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肺栓塞…,吸烟还有这些危害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也是最大的烟草受害国。
“让科学警醒吸烟之害”!在WHO誉为“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发布的9年后,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中国医学科学院、中日友好医院组织,聘请控烟及慢性呼吸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公共卫生等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证据,撰写了《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
吸烟及二手烟暴露的流行状况
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生效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有效的控烟措施,全球15岁及以上人群平均吸烟率降至19.2%。
我国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及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6.6%,其中成年男性吸烟率高达50.5%。
烟草每年使我国100多万人失去生命,如不采取有效行动,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每年200万人,到2050年增至每年300万人。
吸烟与呼吸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慢阻肺。
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慢阻肺的发病风险越高。
女性吸烟者患慢阻肺的风险高于男性。戒烟可改变慢阻肺的自然进程,延缓病变进展。
支气管哮喘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哮喘。吸烟可以导致哮喘病情控制不佳。
小气道功能异常
有证据提示,吸烟还可增加小气道功能异常的发病风险。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发病风险越高。
呼吸系统感染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增加包括肺炎在内的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风险。吸烟量越大,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风险越高。
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病风险。
肺结核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增加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风险、患肺结核的风险以及增加肺结核的死亡风险。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对肺结核的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间质性肺疾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多种间质性肺疾病。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特发性肺纤维化。
戒烟是吸烟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
肺栓塞
有证据提示,吸烟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患病风险。有证据提示,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风险越高。
尘肺
有证据提示,吸烟者发生尘肺的风险高于不吸烟者。戒烟是必须强调的尘肺治疗措施。
吸烟与恶性肿瘤
肺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肺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吸“低焦油卷烟”不能降低肺癌的风险。
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肺癌的发病风险。戒烟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风险降低越多。
口腔和口咽部恶性肿瘤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口腔和口咽部恶性肿瘤。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口腔和口咽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越高。
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口腔和口咽部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
喉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喉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喉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喉癌的发病风险。
膀胱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膀胱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膀胱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膀胱癌的发病风险。
宫颈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宫颈癌。女性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宫颈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卵巢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黏液性卵巢癌。待进一步证据明确吸烟可以导致其他类型卵巢癌。待进一步证据明确吸烟可以增加卵巢癌患者死亡风险。
胰腺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胰腺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胰腺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有证据提示,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肝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肝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肝癌的发病风险和死亡风险越高。
食管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食管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食管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胃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胃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胃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肾癌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肾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肾癌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肾癌的发病风险。
急性白血病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急性白血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急性白血病的发病风险越高。待进一步证据明确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急性白血病的发病风险。
鼻咽癌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鼻咽癌。
结直肠癌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结直肠癌。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越高。
