研究数据,在最初随机分组的235例患者中,120例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休克。中国慢病研究:生在夏天得糖尿病风险低
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与糖尿病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近期,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对近50万人随访7年的研究显示,夏天出生的人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低。研究显示,与夏天出生的人相比,在其他季节出生者罹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9%。而且在校正了入组时体重以及25岁以后体重变化后,上述风险依旧。研究者指出,这意味着,成年期肥胖与出生季节对糖尿病风险的影响是“两条线”,或许还有其他机制所致。肚子大如何减?有何危害?AHA科学声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多数国家的肥胖患病率都在上升。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全球有6亿人肥胖。全球39%至49%的人(28~35亿人)超重或肥胖。1980年至2015年,有73个国家肥胖患病率翻倍。肥胖可导致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及死亡风险。2015年,高体重指数导致400万人死亡,超过三分之二由心血管病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