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遗传易感性如何(饮酒增加房颤风险,英国超37万人分析)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
已有不少研究表明,过量饮酒可导致房颤风险增加。 11月6日,一项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不管房颤的遗传易感性高还是低,饮酒都会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分析显示,中位随访6.9年期间,每周酒精摄入量如超过可接受范围,即男士超过196 g和女士超过98 g,房颤风险增加10%。 校正性别和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后,每周酒精摄入量每增加100 g(7标准杯,1标准杯=360 ml啤酒或150 ml红酒或45 ml烈酒),房颤风险增加4%。 另外,校正房颤临床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房颤多基因风险评分每增加1个标准差,房颤风险增加38%。 在房颤多基因风险评分处于低、中、高水平的人中,5年房颤累积发生风险分别为0.72%、1.2%、2.24%。 研究者发现,在纳入酒精摄入量和房颤多基因风险评分的多因素模型中,这两个因素均与房颤有关,但房颤多基因评分与酒精摄入量无关。 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上述可接受范围、房颤多基因风险评分处于最高十分位者的5年房颤累积发生风险为2.33%,酒精摄入量不超过上述可接受范围、房颤多基因风险评分处于最低十分位者的5年房颤累积发生风险为0.69%。 研究者指出,酒精摄入量即便处于可接受范围,对心血管系统可能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如果要设定一个预防房颤的酒精摄入量界值,应该低于用来预防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酒精摄入量界值。 饮酒是房颤的可控危险因素,因此应通过尽量减少饮酒来预防房颤。而且,该研究表明,饮酒对房颤风险的影响不受房颤遗传易感性影响,说明这种预防措施普适于所有人,而不应该仅针对遗传风险高的人。 该研究于2006~2010年纳入376,776例基线无房颤的受试者,其中47.5%为男士,平均年龄为56.9岁。 6.9年随访期间,6293人发生房颤。整个队列的5年房颤累积发生风险未1.25%。 来源:Associations Between Alcohol Intake and Genetic Predisposition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Risk in a National Biobank. Circulation: Genomic and Precision Medicine, Originally published 6 Nov 2020
再次应用替罗非班,也可使血小板减少!天津泰达医院经验
对于接受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血栓负荷较重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后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静脉内给药可获得更好的组织灌注。但替罗非班会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临床上报道的大多为首次使用替罗非班后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症。近期,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齐向前等报告了该院6例在心脏内科住院期间首次用替罗非班无血小板减少、但再次用药后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资料。河北保定第一中心医院: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心衰患者补充叶酸可改善心功能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田祥、刘沙沙等研究发现,对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心衰患者加以补充叶酸,可改善心脏结构及功能。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随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增加,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且与血B型利钠肽(BNP)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呈负相关。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该怎么治?江苏学者报道41 例治疗经验
杨进刚阜外2023-09-04 17:16:44
0000零射线,消融希氏束旁旁路效果好!阜外医院姚焰团队研究
希氏束旁旁路(PHAP)是一种罕见的房室旁路,因其在解剖学上邻近房室传导系统,射频导管消融有损伤房室结及希氏束的可能,因此给射频导管消融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阜外医院姚焰团队发表研究称,通过三维标测系统引导,零射线或极低射线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希氏束旁旁路安全有效,并且长期预后良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高强度运动不能战胜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多多运动可以改善健康问题,预防疾病,但是来自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是最强壮的人也可能躲不开心血管疾病,只不过是他们多无任何症状。要谈及运动,谁都比不上运动员,该研究发现,中年运动员的心血管病发病堪忧,尤其是那些伴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研究者指出,即使你很热衷运动,你仍然无法战胜你的风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