乳腺癌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乳腺癌。女性吸烟年限越长、吸烟量越大、开始吸
烟年龄越小,乳腺癌的发病及死亡风险越高。
吸烟与心脑血管疾病
亚临床期动脉粥样硬化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吸烟会增加冠状动脉、颈动脉、主动脉、脑部动脉和外周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冠心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冠心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脑卒中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脑卒中。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越高。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外周动脉疾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外周动脉疾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开始吸烟年龄越小,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越大。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外周动脉疾病的发病风险。
高血压
有证据提示,吸烟可以导致高血压。待进一步证据明确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越高。
吸烟与糖尿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吸烟可以导致2型糖尿病。吸烟者的吸烟量越大、起始吸烟年龄越小、吸烟年限越长,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越高。
吸烟可以增加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有证据提示,长期戒烟可以降低吸烟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与死亡风险。
二手烟暴露对健康的危害
WHO将“二手烟”定义为“由卷烟或其他烟草产品燃烧端释放出的及由吸烟者呼出的烟草烟雾所形成的混合烟雾”。
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与致癌物,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多种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同样会增加。
二手烟暴露与呼吸系统疾病
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充分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儿童发生哮喘。
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加重哮喘患儿的病情,并且影响哮喘的治疗效果。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成年人发生哮喘。
二手烟暴露与恶性肿瘤
有充分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肺癌。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鼻窦癌,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二手烟暴露与心脑血管疾病
有充分证据说明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冠心病。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待进一步证据明确二手烟暴露可以导致高血压、外周动脉疾病。
二手烟暴露与糖尿病
有证据提示二手烟暴露可以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
电子烟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产品,有着与卷烟类似的外观、烟雾、味道和感觉,大多由烟液(含尼古丁、香精、溶剂丙二醇等)、电源、雾化部件和控制单元等构成,在电源供电和控制单元作用下,烟液受热雾化后形成烟雾和可吸入气溶胶,从而产生与使用卷烟相似的体验。
电子烟自上市后在全球迅速流行,我国电子烟的使用率为0.9%,电子烟使用者约为1035万。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现有研究发现,电子烟液中含有甲醛、乙醛等有害物质。有研究还发现,随着烟液的温度升高,甲醛、乙醛等的浓度明显增加。
此外,电子烟液中检出烟草特有亚硝胺,其中N-亚硝基降烟碱、4-(甲基亚硝胺基)-1-(3-吡啶基)-1-丁酮,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Ⅰ类致癌物。
电子烟气溶胶中也含有有毒物质。气溶胶中可检出如锡、铜、镍、砷、铜等重金属元素,随着重金属元素在体内的累积,可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尤其是神经系统。
另外,电子烟烟雾具有细胞毒性。暴露于电子烟烟雾中的细胞更容易发生DNA损伤和死亡。
此外,使用电子烟可能致人更容易使用卷烟,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
这些研究证据警醒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子烟可对人体产生损害的事实。
来源:《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2020》编写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 2020》概要. 中国循环杂志,2021,36:937-952.
心衰时补充微量元素,证据充足吗?综述和专家观点不一致
2月9日,《内科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综述指出,对于心衰患者来说,补充微量营养素,尤其是联合补充辅酶Q10、锌、铜、硒、铁,可能是改善心肌功能的一种潜在策略。作者指出,目前针对心衰的治疗不能消除其疾病负担,因此亟需找到新的心衰防治方法。杨进刚阜外2023-09-23 16:30:49
0000美研究显示,经常加班,43%的人会得心脑血管病
近期一项发表在《美国工业医学杂志》上研究显示,持续加班有损健康。这里的加班标准是每周超出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研究者发现,每周工作61~70个小时会增加42%的冠心病风险,而每周工作71~80个小时则风险增至63%。加班危害心血管的研究也不止这一项了。之前对一项对1900余人进行的研究表明,长期常年加班工作的人有43%得了心绞痛、冠心病、心力衰竭、心梗、高血压以及卒中等相关心脑血管疾病。JACC刊登安贞医院2万人随访20年研究,中青年血压130-139/80-89 mmHg者心血管事件明显升高,但>60岁者未增加
2017年,美国高血压指南将130-139/80-89mmHg定义为1级高血压。北京安贞医院齐玥、赵冬和刘静等分析了中国多省21441例≥35岁没有心血管疾病居民随访超过2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我国居民1级高血压占25.8%。杨进刚阜外2023-08-19 15:53:05
0000血压正常但心率快,也有风险!PURE中国队列分析
心率快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在很多研究中得以证实。近日,PURE研究中国队列发现,在血压正常者中,心率与心血管死亡之间的关联程度强于高血压人群。在血压正常的人群中,心率快不仅与心血管死亡相关,还与心肌梗死相关,尤其是心率高于82.5次/分的人群。研究者提醒,在正常血压人群中,心率快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指标。血压正常者的心率监测应与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监测同等重要,以尽早识别高危人群。中国青少年车祸死亡居首位,饮酒是最重要危险因素
青少年之殇,最让人心痛。近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马军、徐荣彬等应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青少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我国10~19岁青少年死亡人数为63258例,男生居多占68.8%。其中道路伤害、溺水和白血病是前三位青少年致死原因,第四位是自杀(表1)。表12015年导致中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0:02: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