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均可能致肺动脉高压,阜外医院熊长明等述评)
作者建议对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患者需要仔细检查是否存在肿瘤以及是否接受过肿瘤的放射治疗或化疗。 而对于长期接受肿瘤放射治疗或化疗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临床表现,定期做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和肺动脉压力,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肿瘤的放射治疗或化疗可以导致多种类型心血管疾病,其中包括肺动脉高压,但临床医生对于肿瘤治疗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意识不高,容易漏诊和误诊。
来源:杨逸成,熊长明.肿瘤治疗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2020,35: 1041-1044.
磷酰胺消耗内皮型谷胱甘肽、肺组织缺乏相关解毒酶是肺血管内皮细胞易受氧化应激损伤和诱导肺静脉闭塞病的重要分子基础。 研究发现,肿瘤放射治疗与肺静脉闭塞病之间存在关联,并可能会延迟发病。放射治疗引起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肺血管重塑是造成肺静脉闭塞病的可能原因。
如环磷酰胺可诱发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此外放射治疗会引起放射性肺炎,甚至发生肺纤维化,引起低氧血症,从而导致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阜外医院熊长明等发表文章指出,肿瘤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甚至是靶向治疗均有可能导致各种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其中药物和射线的副作用和心脏毒性等是诱发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因素。 肿瘤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是指肿瘤本身及其治疗所引起肺血管病变,最后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右心衰竭。 主要包括(1)肿瘤相关性肺血栓栓塞症;(2)肺动脉微小瘤栓栓塞(PTE);(3)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4)肺动脉内转移瘤栓塞;(5)肺动脉起源的肿瘤栓塞;(6)纵膈肿瘤或肺内肿瘤对肺动脉压迫浸润;(7)肿瘤放射治疗或化疗所引起的肺动脉高压。 酪氨酸酶抑制剂作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分子靶向药物,有研究发现其能通过线粒体产生活性氧而直接损伤肺动脉内皮细胞,促进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对于服用酪氨酸酶抑制剂的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人,需关注其气短等不适,定期评估肺动脉压力,以便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 达沙替尼作为二代酪氨酸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达沙替尼前应该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或者疗程结束后,常因左心不可逆性损伤造成射血分数下降的心力衰竭相关性肺动脉高压,但也有左心可逆性损伤引起肺动脉高压的报道。 左心疾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将明显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体预后,且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对于此类患者大多无益。
烷基化剂、植物生物碱类、抗代谢药物和细胞毒性药物被列为诱发肺静脉闭塞病的常见药物,其中烷基化剂抑制内皮细胞修复,导致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肺静脉闭塞病。 环磷酰胺作为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具有血管内皮细胞毒性。环
临床上仍有赖于辅助检查手段早期识别监测心肌损害和左心室功能变化,以期能早期干预避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某些细胞毒性药物如博来霉素的使用或频繁放射治疗会导致肺间质损伤和低氧血症,可能会引起肺部疾病或缺氧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新分析“逆转”GLOBAL LEADERS研究原阴性结果:复杂冠脉介入术后,长期单用替格瑞洛优于标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在近日召开的EuroPCR会议上,GLOBALLEADERS研究的最新事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复杂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与标准抗血小板治疗策略(1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阿司匹林)相比,长期单用替格瑞洛策略(1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后单用替格瑞洛)可能更好。中国青少年车祸死亡居首位,饮酒是最重要危险因素
青少年之殇,最让人心痛。近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马军、徐荣彬等应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青少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15年我国10~19岁青少年死亡人数为63258例,男生居多占68.8%。其中道路伤害、溺水和白血病是前三位青少年致死原因,第四位是自杀(表1)。表12015年导致中国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杨进刚阜外2023-08-12 10:02:14
0000哈佛研究称,用植物蛋白替代红肉,更有利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和普渡大学联合发布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用健康的植物蛋白替代红肉的饮食更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不建议用鱼或低质碳水化合物替代红肉。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对采用其他特定类型的食物替代红肉对健康的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这项研究发表在《循环》杂志上。Meta分析称,射频消融可改善房颤合并心衰者的心功能
房颤和心力衰竭经常并存,并与发病率和死亡率风险增加有关。内科学年鉴上发表的一项Meta分析研究提示,对于这类患者,导管消融术在改善全因死亡率、心力衰竭住院率以及左室射血分数、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最大摄氧量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传统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房颤消融降低了全因死亡率(9.0%vs17.6%;RR=0.52)和心力衰竭住院率(16.4%vs27.6%;RR=0.60)。