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三份蔬菜和两份水果最好(Circulation约200万成人研究)
研究显示,与每天食用2份水果和蔬菜的人相比,每天食用5份水果和蔬菜可降低13%的全因死亡风险,12%的心血管病风险,10%的癌症死亡风险,35%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风险。
而豌豆、玉米、土豆之类的淀粉类蔬菜及果汁,与全因死亡或特定慢性病导致的死亡无关。
这里的一份类似0.5杯的蓝莓,1个香蕉或0.5杯烹调过的菠菜。1杯为240 ml。
结果显示,每日食用5份水果和蔬菜,大约2份水果和3份蔬菜,最为延年益寿。
[2]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心脏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209-23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0.03.001.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为了弄清楚每天吃多少蔬菜、水果有助于维持长期健康,首先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中共10万余人追踪30年的数据,之后又汇总了另外的24项研究29个国家和地区的190万余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发表在Circulation上的一项纳入约200万成人的研究表明,每日食用2份水果和3份蔬菜,延年益寿最适宜。
来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吃水果和蔬菜少可能导致每年近300万人死于心脏病和脑卒中。其中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也是影响国人健康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吃水果少尤其突出。
吃越多越好?研究显示,每日食用多于5份并不能额外获益。
不过,水果和水果,蔬菜和蔬菜也是不一样的。
[1]Wang DD, Li Y, Bhupathiraju SN, et al. Fruit and Vegetable Intake and Mortality: Results From 2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of US Men and Women and a Meta-Analysis of 26 Cohort Studies. Circulation. 2021 Mar 1.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8996.
研究者表示,两个美国队列中得出的结果与26个队列分析的结果相似,这提示研究结果可推广于更广泛的人群。
绿叶菜,比如蔬菜、生菜、羽衣甘蓝,和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柑橘类水果,浆果和胡萝卜,都是健康好物。
蔬菜、水果有助于防癌、防心血管病,不过每日吃多少更适宜?
图1 基于护士健康研究和卫生专业人员随访研究的果蔬摄入量与死亡风险的剂量关系

而近日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国人蔬菜水果明显不足,深色蔬菜占蔬菜总量的30%,未达到推荐的50%以上的水平。吃水果多的城里人,人均也仅为55.7 g/d。
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推荐,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每天摄入≥ 500 g,包括每天摄入新鲜蔬菜 300~500 g,深色蔬菜应占一半;每天摄入新鲜水果 200~350 g,不以果汁代替。
在家怎么做心脏康复?胡大一等推出中国共识
近期,中国医院主导的家庭心脏康复共识发布,胡大一为通讯作者。共识指出,心脏康复在我国发展缓慢,多数的医院没有开展相关工作。而与在医院中进行康复的患者相比,在家做心脏康复的者的依从性较优,发生死亡、心血管事件、运动能力和可纠正危险因素方面获益相似。美国之前也发布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心脏康复科学声明”。【下载原文】中国疾控中心272个城市研究:PM2.5~10的短期暴露增加死亡风险
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颇为不宜,其中PM2.5已臭名昭著,大一点的颗粒PM2.5~10如何?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周脉耕等对全国272个城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PM2.5~10的短期暴露增加非意外死亡率和心肺疾病死亡率,尤其是南方城市。而且这种关联,似乎与是否暴露于PM2.5、一氧化碳和臭氧无关。杨进刚阜外2023-08-26 12:14:24
0000最新Meta分析称,改善血脂,葵花籽油和菜籽油优于橄榄油
大量证据已经表明,猪油、黄油等饱和脂肪酸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营养学家和临床医生都建议用不饱和脂肪酸替代这些饱和脂肪酸,其中地中海饮食推荐的橄榄油尤其备受青睐。然而,近期发表在脂质研究杂志的一项最新Meta分析却发现,葵花籽油、油菜籽油等种子油优于橄榄油。杨进刚阜外2023-08-23 12:44:45
0000房颤复律:胺碘酮联合他汀优于单用胺碘酮
用胺碘酮复律房颤后,复发率较高。河南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林桐梅等的研究发现,有些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较高,对这些患者,与单用胺碘酮相比,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瑞舒伐他汀,可以在复律后更好的维持窦性心律。作者发现,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在复律后12个月时,有77.1%能维持窦率,而单用胺碘酮的患者12个月时维持窦率者仅有51.4%。姚焰: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防治技巧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对此,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指出,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