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换主动脉瓣(还能护肾,JAMA子刊研究)
3月26日,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子刊上的一项以色列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不开胸换主动脉瓣术后1个月,80%以上的患者肾功能保持稳定或有所改善,其中36.8%的患者肾功能得到改善,患者的肾脏结局总体令人满意。
[1]Change in Kidney Function and 2-Year Mortality After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JAMA Netw Open. 2021;4(3):e213296.
总体上,80.6%的患者慢性肾脏病分期维持稳定或有所改善,仅5例(0.97%)患者进展为5期慢性肾脏病。
目前,对于外科手术风险中等或较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来说,不开胸换主动脉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更优选择。而在需要进行不开胸换主动脉瓣的患者中,慢性肾脏病的合并率较高。
进一步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时eGFR至少降低10%的患者,2年死亡风险增加1.16倍。
[2]Can 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Cure Cardiorenal Syndrome?. JAMA Netw Open. 2021;4(3):e213753.
术后eGFR提高至60 ml/min/1.73 m2以上的患者,其2年死亡率与基线e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相似。反过来,术后肾功能恶化者的2年死亡率与基线肾功能较差者相似。
述评专家表示,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心肾综合征,未来需要努力确定其危险因素和诊断标准,包括生物标志物,以更早地识别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是否存在心肾综合征。早发现、早治疗,可能会让不开胸换主动脉瓣实现同时治疗心脏和肾脏,让合并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术后预后更好。
同时发表的述评指出,该研究表明,不开胸换主动脉瓣可能有助于改善心肾综合征,同时也提示,术后要积极预防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脏病恶化。
术后1个月时,eGFR至少改善10%的患者占36.8%,eGFR至少降低10%的患者26.1%。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研究者发现,基线STS评分较低、左室射血分数较高、基线eGFR较高、术后至出院时没出现急性肾损伤、对比剂用量-eGFR比值较低,是不开胸换主动脉瓣术后慢性肾脏病状态维持稳定的因素。
研究者认为,在需要进行不开胸换主动脉瓣的患者中,心肾综合征可能是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因此术后患者的心脏和肾脏功能均有可能得到改善。
来源:
术后48小时,11.1%的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其中63.5%在出院时治愈。
该研究于2008~2019年连续纳入894例接受不开胸换主动脉瓣的患者,其平均年龄为82.2岁,51.2%为女士,基线平均胸外科医师学会(STS)评分为5.2%,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65.1 ml/min/1.73 m2。
美国研究称,每天吃点绿叶菜,可让大脑年轻11岁
年纪大了,往往大脑运转也迟缓了,有没有办法让大脑延缓衰老保持年轻,远离老年痴呆?近期发表在Neurology上的一项追踪10年的美国研究就显示,每天来一份绿叶菜,或能让大脑年轻11岁。研究者发现,与不怎么吃或很少吃绿叶蔬菜的老人相比,那些每天都来点绿叶菜的老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衰退得慢一些,其认知水平与比自己小11岁的人差不多。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有睡眠呼吸暂停的人用呼吸机可改善生活质量,但未能预防心血管事件
40%~6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研究显示,这类患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除了能减少日间嗜睡等睡眠呼吸暂停相关症状以及改善生活质量外,并不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往有随机对照及观察性研究发现CPAP能减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血压、改善内皮功能,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而且还可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以及心血管死亡。杨进刚阜外2023-08-08 11:55:16
0000我国四成男性死于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上海仁济医院6万人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者发表研究,吸烟、酗酒、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显著增加了男性全因死亡、心血管病死亡及癌症死亡风险。据研究者估计,男性19%的死亡归因于吸烟,13%归因于活动少,11%归因于不健康饮食,5%归因于酗酒。研究数据显示,男性41%死亡、40%心血疾病和38%的癌症死亡归因于这四种不良生活方式。英国研究:部分慢阻肺患者补充维生素D,能降低45%病情恶化风险
最近,一项来自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给一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带来了好消息。研究显示,对于维生素D水平低的中重度慢阻肺患者,每日补充维生素D,可降低45%的肺病加重风险。这里维生素D水平低,界定在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nmol/L。此外,研究发现,25-羟基维生素D水平≥25nmol/L的慢阻肺患者,补充无效。北大医院研究称,有危险因素者空腹血糖大于4.75 mmol/L与妊娠糖尿病危险升高有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慧霞、王晨发表研究发现,无论孕前有无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其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均随早孕期空腹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且尤以有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人群更显著。研究者还发现,年龄≥35岁、肥胖/超重以及糖尿病家族史与早孕期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