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高危人群应接受行为咨询(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
结果发现,针对饮食与体力活动的相对密切的行为咨询干预,有助于有效降低这些高危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发生风险,差不多降低20%的风险。
声明撰写者表示,希望临床医生能够评估高危患者心血管病风险,并认识到行为干预的好处,并将其落实到基层的实际工作中。
述评指出,优化饮食模式和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心血管健康的证据是充足有力的,并应涵盖从子宫到老年整个生命周期。
声明撰写者回顾了94项随机对照试验,评估了52174位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接受行为咨询干预的效果。
预防心血管病要未雨绸缪。
这项声明适用于18岁以上确诊高血压或血压升高者、血脂异常者、或伴有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者、或估算10年心血管病风险为7.5%者,不包括血糖异常、肥胖和吸烟者。这也是对2014年建议的更新。
来源: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Behavioral Counseling Interventions to Promote a Healthy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revention in Adults With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JAMA, 2020, 324(20): 2069-2075. doi: 10.1001/jama.2020.21749.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近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声明,建议加强行为咨询,以促进心血管病高危人群体育锻炼、改善健康饮食,为心血管病的预防扎好“篱笆”。这一推荐强度为B级。
冠脉慢血流机制新解:红细胞变形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武维恒、王静等研究发现,红细胞变形或参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病理生理过程。研究发现,慢血流患者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等显著低于无慢血流组。校正相关因素后,红细胞体积与慢血流独立相关,但相关性并不密切。吃花生,可防心血管病?日本研究
近日,一项日本研究表明,平均每日吃上4~5颗花生还有助于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或心血管事件。注意,这里的4~5颗指的是带壳的整颗,不是单个的4~5粒。研究显示,与不吃花生的人相比,平均每天吃4~5颗花生的人:脑梗死风险降低20%;整体中风风险降低16%;心血管疾病(包括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降低13%;不过研究未发现,吃花生与降低脑出血或缺血性心脏病风险之间有显著关联。中国呼吸睡眠暂停指南:建议睡觉时改变体位,手术不应作为一线治疗
睡觉打鼾,白日思睡,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对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多系统危害大,怎么更好诊疗?近期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指南。要点见下:1、诊断标准要满足下述(AB)或C。加拿大研究称,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多,心血管更健康
麦克马斯特大学学者对数百名学龄前儿童的活动水平随访研究数据表明,体力活动保护心血管健康在生命早期就起作用了。该研究首次证明了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活动对血管健康的益处。超过400名3~5岁的儿童参与了这项研究。三年来,研究人员分析了心脏健康的指标:心血管健康、动脉僵硬和血压。发生ARDS者病死率近50%!武汉中心医院研究称,过度炎症反应或参与ARDS进程
近期,武汉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刊文称,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接近50%。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阶段或类型,其临床特征呼吸频速和窘迫,进行性低氧血症。研究分析了在1月2日-2月1日入院的109名患者。有53人出现了ARDS。轻度ARDS有1人(5.3%)死亡,中度有15人(62.5%)死亡,重度ARDS有10人,全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