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鱼油制剂写入共识(ACC高甘油三酯血症专家建议)
临床研究显示,在健康人或糖尿病患者中,对于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低剂量鱼油并没有明显的益处。


重度、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饮食需求不一样:前者需要每天限制脂肪摄入量 ≤20~30 g,后者可摄入占30%~35%总热量的饱和脂肪酸,需要高蛋白,严格限制高糖饮食,尤其是果糖和淀粉含量高的饮食。
共识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控制继发原因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治疗基础。
目前,美国FDA仅批准纯EPA鱼油制剂用于降低ASCVD风险。
另外,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胆酸螯合剂、类固醇激素、雌激素、免疫抑制剂、非典型抗精神药物以及他莫昔芬、环磷酰胺等抗癌药物均可能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的继发原因
甘油三酯升高,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其含有高度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富含胆固醇的残余颗粒,即极低密度脂蛋白残余物,这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同时增加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颗粒。

可降甘油三酯的非他汀类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和鱼油(ω-3脂肪酸),这些药物被证实对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效,但直到现在,它们对于预防ASCVD的价值较小。
持续性高甘油三酯血症:经4~12周生活方式干预、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并控制继发原因后,空腹甘油三酯仍≥150 mg/dl(1.7 mmol/L)。
年龄≥20岁、无ASCVD或糖尿病的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管理流程
我国一项对近万人随访19年的研究表明,甘油三酯水平与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冠心病和缺血性中风发生风险也越高。
共识指出,当贝特类药物与他汀类药物联用时,对于降低ASCVD风险无明显益处。
年龄≥20岁的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管理流程
有必要检测空腹血脂的其他情况包括:(1)诊断代谢性疾病,其中的一个诊断标准是,空腹甘油三酯≥150 mg/dl;(2)在有早发ASCVD家族史或遗传性血脂紊乱、但无临床ASCVD的人中,确定是否有血脂紊乱;(3)在接受降脂治疗的患者中,评估生活方式干预和降脂治疗的效果和依从性;(4)确定甘油三酯水平≥500 mg/dl 的胰腺炎高风险患者,以及监测治疗应答情况。
然而,有两项关于纯EPA的临床研究发现其能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其中REDUCE-IT研究堪称里程碑式研究。
遗传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最常见的继发诱因是多因素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其次是家族性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和家族性部分脂肪营养不良。应该澄清的是,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是各不相同的。
共识强调,如年龄≥20岁,甘油三酯持续轻中度升高且已有ASCVD或糖尿病,或属于一级预防高危人群,或者甘油三酯重度升高,就很有必要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应该用他汀和纯鱼油制剂降甘油三酯,但并不是非处方的鱼油保健品。
纯EPA制剂还可用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作为饮食干预的辅助手段,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
共识强调,在考虑用鱼油时,要用高剂量鱼油,而非鱼油膳食补充剂。
强调空腹查血脂
在无ASCVD或糖尿病的成年人中,甘油三酯水平轻度至中度升高(150~<500 mg/dl)时,没必要用非他汀类药物降甘油三酯。
来源:
[1]2021 ACC Expert Consensus Decision Pathway on the Management of ASCVD Risk Reduction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Hypertriglyceridemia: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Solution Set Oversight Committee. J Am Coll Cardiol. Jul 28, 2021.
非他汀类降甘油三酯药物
共识指出,在大多数患者中,餐后甘油三酯水平会小幅升高,增幅为12~27 mg/dl。如果非空腹甘油三酯水平≥400 mg/dl,建议复查空腹血脂,以获得更准确的甘油三酯和基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
高甘油三酯血症定义
共识指出,对于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尽管已接受他汀治疗,ASCVD的发生率仍然较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及需要考虑的因素

已有ASCVD的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管理流程
共识指出,甘油三酯升高的常见继发原因包括: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慢性肾脏病、代谢综合征或肥胖、怀孕、慢性炎症性疾病、饮酒、高饱和脂肪酸或高糖饮食、久坐不动。
应用纯鱼油制剂2 g每天两次,可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30%左右。
在合并ASCVD或糖尿病、且至少有2个额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持续性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中,建议应用纯EPA来降低心血管风险。
对于20~39岁、甘油三酯持续在500~999 mg/dl的人,强调要吃低脂饮食,考虑应用非诺贝特或鱼油来降低胰腺炎风险。
对于40~75岁、甘油三酯持续在500~999 mg/dl的人,如果10年心血管病风险≥5%,或已有ASCVD或糖尿病,应启动或强化他汀治疗,强调低脂或极低脂饮食,同时考虑应用非诺贝特或鱼油,以降低胰腺炎风险。

至少检测2次空腹血脂,且间隔至少2周。

管理流程
甘油三酯重度升高:甘油三酯水平≥500 mg/dl(5.65 mmol/L),尤其是≥1000 mg/dl(11.3 mmol/L)。
甘油三酯轻中度升高:空腹甘油三酯150~<500 mg/dl(1.7~5.65 mmol/L),或非空腹175~<500 mg/dl
在该共识中,相关定义如下:
甘油三酯水平 >1000 mg/dl时,出现乳糜微粒血症的可能性很高;当甘油三酯水平>1500 mg/dl时,常常会出现乳糜微粒血症综合征,包括爆发性黄瘤、视网膜脂血症、胰腺炎。
必须限制饮酒量,当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时,必须戒酒。
年龄≥40岁、无ASCVD、合并糖尿病的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管理流程
共识强调,对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在考虑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前,应采用2018年美国胆固醇指南中一级预防以及ASCVD患者二级预防的降LDL-C方案。
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有必要咨询营养师,接受健康教育,包括有益于心脏的饮食、适当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控制体重(减轻5%~10%),以及听取个体化的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建议。
7月28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发表了高甘油三酯血症管理专家共识,指出甘油三酯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风险增强”因素。
对于甘油三酯水平≥1000 mg/dl的人,采用极低脂饮食(脂肪占10%~15%总热量,≤20~30 g,甚至考虑去乳糜饮食直至甘油三酯<1000 mg/dl);治疗高血糖,再次评估甘油三酯;开始应用鱼油,并考虑用非诺贝特,如果已用他汀,不用吉非罗齐,要考虑到贝特与他汀之间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
吃糖、喝饮料、饮酒、感冒药超量上榜!伤肝九件事
肝脏是人体重要脏器,如何保护肝脏的健康?有九件事要留心。1.吃糖多吃糖多不仅坏牙,也会伤肝。吃过多的精制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会导致肝脏脂肪堆积,从而致病。有研究表明,即使自己不胖没超重,糖也会像酒一样伤肝。2.某些伤肝草药很多补药会称“纯天然,无公害”,但是还是建议在进补之前,咨询医生,以防药物本身伤肝,或者与正在服用的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3.超重肥胖中国医生熬夜写论文最强证据!BMJ研究称:午夜至凌晨1点,中国学者投稿比平均水平高出86%
近日,BMJ研究揭示,在很多国家,医生深夜和节假日写论文或者审稿是常态,尤其是中国医生。研究者分析了2012年至2019年之间向BMJ提交的49000多份文稿和76000多份同行评议的提交时间,总结了医生写论文时间规律。杨进刚阜外2023-08-31 15:20:56
0000北大医院蹊跷病例:13岁学生一写作业就胸痛,这种病过去曾叫“假性心脏病”
临床如断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雪芹、林曼欣等遇到这样一则蹊跷的病例。患者为13岁女童,4年来胸痛多于日间上课及夜间写作业期间发作,为闷痛,心前区为著,持续数秒不等,可自行缓解,限制活动量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未予诊治,且症状性质无明显变化;而近1个月,发作时可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不等。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3:12:49
0000治疗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优于西地那非!南陈绍良团队TCT上报告PADN-CFDA研究结果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的陈绍良团队首创的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是一种新型微创血管内导管介入治疗,通过抑制肺动脉交感神经活性而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血管重构,延缓疾病进展。近日,陈绍良教授在TCT2022上首次公布PADN-CFDA研究结果:对于WHO分类的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与单独西地那非治疗相比,PADN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在6个月时提高了患者的运动能力、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结果。杨进刚阜外2023-09-30 12:51:32
0000肥胖伴房颤,消融后复发风险高!丹麦研究
近日,在欧洲心律协会年会上报道的一项丹麦研究显示,体重超标的房颤患者,消融后复发风险明显增加。研究共纳入2010~2018年丹麦9299例接受首次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并根据体重指数分为体重较轻(低于18.5kg/m2)、正常体重(18.5~24kg/m2)、超重(25~29kg/m2)、肥胖(30~34kg/m2)和病态肥胖(高于34.5kg/m2)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